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文身”話題沖上了熱搜,引得眾人議論紛紛。
一位14歲少女一時好奇,花150元紋身,結果清洗竟然要花76萬余元,前后經歷8次激光治療。
媽媽崩潰,商家隱身,這看似簡單的一次紋身,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紋身針尖刺破的不僅是少年的皮膚,更可能刺穿他們尚未成熟的人生。
那些被沖動刻下的符號,成為伴隨孩子們終身的烙印,那些盲目追隨所謂的“個性”,化作困住他們未來的枷鎖。
小雯14歲時,對紋身突然有了興趣,便決定花150元在雙臂紋花圖,每個手腕處紋一個漢字。
沒想到紋身容易,徹底消除難,媽媽把商家告上了昌邑區法院。
法院邀請了四家專業機構評估,小雯清洗掉紋身,需要做8次激光治療,總共要花769800元。
店家不服氣。但法律明文規定,紋身店不得給未成年人紋身。
最終法院判決,店家負主要責任,承擔60%的清洗費用。媽媽作為小雯的監護人,沒有對小雯起到教育監督的作用,承擔40%的費用。
這一判決結果,不僅讓店主和小雯的爸媽長了一次教訓,也給所有人上了一課。
看似不起眼的紋身行為,雖然是紋在孩子身上,但是它不僅僅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更是家長和商家、社會的責任。
之所以驅動商家“鋌而走險”,是因為未成年人紋身的背后隱藏著一條龐大的灰色產業鏈。
無論是短視頻誘導未成年人紋身消費,還是國家部門對紋身店監管的缺席,亦或是紋身店不規范操作埋下健康風險,都是以收取清洗紋身的高昂費用為最終目的。
中國文身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未成年人紋身有3.6萬多例,其中的70%需要清洗,而清洗費用遠遠高出紋身的價格,高達500倍。
合肥某醫院皮膚科主任也透露,僅僅10cm2的紋身清洗需做8—12次激光,每次費用在3000以上,未成年人因皮膚薄嫩,激光清洗的費用則更高。
尤其清洗產業鏈暴利更為驚人,單次激光治療的利潤率竟然高達80%。
上海某民營美容院收費38萬元,卻使用廉價激光儀,以致于23名未成年人身上留下了永久性瘢痕。
一場場未成年人皮膚“自由消費”正在上演,但其背后的隱憂與陷阱更不容忽視。
如今,大街小巷到處都有紋身店,價格不一而論。
圖案形狀大小不同,收取的價格不一樣。
在一家紋身小店,普通圖案值幾百元,復雜些的圖案則需要花費數千元。
除此以外,紋身的客單價還跟紋身師的水平和名氣息息相關。
而很多著名的紋身店,技術高超且又小有名氣的紋身師紋一個花臂,價格通常在一萬元以上;滿背紋身,最低價格是三萬元。
倘若紋身師在全國各省份遠近聞名,單次紋身收費幾十上百萬也并不稀奇。
紋身是用紋針在皮膚上“畫”出想要的圖案。
一、二線城市開放包容,最適合紋身,住在其中的年輕人也樂意接受紋身的藝術。
社交媒體上發起了“紋身挑戰 ”活動,話題播放量高達50多億次。
流量為王的時代,商家們更是瞅準機會,迅速推出了 “學生黨紋身套餐”。
心智稚嫩的孩子們愛追求個性,怎么能抵擋住經濟又實惠的活動!
但未成年紋身看似炫酷,實則潛藏危機。
未成年人的全身抵抗力相對薄弱,紋身是有創操作,有可能會引發感染。
現代社會,人們對于紋身偏向于負面,未成年人極有可能因別人的評價而產生心理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3月到2023年,重慶市萬州區泰酷美甲店和清汶美容服務部兩家店曾先后為50多個未成年人提供紋身服務。
后被消費者起訴,除了執行經濟懲罰,這兩家店公開道歉,承諾不再給未成年人紋身。道歉信刊登在《中國消費者報》上。
文身店受損只是一時,而紋了身的未成年人付出的代價卻不是金錢可以彌補。
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下,紋身常是“另類”“不良少年”的代碼。
尤其是對未成年人而言,輕則影響學業。
浙江省江山市13歲的小杰開學第一天,學校通知家長讓小杰暫時休學,原因是小杰左胳膊上有大面積紋身。
無獨有偶。湖南益陽一名15歲的男生陳某考上高中后,暑假看了一部電影,覺得電影里的人有紋身很成熟,便紋了一個花臂,結果高中學校拒絕接受有紋身的學生。
紋身對未成年人而言,更深遠、更嚴重影響,他們自己或許都想不到。
首先,如果面部、頸部紋身或瘢痕直徑超過2厘米,穿短裝時其他裸露部位直徑大于3厘米,不允許當兵。
其次,有紋身不能報考公務員,因為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需要維護在人民心目中的嚴肅正面形象。
再次,不能從事醫生、教師等崗位。除了有損職業形象,醫生會給人不夠穩重的感覺,讓患者心里產生不信任,影響治療效果。教師會帶壞學生,影響教學質量。
遼寧小伙曉龍因為一時喜歡,在整張臉上紋了骷髏圖案,此后多處找工作碰壁。
不僅如此,曉龍還是紋身重度發燒友。他還在全身紋了大大小小的圖案,甚至左眼白色那么小的地方也進行了染色。
紋身之后,曉龍和家里人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難。
找工作屢屢碰壁,他便去做直播,沒想到,網紅沒做成,反而又被網友罵。
而到了換證件、弄人臉識別時,不僅費勁,還倍感尷尬。
曉龍不堪其擾,去年,曉龍注銷了各個平臺的賬號,終于決定洗去紋身、開啟新的人生。
紋身雖小,卻是一輩子的事情,未成年人的心理發展并沒有成熟,而是貪圖一時新鮮紋身,卻給未來埋下了伏筆。
近年來,紋身的年齡越來越偏小了。
從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數據來看,2018年到2024年期間,12 - 18 歲群體紋身率從 3.2% 猛增到了21.7% 。
某連鎖紋身店34%的顧客是未成年人,年齡最小的僅僅12歲,這個數據讓人擔憂。
紋身刺痛未成年人的身體,也傷害了他們的未來前途,甚至可以毀掉一個人的人生。
但未成年人太容易受到各種信息的洗腦,將紋身視為對自由個性的表達,一時沖動做出紋身的決定。
但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未成年人,紋身后很快后悔。
“我以為刺下的是翅膀,后來才發現是鎖鏈”,一位清洗紋身的少年曾這樣說。
愿所有青春不必以疼痛為代價成長,愿每一份“酷”的背后,都是理性與熱愛的共鳴。
參考資料:
1、青少年教育專家:《聚賢青少年教育|別讓孩子的未來,被文身 “刺痛”》
2、光明網:《全國首例!“未成年人文身”公益訴訟有結果了》
3、極目新聞:《小伙文面6年找不到工作決定忍痛洗掉:“很后悔,希望能回歸正常生活”》
4、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調查」文身“刺痛”未成年人》
作者:蝸牛
編輯:柳葉叨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