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這也是俄烏沖突爆發3年后,俄羅斯舉行的最為重要的一次紅場閱兵。俄烏沖突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俄羅斯基本上達成了自己作戰目標,所以邀請了多國政要參加。這次紅場閱兵是歷史的紀念,更是國際政治格局的“晴雨表”。俄烏沖突仍在持續,西方對俄制裁層層加碼,俄羅斯亟需通過這場盛會打破外交孤立,重塑大國形象。普京邀請很多國家政要,其中就包括美國,但是各個國家參與態度卻明顯呈現鮮明對比。
美積極緩和對俄關系,但結構性矛盾交織加上內部對抗撕裂,讓美現實中十分糾結。收到俄羅斯參加閱兵邀請,美國沒有拒絕,但是也始終沒有進行積極回應。此前有消息稱,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將親赴莫斯科。對于這個消息美國國務院則是第一時間進行辟謠,稱“暫無相關行程消息可宣布”。很顯然,美國在與俄羅斯走近問題上存在明顯糾結,當前整個歐洲都拒絕參加紅場閱兵,美國如果背棄盟友也會面臨較大壓力。
美國在獲得礦產協議后,已經放出話來稱,將不再參與俄烏沖突調停,而是將決定權交到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個國家手中。這個說明美國為了利益而轉變對俄態度,同樣也會因為利益在處理與俄羅斯關系問題上糾結。美國提出的和平協議最大限度滿足俄羅斯要求,但是烏克蘭并不能接受,歐洲并不能接受。
在烏克蘭領土主權、北約東擴,還有美國霸權與俄羅斯利益拓展之間的矛盾等等方面,美俄之間的分歧是結構性的,雙方很難短期內彌合這種分歧。在美國內部依然存在大量對俄強硬派,美國國內對“聯俄抗中”的爭議極大,特朗普若高調出席紅場閱兵,可能引發盟友體系崩解的風險。美國不愿為俄羅斯的“國際正名”背書,這本身就是美國基于現實利益的糾結考量。
莫迪不參加,印度防長辛格也不參加,印度僅僅派出一名副手參加,凸顯印度兩面下注的投機心態。莫迪宣布因為印巴局勢緊張,放棄親自赴莫斯科參加紅場閱兵,選擇派國防部長參加。但是最新消息是,國防部部長也不參加。印度報業托拉斯(PTI)和印度《商業前線報》5月3日報道稱,原本計劃代替印度總理莫迪出席俄羅斯預計于9日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日閱兵式的防長辛格,建國取消紅場閱兵活動,而是派自己的副手桑賈伊·塞思(Sanjay Seth)代為出席。
普京親自邀請,加上俄印關系這么密切,印度竟然這么湊合對付普京,僅僅派一名防長副手參加,這顯然不是正常狀態。印度依賴俄羅斯的軍事裝備(占其武器進口的60%以上),且在中印邊境問題上需要俄方的中立姿態。在印巴關系問題上,俄羅斯也是站在印度一方。俄烏沖突中,印度大量從俄羅斯購買石油天然氣,然后轉手賣給歐洲,賺的盆滿缽滿成為最大贏家。
5月2日,俄外長拉夫羅夫和印度外長蘇杰生通話,討論了俄印關系中的重點問題。可見俄羅斯是非常希望印度派出重要人物參加紅場閱兵。但是印度還是以最謹慎態度對待。印度正加速融入美日澳“印太戰略”,試圖在東西方間尋求平衡。莫迪政府缺席紅場閱兵,既是對西方壓力的妥協,也是對中俄走近的警惕。更為重要的是,印度目前不想得罪歐洲,畢竟印度想要實現強國夢必須依賴歐洲。
關鍵時刻中方宣布高規格出席紅場閱兵式,中方始終如一正義與擔當立場給普京最有力支持。自2015年首次派儀仗隊亮相紅場以來,中俄已形成“互為主場”的互動模式。中國與俄羅斯互相邀請參加勝利日閱兵,成為了捍衛歷史正義和國際秩序的重要伙伴。2025年,解放軍儀仗隊與朝鮮、俄羅斯軍隊同臺受閱,既是歷史同盟的延續,也是對西方“中俄朝軸心論”的無聲回應。
普京在閱兵講話中強調“反對霸權主義”“捍衛二戰勝利成果”,與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高度契合。中俄在能源、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已超越“戰術協作”,邁向“戰略共生”。例如,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年供氣380億立方米)確保了中國能源安全,同時為俄羅斯突破西方制裁提供經濟支撐。
普京關鍵時刻見證真朋友,知道誰真心捍衛正義。“真正的朋友在困難時刻才會顯現。”這是普京的原話。中國的支持不僅體現在外交場合,更通過經貿合作(如人民幣結算比例提升至28%)為俄羅斯經濟注入活力。在美國、印度等國降低參加活動級別的情況下,中國兌現承諾,給予俄羅斯最重要支持,這自然讓普京讀懂誰是真正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