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愛寫書影評、人物、文史故事,歡迎關注
1963年,于鳳至收到軟禁中的張學良的離婚信,傷心的她沒有回信,卻轉頭給趙一荻寫去一封信,看哭無數人。
1916年,19歲的于鳳至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15歲的張學良。賢慧溫良的她贏得帥府上下一致稱贊。
但玩心重的少帥卻常流連往返花叢中,1928年與少女趙一荻走在了一起。于鳳至與張學良約法三章,趙一荻以秘書身份留了下來,不久后為張學良生下一子。
1936年,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兩人命運也急轉直下。
很快,張學良被囚禁,發妻于鳳至苦苦營救無果后,請求獄中陪伴丈夫,“我們是結發夫妻,我怎能忍心漢卿受此難?”
她隨張學良輾轉于奉化、黃山、萍鄉、郴州等各囚室。艱苦的條件、抑郁的心情讓她患上了乳腺癌。
在張學良的爭取和一再懇求下,她終于同意去美國醫治,也是為了保留張家骨血,為日后營救張學良做準備。
只是她沒有想到,這一別,竟是一生。
于鳳至在異國他鄉接受手術,經歷了人生黑暗時刻。然而,她卻憑借頑強的意志,不僅戰勝了病魔,還通過自己的天賦與努力,在異國他鄉打造了一片商業帝國。
這些年,她從未忘記為丈夫的出獄而努力,就在她奔走疾呼時,卻突然收到了張學良寄來的一封信,整個人都驚愕了。
信中寫道:
我的愛妻鳳至大姐:
今生得一鳳至為妻足矣!反思之,我給了你一些什么?只是一世辛苦,半世哀愁。
想當年,弟統領十萬兵馬,南征北戰,氣吞萬里如虎,如今卻因無罪而淪為階下囚,連累你伴獄,形同犯婦。
幾年來,小弟習讀《圣經》,似有所悟,欲擯棄一切人間苦惱,而皈依基督。
然戒律有言,不能一夫多妻,只可有一位太太。小弟權衡再三,一生所剩時光苦短,且與大姐重逢無日,夫妻之情名存實無。而一荻在我身邊侍奉左右,也有幾十年光景了,遂生求近而舍遠之念。
請求大姐與漢卿解除婚約。大姐是明白人,定能理解小弟心愿,何去何從,任由大姐酌定。
原來張學良受宋美齡影響,已棄佛教轉信基督,希望能受洗成為基督徒,但宋美齡堅決反對。
她說:“你與于鳳至是正式的婚姻關系,又與趙四小姐同居了幾十年,這相當于有兩位夫人,不符合基督教的教規。如果你要信奉基督教,必須與于鳳至解除婚姻關系。”
張學良于心不忍,卻權衡再三,還是提筆寫下了那封請求離婚的信。
于鳳至只覺萬箭穿心,多年的苦等,到頭來只是一場空。
辛酸苦楚頃刻間化作無盡的悲傷,她淚流滿面。然而,這位從小知書達理、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在輾轉反側之后,做出了艱難決定。
聰明的她當然明白,這封信的表面原因背后,還有更深的隱情。自己多年在國際上奔走疾呼,讓某些人惱羞成怒,勢必會關系到張學良的安危。
于是,她決定放手!但她并沒有直接回信張學良,而是給妹趙一荻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張學良讀罷當場淚盡。
緹妹慧鑒:
時間過得真快,自從1940年我赴美醫治乳癌,已經廿余年不曾見面,真是隔海翹首,天各一方。
記得是1928年秋天,在天津《大公報》上看到你父親趙燧山因你和漢卿到奉天而發表的《啟事》,聲稱與你斷絕父女關系。那時雖然我與你還不相認,但卻有耳聞。你是位聰明果斷,知書達理的賢慧女子。
你住進北陵后,潛心學業,在漢卿宣布東北易幟時,你成了他有力的助手。為了家庭和睦,你深明大義,甚至同意漢卿所提出的苛刻條件:不給你以夫人名義,對外以秘書稱謂。
從那時開始,你在你父親和公眾輿論的壓力下,表現出超人的堅貞和顧全大局的心胸,這都成為我們日后真誠相處的基礎與紐帶!
