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什么?青年是先鋒隊、主力軍、奮斗者,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深圳,平均年齡只有32.5歲,這是一座典型的青春之城,夢想之城、奮斗之城。
五四青年節之際,深圳有一批青年上榜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暨新時代青年先鋒獎。
深圳夢注意到,深圳一人一集體榮獲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四人榮獲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來自深圳的一人一集體榮獲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聚”)董事長冷曉琨榮獲個人獎,中國算力網青年攻關團隊(鵬城實驗室)榮獲集體獎,該團隊共有156人,35周歲以下青年128人,占比為82%。
影石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陳永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智能學部生態環境學院教授王旭、深圳市龍華大隊觀湖消防救援站代理指揮員黃攀達、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飛行員張燦堅四人榮獲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
他們成了深圳青年的精神風向標:讓機器人國產化率超90%,矢志攻克“卡脖子”難題的報國之志;“讓算力像水和電一樣方便使用”的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精神;不怕創新、無懼關稅戰,讓全世界都搶購深圳產品的敢闖敢創的創業創新精神;“科技報國、生態為民”的責任擔當與家國情懷;向火而行、逆水向上的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的的理想信念;3237小時,向天而行,行穩致遠的職業精神。
深圳這些青年,獲全國表彰!
深圳最新青年風向標引爆
讓機器人國產化率超90%
讓算力像水電一樣方便
讓全世界搶購深圳貨
“科技報國、生態為民”
“向火而行,逆水向上”
向天而飛,行穩致遠
共青團中央 全國青聯
關于頒授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暨新時代青年先鋒獎的決定
為表彰我國優秀青年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貢獻,集中展示新時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激勵引導全國廣大青年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決定,授予王傳英等30名同志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授予新疆克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等30個青年集體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授予王崇鵬等677名同志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
受到表彰的青年和青年集體,是新時代我國各族各界青年的杰出代表和先鋒力量。他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在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等各領域各方面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奮力書寫了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能圓。希望受到表彰的個人和集體珍惜榮譽、永久奮斗,努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切實當好全國青年的榜樣和標桿!全國各級共青團、青聯組織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引領廣大團員青年向模范學習、向先進看齊,持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注入強勁青春動能,不斷鞏固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希望廣大團員青年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主動把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獻給祖國,立足個人和崗位實際,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貢獻青春力量!
共青團中央 全國青聯
2025年4月24日
來自深圳的這些青年獲獎,他們分別是——
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個人:冷曉琨 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集體:中國算力網青年攻關團隊
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
陳永強 影石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王 旭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智能學部生態環境學院教授
黃攀達 深圳市龍華大隊觀湖消防救援站代理指揮員
張燦堅 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飛行員
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暨新時代青年先鋒獎完整名單詳見【閱讀原文】
(來源: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
樂聚機器人冷曉琨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4月30日
經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
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同意
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決定授予
樂聚董事長冷曉琨等30名同志
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圖|CCTV-13《新聞直播間》
報道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
圖|《人民日報》4月28日-30日連續3天報道冷曉琨事跡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旨在表彰我國優秀青年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貢獻,集中展示新時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激勵引導全國廣大青年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冷曉琨——
致力打造國產人形機器人
2016年,深圳一間辦公室里,幾個年輕人盯著桌上的一堆零件“發愁”。彼時,冷曉琨剛帶領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團隊的幾個師兄弟創辦樂聚機器人。他們設定的第一個目標是研發雙足機器人。
當時,人形機器人還屬于“冷門”賽道,國內幾乎沒有企業涉足。冷曉琨卻認準了這個方向。打造人形機器人并非易事,一是研發成本高昂,二是幾乎所有關鍵零部件均依賴進口。冷曉琨深知,如果連核心技術都掌握不了,研發先進機器人的目標不可能實現。
“當時,全球機器人硬件產業鏈都不成熟,我們給國外廠商發郵件,經常要半個月才能收到回復。靠著好幾個國家的零部件,我們最終‘攢起來’第一臺機器人。”冷曉琨暗下決心,既要實現人形機器人產業化,也要實現關鍵技術和重要零部件國產化。于是,他帶領團隊一頭扎進實驗室,開展研發。
人形機器人是機器人最復雜的形態,產業鏈條長,涉及環節多。冷曉琨把產品作為技術平臺,聯動上下游企業,帶動他們從不同環節多點突破,協力向目標邁進。
