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于2021年高調公布的超大型項目“The Line”,曾以“零碳城市”“無車化”“容納900萬人口”等標簽引發全球矚目。這座規劃長達170公里、寬200米、高500米的鏡面線性城市,是沙特未來新城NEOM的核心項目。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其宏偉藍圖正遭遇現實重擊。
施工嚴重滯后,目標大幅縮水
截至2025年初,衛星圖像與內部報告顯示,The Line的施工進度僅完成原計劃的1%。最初承諾2030年建成容納150萬居民的“未來之城”,如今縮減為“至多30萬人入駐”,且這一目標仍存不確定性。項目整體完工時間更被推遲至2070年代,工期或長達50年。盡管局部施工仍在推進,但沙特政府已承認需重新評估開發節奏,部分資源或向“2030愿景”下的其他項目傾斜。
資金鏈承壓,石油經濟波動拖累進度
項目資金缺口成為最大掣肘。沙特主權基金(PIF)原計劃通過國際融資補足5000億美元預算,但2024年油價波動導致沙特阿美利潤下滑12%,政府財政吃緊。進口建材成本飆升、勞動力短缺等問題進一步推高建設成本。為維持項目運轉,沙特正尋求債務融資與國際合作,但全球投資者多持觀望態度,要求“先見實質性進展”。
技術瓶頸與生態爭議并存
The Line引以為傲的技術愿景——AI城市管理、地下高鐵網絡、100%可再生能源——仍多停留在概念階段。2025年,建筑機器人雖初步應用,但AI系統落地困難,地下交通工程屢屢延期。與此同時,環保組織警告,鏡面外墻可能導致鳥類撞擊死亡,大規模施工恐破壞沙漠生態。人權爭議亦持續發酵:如項目所在地發生強制遷移原居民、建筑工人勞動條件惡劣等問題引發國際批評。
未來走向:妥協還是堅持?
面對多重挑戰,沙特政府表態“不放棄”,但策略已現調整跡象:或將拉長戰線、分階段推進,同時優先保障其他國家級項目。盡管官方堅稱The Line“終將實現”,但外界質疑其是否淪為“理想主義試驗場”。若無法突破資金與技術困局,這座“未來之城”恐難擺脫“半成品”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