計劃經濟時期,供銷社可是神一樣的存在。那時候誰家要是有人在供銷社工作,家里生活條件一定就比其他人高得多。
我記得那時候的供銷社什么東西都賣,簡直比現在的超級市場東西還全。后來供銷社還在上下坡十字路口處開了個新世紀大廈,也成為當時我們大即墨最大的超級市場。
而除了供銷社商品之外,當時農村也流傳著各種簡單易用的小東西。雖然沒有進入供銷社的法眼,但也對當時百姓的生活起到了不少促進的作用。
這是泥瓦匠用的吊墜,現在這東西已經被水平儀所取代。但當時建房子的時候還是用紅磚房,吊墜就是不可缺少的存在。有些工人會給吊墜涂上白粉,然后再拉直了使勁一彈,一條線就出現了。
這是大家伙最喜歡看的小人書,我記得在東關時候就有不少出租小人書的攤點,那時候看一本小人書一毛錢。在大家伙收入只有幾十塊錢的時候,這價格還真不便宜。
這是針錐子,不過到現在也有賣的,只是現在的針錐子和以前的針錐子已經完全不同。以前的基本都是木質的把手,而現在則是塑料制的。
這是梭子,一般人還真認不出來,因為家庭很少用這種梭子。家庭用的梭子較小一些,而這種梭子主要用在工業織布機上,連外形和材料都不一樣。
咱們老祖宗說,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至于金剛鉆到底是什么,就是圖片中這個樣子了。木匠比較喜歡用它,使用的時候左手扶著上面帽檐,右手再拉鉆。
電石燈是下礦井照明用的,我小時候家里沒有礦井,所以當第一次看到我在礦井打工的舅舅回來帶著這么個東西的時候,就覺得非常好奇。
石碾子,相信大家都見過,甚至在現在農村,還有不少人用石碾子碾黃豆,碾出來的豆漿非常好吃。不過在城市家庭中,大家更愿意使用破壁機。
還有轱轆,就算沒有在現實中見過,電視上總也見識到不少。比如抗日戰爭時期,地下游擊隊們就會在井里面挖地道,然后通過轱轆將游擊隊員給送下去。
這是頂鍋,六七十年代的人還見過這東西,是用來蒸飯的工具,南方人使用的特別多,北方人則比較少見。
這是棒槌,用來在河邊洗衣服的。那時候也不知怎么回事,衣服敲打敲打就能洗干凈,就是費事了點。
這是鞋楦子,那時候做鞋還是手工的,我雖然小時候見過這東西,但并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做的,不知道是不是不一樣的鞋碼就需要不一樣碼的鞋楦子。
這是耙田的耙,南方用的比較多,北方的相對簡單一點,有點像豬八戒使用的九齒釘耙。
這個是燈座的開關,小時候的燈都是拉繩子的,繩子特別容易壞。那時候看著大人們換開關繩子就覺得太厲害了,居然不怕被電電到。
最后一個是饸饹床子,主要是在山西省用來壓面條,直接落入鍋內開水里面的,現在河北農村飯館中還有人使用這東西。
這些各位見過幾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