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辜學武
編輯 | 阿樹
特朗普4月初對全球發動關稅戰后,各國反應不盡相同。有“秒跪”的越南和柬埔寨,有“半跪”的日本和韓國,也有堅決“不跪”的中國、加拿大,更有一種頗為復雜的“不跪”姿態——歐盟——不跪中也發出了異想天開的信號。
“跪”和“不跪”的標準在哪里?“跪”就是委曲求和,不加任何反抗和批評地迎合美國的要求,開出一系列讓特朗普“消氣”的清單,爭取打動他,讓他取消“關稅懲罰”。
“不跪”就是不僅不接受美國的所謂“對等關稅”,而且還勇敢地提出反制措施,針鋒相對地推出“報復性關稅”。這不是讓特朗普“消消氣”,而是滅滅他的“威風”,迫使他這個自以為不可一世的美國總統“知難而退”,回歸平等協商。
“半跪”介于“跪”和“不跪”之間。“半跪者”雖敢于批評美國的不是,也敢于揭露所謂“對等關稅”的荒謬,但不敢祭出“報復性”的反制措施,而是試圖以“曉之以情,動之以禮”的卑謙方式,讓特朗普回心轉意。
中國“不跪”的立場顯然是最為堅定的。在祭出反制關稅時,北京的“報復速度”異常罕見,沒有給華盛頓留下任何想象的空間。你“罰”我145%的關稅,我立刻“回敬”你一個125%的罰單。
自2025年4月12日起,中國調整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由84%提高至125%
事實上,北京的125%關稅是疊加在原有關稅基礎上的“報復性關稅”,在許多產品領域里兩者加起來可能遠遠超過145%,“對等關稅”招致“對等報復”,這是“不跪者”的邏輯,美國應該心知肚明。
加拿大的“不跪”在情理之中。面對要讓加拿大“亡國”的特朗普,屈服于他對加拿大進口產品征收25%的關稅威脅,對于大多數加拿大人是不可想象的。總理馬克·卡尼祭出的25%“反制關稅”可以說是順應了加拿大人的“民心”,一種渴望“報復”的民意。
令人意外的是,一向親美的馮德萊恩,和她領導的與美國深度捆綁的歐盟,這次竟然也選擇了“不跪”。但馮德萊恩的“不跪”,顯然又有一些異想天開的色彩。
反感特朗普
歐洲選擇“不跪”,原因可能要復雜一些。
這可能與歐洲主流民意和政治精英對特朗普的反感甚至敵意有關。對于他們來講,在特朗普20%-25%的關稅要挾面前,“跪”下來無異于向摧毀歐洲賴以生存的“自由貿易秩序”的“叛徒”投降。
歐盟成員國在特朗普向全球開戰后的一星期,就決定對美國商品征收220億歐元的反制關稅,其速度之快,決心之堅定,在歐盟同美國打交道的歷史上是罕見的。
歐盟的決策機制一貫以緩慢低效而聞名,然而這一次卻讓人眼睛一亮。更何況,這個決定是在特朗普已經明確發出威脅的情況之下做出的,可以看出,歐洲人也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在明確表示“不跪”之前,馮德萊恩領導的歐委會,還試圖給特朗普一個臺階下,提出歐美之間干脆來個“零關稅”,一了百了,徹底解決大西洋兩岸的貿易爭端。
歐盟向美國提出“零關稅”協議
然而,歐盟的“零關稅”建議遭到特朗普的斷然拒絕。按照他的算法,歐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3500億美元,他要歐盟購買更多的美國產品,尤其是液化天然氣,把美國的“逆差”降到“零”。
歐盟要“零關稅”,特朗普要“零逆差”,南轅北轍。不加反抗地“跪下”接受特朗普20%的“對等關稅”,對歐盟來講是不可接受的,即使10%也不行。
反制不可避免。
按歐盟的估算,華盛頓對歐盟成員國征收的所謂“對等關稅”至少涉及價值3700億歐元的歐盟對美出口產品,約占歐盟對美國出口總額的70%,如不堵住,歐盟的經濟增長會付出0.3%-0.5%的代價。
事實上,歐盟的“不跪”也是特朗普逼出來的。作為西方世界的老大,他對歐洲是一點面子也沒有留。他警告,如果布魯塞爾對他的保護主義政策采取報復措施,他將毫不留情地切斷與歐盟的貿易關系。
這與他對歐盟一貫的反感一脈相承。早在今年2月,特朗普在談到歐盟時就表示,“他們可以報復,但報復不可能成功,因為我們只是突然戒掉它。”“我們不會再買(歐洲的東西了)了。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就贏了。”
罕見的共識
歐盟這次選擇“不跪”,也是破天荒一般凝聚了強大的政治共識。像這樣重大的決策,歐盟委員會需要兩個多數的支持:27個成員國中須有15個贊成,而且它們代表的人口必須至少占歐盟人口的65%。
4月9日的投票中,只有匈牙利投票反對“不跪”。27個成員國中26個投了贊成票,連特朗普的忠實粉絲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也贊成“報復”美國,看來匈牙利總理維克托·歐爾班對特朗普是“死忠”。特朗普一定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匈牙利總理維克托·歐爾班
法國一直是最直言不諱地表示需要對美國關稅做出強烈回應的國家之一。愛麗舍宮一位官員對美國媒體表示:“反制措施必須覆蓋所有領域,不僅僅是商品,還應動用我們現有的所有手段。”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甚至曾經建議,歐委會應該考慮使用歐盟所謂的“火箭筒”,即反脅迫工具來應對美國的“對等關稅”壓力。在“不跪”這個問題上,馬克龍和馮德萊恩似乎是歐盟內最和諧的盟友。