你我第一次見面,是1929年的冬天。我記得,那天沈陽大雪紛飛,我是從漢卿的言語上偶爾流露中得知你已產下一子,這本來是件喜事。但是我聽說你為閭琳的降生而憂慮。
因為你和漢卿并無夫妻名分,由你本人撫養嬰兒實在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你有心把孩子送到天津的姥姥家里,可是你的父親已經聲明與你脫離了關系,你處于困窘的境地。我在你臨產以前,就為你備下了乳粉與乳嬰的衣物。
那時我不想到北陵探望,令你難為情。我思來想去,決定還是親自到北陵看你。我冒著鵝毛大雪,帶著蔣媽趕到你的住處,見了面我才知道你不僅是位聰明賢慧的妹妹,還是位美麗溫柔的女子。
你那時萬沒有想到我會在你最困難的時候來“下奶”,當你聽我說把孩子抱回大帥府,由我代你撫養時,你感動得嘴唇哆嗦,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滾落下來,你叫一聲:“大姐!”就抱住我失聲地哭了起來……
漢卿后來被囚于奉化,你已經由上海轉香港。我非常理解你的處境,你和閭琳暫避香港完全是出于不得已!經我據理力爭,宋美齡和蔣介石被迫同意我去奉化陪獄。嗣后,我隨漢卿轉輾了許多地方,江西萍鄉、安徽黃山、湖南郴州,最后又到了鳳凰山。
轉眼就是三年,緹妹,我只陪了漢卿三年,可是你卻在牢中陪他20多年。你的意志是一般女人所不能相比的,在我決心到美國治病時,漢卿提出由你來代替我的主張,說真的,當初我心亂如麻。既想繼續陪著他,又擔心疾病轉重,失去了醫治的機會。
按說你當時不來相聚也是有理由的,閭琳尚幼,且在香港生活安逸。我和你當時面臨一個痛苦的選擇,要么放棄閭琳,要么放棄漢卿,一個女人的心怎能經受得住如此痛苦的折磨?
后來,你為了漢卿終于放棄了孩子……緹妹,回首逝去的歲月,漢卿對于我的敬重,對我的真情都是難以忘懷的。
其實,在舊中國依漢卿當時的地位,三妻四妾也不足為怪(依先帥為例,他就是一妻五妾)。可是,漢卿到底是品格高尚的人,他為了尊重我,始終不肯給你以應得的名義……閭瑛和鵬飛帶回了漢卿的信,他在信中談及他在受洗時不能同時有兩個妻子。
我聽后十分理解,事實上20多年的患難生活,你早已成為了漢卿最真摯的知己和伴侶了,我對你的忠貞表示敬佩……現在我正式提出:為了尊重你和漢卿多年的患難深情,我同意與張學良解除婚姻關系,并且真誠地祝你們知己締盟,偕老百年!
特此專復,順祝鈞安
姊:于鳳至
于舊金山多樹城
1963年10月
于鳳至展現出的大度,令人心疼。
1964年,張學良與陪伴了36年的趙一荻喜結連理。于鳳至以自己的辛酸退出,成全了這段曠世之戀。
她還購置了別墅,按照東北老家的風格布置,希望將來留給張學良和趙氏小姐居住。
于鳳至心心念念與張學良再見一面,卻最終未能如愿。1990年,93歲的她悄然離世,將6億美元財產全部無條件贈予張學良。
她的墓碑上,只有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張鳳之”,她至死都冠以夫姓,還留下空穴,希望與張學良“生不同衾死同穴”。
當重獲自由的張學良前來祭奠,看到墓碑上的字,忍不住痛哭流涕。
“此生無憾事,唯負此一人!”
張學良百年之后,還是選擇葬在了趙一荻身邊。于鳳至將半世紀孤寂釀成琥珀,封存了民國最后一場盛大的失約。
只是,她至死等待的人,是否配得上這樣的深情?
幸得文史相依伴,從此阡陌多豁達
愿同頻的人,都能在這里相聚,感謝您的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