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馮德萊恩,有毒”,瑞士德語媒體《世界周刊》(Die Weltwoche)4月給出了如此評價。這家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無論是外交還是內部政策,歐盟高級官員越來越意識到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毒性”,她并不具備政治和外交才干,人們希望她能夠辭職。歐盟官員們認為,馮德萊恩的離任能夠解決歐盟不少問題,其中包括與中國的持續對抗。報道說,歐盟的對外政策顯然處于危機之中,馮德萊恩正淪為眾矢之的。
馮德萊恩(資料圖)
歐盟官員不滿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馮德萊恩這個人對中國很強硬,而這種強硬是沒有道理的,尤其是在美俄都成為歐洲威脅的當下,馮德萊恩對于自己的反華路線,并未進行修正,哪怕是對美國放狠話的時候。比如說之前她威脅特朗普,如果歐美談不成,那么歐盟就會在特朗普時期內靠近中國。這種說法就很可笑,等于把中美都得罪了。
馮德萊恩,這位曾被看作是“親美派”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如今因為其外交失誤和政治立場的極端性,成為了歐盟的“內鬼”。馮德萊恩執掌歐盟間,曾因為強硬的對華立場和對美國的過度依賴,造成了歐盟內部成員的巨大分歧。在她的領導下,歐盟與中國的關系非常緊張,尤其是在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被迫凍結一事上,馮德萊恩的決定加重了中歐之間的矛盾。
那么,如何看待歐盟內部突然響起呼吁馮德萊恩辭職的聲音?首先,這反映出中國的策略見效了,一邊是中方反制蓄勢待發,另一邊是特朗普關稅大棒砸頭,歐盟很容易做出選擇,而馮德萊恩作為罪魁禍首,被推出來當做替罪羊一點也不奇怪。中歐關系發展到今天這一步,馮德萊恩堪稱“功不可沒”,如果不是她發起針對中國的調查,對中國電車加稅,乃至抹黑中國推動歐盟制裁中企等,歐盟原本可以借助中歐班列,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
歐盟與美國(資料圖)
與此同時,受俄烏沖突影響,歐洲與俄羅斯的關系也高度緊張。一個許多歐洲人無法否認卻又刻意避而不談的事實是,想要構建持久、有效的歐洲安全框架,俄羅斯的角色必不可少。如果歐盟依舊保持敵意與俄羅斯打交道,自身的安全形勢恐怕是難以得到好轉的。而在歐盟內部,馮德萊恩是堅定的援烏派。中美俄是全球位居前列的三個大國。在馮德萊恩的領導下,歐盟與三國的關系全都出現了問題,這就是最直觀的體現。
歐盟如果真的能夠一條心,也不至于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可悲的是,直到現在,歐洲依然沒有找到一條明確的出路,一體化搞了幾十年,歐盟一度讓人看到了希望,但也只是希望,隨著歐盟的發展,分歧越來越大,看似一體化,實則一盤散沙。
馮德萊恩此前與普京(資料圖)
馮德萊恩能夠當選歐盟委員會主席,其實也折射出歐盟的身份焦慮,在“大西洋主義”與“戰略自主”間搖擺,在對華“系統性對手”定位與務實合作需求間撕裂。其辭職可能成為歐盟政策糾偏的契機,但根本性轉變仍需等待法德核心達成新共識。對中國而言,既要抓住歐盟“再平衡”窗口擴大合作,也需警惕歐盟在價值觀層面與中國展開對抗。中歐有合作的天然基礎,也有合作的共識,希望繼任者能夠看清這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