歐洲的“不跪”,可能還與馮德萊恩對自己的“雙重戰略”充滿自信有關。她一方面以“不跪”向華盛頓展現強硬,另一方面又向特朗普發出信號,“報復關稅”不是目的,歐盟愿意與美國通過談判達成交易。
歐盟委員會在投票后發表聲明稱:“歐盟認為美國的關稅是不合理且有害的,因為它們對雙方以及全球經濟都造成了損害。”它還將繼續與華盛頓尋求“平衡、互利”的談判解決方案。
不知是否受到歐盟集體拒絕“下跪”的刺激,還是確實被股市債市的急劇下跌所嚇倒,特朗普也在4月9日宣布,將暫停征收“對等關稅”90天,含歐盟27國,中國除外。
4月9日,特朗普宣布對部分國家暫緩征收“對等關稅”90天
歐盟集體“反跪”投票結果在先,特朗普推遲90天執行“對等關稅”在后,這之間只差幾個小時,很難說不是巧合。畢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特朗普的團隊會料到“一盤散沙”的歐盟這次會如此“同仇敵愾”地拒絕“下跪”。
馮德萊恩不愧是外交沙場上的老手,一聽到特朗普暫停征收“對等關稅”90天的消息,立馬宣布與美國“相向而行”。她向特朗普喊話:“我們將最終實施得到成員國大力支持的歐盟反制措施,但將暫停實施90天。”
最為老道的是她的補充語:“如果談判結果不令人滿意,我們的反制措施將生效。”“歐盟委員會將繼續努力應對美國目前仍在實施的25%汽車關稅和10%‘普遍’征稅”。這實際上是在告訴華盛頓:在這條戰線上,90天的停火不適用,我們時刻準備反擊。
馮德萊恩警告:如果后續談判不能令人滿意,歐盟將繼續采取反制措施
馮德萊恩話中帶刺的“威脅”,估計也被特朗普的團隊感受到。她說,在這暫停實施“報復關稅”的90天內,“進一步反制措施的準備仍將繼續,所有選項仍在考慮中”。換句話來講,馮德萊恩在提醒特朗普,只要“對等關稅”不徹底取消,歐盟不會放棄“報復”。
看透特朗普
歐盟的“不跪”,實際上是“一手硬,一手軟”的談判戰略。
美國和歐洲媒體稱之為“雙軌手法”(dual-track approach)。這一手法不僅使歐委會獲得了成員國足夠的政治支持,而且使得它能以強勢地位與華盛頓進行談判。
通過威脅在目前暫停的措施之外采取額外的報復措施,無疑給華盛頓增加了壓力。馮德萊恩的如意算盤很簡單,強勢出擊,迫使華盛頓真正兌現其聲稱的與布魯塞爾談判的意愿。
不放棄“報復”,并不等于放棄“妥協”。歐盟的“不跪”戰略,似乎與歐盟領導層對特朗普的個性判斷有密切關系。通過總結2017至2021與特朗普政府1.0打交道的經驗,布魯塞爾的決策者們對這位美國總統的談判風格的理解明顯日漸成熟。
特朗普
事實上,在特朗普4月2日“解放日”宣布“對等關稅”之前,歐盟委員會的官員們就吸取來上次的教訓,形成一個基本共識:特朗普吃硬不吃軟,歐盟只有以實力才能求和平。
對歐盟來講,特朗普宣布暫停90天執行“對等關稅”就是一個“求和信號”。與特朗普談交易的時候到了。如果適時給他一個“停火”的報價,不見得他不會上鉤。
無獨有偶,歐盟貿易專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5月1日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布魯塞爾希望增加從美國購買500億歐元(564.6億美元)的商品,以解決貿易關系中的“問題”。
這應該是歐盟對美國的最新報價。它暗藏的信息是,你要是覺得這個報價太低,咱們還可以談。歐盟的最高底線在哪里,估計只有馮德萊恩才知道,但絕對不會接近特朗普要的3500億美元的現鈔,否則白“硬”了一場。
謝夫喬維奇的表述,無異于邀請特朗普從350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上降下來并提出自己的報價:“如果我們認為赤字問題在于500億歐元,我相信我們真的可以通過購買液化天然氣,大豆等一些農產品或其他領域來快速解決這個問題。”
馬羅什·謝夫喬維奇
歐盟領導層之所以敢于“不跪”,并且將特朗普的3500億美元訴求降至低于600億美元,這應該還與他們認為美國在迫使中國“就范”時離不開歐洲的合作有關。歐盟似乎相信,沒有歐洲的合作,美國休想“搞定”中國。
謝夫喬維奇在開出500億歐元的報價時,就同時加上了“共同對付中國”這個報價。《金融時報》透露,塞夫喬維奇說歐盟還愿意與美國合作,幫助應對中國出口激增帶來的影響,讓美國嘗到與歐盟達成貿易協議的“甜頭”。
換句話來講,歐盟“不跪”的“底氣”,還來自于它對自己之于美國遏制中國價值的判斷。布魯塞爾明顯地堅信,美國最后不得不接受歐洲的條件來“解決問題”,否則華盛頓會承擔不起在中美博弈中失去歐洲的代價。
這是對美國的“要挾”,也是對中國的“警示”,也不排除馮德萊恩集團也是在向中國發出信號,要求北京更多地關注歐洲的訴求,防止歐洲“聯美制華”。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即使在“不跪”的戰壕里,也有“異想天開”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