2023年12月,冷曉琨帶領團隊研發的高動態人形機器人“夸父”正式發布,具備了高可靠性、高動態運動能力的身體結構、靈巧的雙手以及能夠精準感知和自主規劃任務的聰明“大腦”。這款機器人零部件的國產化率已達到90%以上,樂聚團隊將一體化關節、結構、運控算法等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目前,樂聚機器人已廣泛應用于工業智造、商業服務、科研教育等領域。冷曉琨還發起“人形機器人+”開放生態平臺,與華為、騰訊等超30家行業領軍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構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產學研用一體化生態。
“對于未來場景的技術,我們要積極儲備、著眼長遠;對于現在有產業應用價值的技術,我們要縮短轉化周期,實現盡快落地。”冷曉琨說。
創新感言
這些年,國家對科技的重視和支持,讓青年人可以心無旁騖地創新創業,我們也要用實際行動持續給社會創造價值。
在大有可為的時代大有作為
“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勉勵年輕一代,“要懷愛國之心、立報國之志、增強國之能,把個人奮斗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跑好歷史的接力棒”。人工智能成為發展的關鍵變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給出了歷史性機遇。向來得風氣之先、善于把握時代機遇的青年人,大有可為,當大有作為。
電,被喻為點亮世界的神奇力量。停電了怎么辦?過去靠電力運維師傅背著工具包,沿線檢查排除故障。如今人工智能的應用,有望更好解決這個老大難,不僅能提前發現設備可能出現的故障,還能預測用電高峰,讓電網運行更安全更穩定。
把尖端技術應用到供電系統的,是一群年輕工程師。他們開發了“光明電力大模型”,用一行行代碼,給電網裝上了“智慧大腦”。科技讓生活更美好,而點亮科技樹的,常常是年輕的力量。青春意味著無限可能,年輕人身上總有神奇的力量。
青年是常為新的,最具創新熱情,最具創新動力。縱觀文明長河,“自古英雄出少年”,是人類社會的經驗總結也是深切期許。
沒有誰比青年更愿意、更善于創新創造。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青年突擊隊,自主研發的“天樞”大模型,已成為化工領域“創新風向標”;平均年齡28歲的中國航信“技術極客”,研發的“千穰”大模型,讓航班預測準確率提升40%,智能客服響應速度提高3倍,每年為行業節省超億元成本。從基礎研究到應用轉化,創新力十足的青年,正在挑大梁、擔重任。這份奮發有為、敢做先鋒的精氣神,正化為源源不斷的朝氣銳氣,展現在時代進步發展的方方面面。
創新無極限,成長不設限。青年只有在經風雨、見世面中,才能成長成材,長成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
在人形機器人還是“冷門賽道”時,90后冷曉琨和團隊就入局了,他們克服研發成本高昂、關鍵零部件靠進口等難題,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攻克“卡脖子”難題。團隊發布的高動態人形機器人“夸父”,零部件國產化率達90%以上,把一體化關節、運控算法等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愛國之心、報國之志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但只有沉下心、練內功,才能以長期主義贏得遠大前程。
夢想無遠弗屆,時代廣闊無垠。身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吃勁的時候,也正是青年人大顯身手的時候。
“31歲時,我成為一個千萬級項目的負責人,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姜益光說。年紀輕輕就干大事,離不開信任與支持。青年人是全社會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造性的群體。不論是改革攻堅克難,還是挺進科技“無人區”,抑或是社會治理創新,青年都可為生力軍、先鋒官。給足發展空間,既排憂解難,又鋪路搭橋,努力創造青年友好的社會氛圍,青年必以汩汩而出的創新創造,持續為社會進步賦能、開路。
“人雖渺小,但心可以無限廣闊。”正在執行任務的神舟二十號航天員王杰的話,道出了當代青年的大志氣、大胸懷與大能量。與祖國共進、與時代同行,“強國有我”的時代新人,必將接續奮斗、凱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
(內容來源:人民日報)
喜報!鵬城實驗室中國算力網青年攻關團隊榮獲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讓算力像水和電一樣方便使用”
2025年4月30日,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公布了《》,表彰我國優秀青年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貢獻,集中展示新時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鵬城實驗室中國算力網青年攻關團隊榮獲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這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進一步激發了實驗室青年科技工作者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不懈奮斗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算力網”是鵬城實驗室為落實“數字中國”“東數西算”等國家重大戰略,牽頭推進的原創性科技計劃。它旨在構建自主創新的算力網絡技術體系,推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建設,高效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計算任務,實現全國異構算力的高效互聯以及算力與網絡的深度融合,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算力底座,為全社會提供統一的算力服務,最終實現“像建設電網一樣建設國家算力網,像運營互聯網一樣運營算力網,讓用戶像用電一樣方便地使用算力”的愿景。中國算力網青年攻關團隊共156人,35周歲以下青年占比為82%,具體承擔加速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建設等任務。
勇攀高峰、敢為人先
“中國算力網”的建設必須要攻克通信、網絡、計算相融合的全鏈條核心技術挑戰,這在國際上屬于研究最前沿領域,也是決定我國算力發展能否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所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團隊歷時9個月高負荷參與研發工作,以“深圳速度”研制完成首個全國產E級人工智能算力平臺“鵬城云腦Ⅱ”,正在加速建設新一代“鵬城云腦Ⅲ”原型機,一點一滴用熱血和汗水壘砌著我國國產人工智能算力平臺。
“鵬城云腦Ⅱ”大科學裝置
自強不息、自主創新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背景下,這支團隊始終錨定科技強國建設目標,秉持“讓算力像水和電一樣方便使用”的價值理念,推動“中國算力網”一期工程“智算網絡”正式上線,并以“鵬城云腦”為樞紐節點,高效匯聚全國公共算力,研發算力超高速網絡通道,真正以自強不息的意志、自主創新的骨氣筑牢我國網絡通信領域的科技長板。
服務國家、服務人民
團隊堅持“國家有需要,團隊有行動”的行為理念,推動建成全國智能算力互聯體系與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臺,實現了算力與AI開源服務向全國用戶開放,滿足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智能產業發展急劇增長的超大規模算力需求,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為國奉獻、服務人民的使命擔當。
(內容來源:鵬城實驗室)
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
影石創新聯合創始人陳永強:
從深圳走出全景相機的 “全球突圍路”
美東時間4月22日,紐約中央車站上演震撼一幕:數百名科技愛好者早上三點便在寒風中排起數百米長隊,只為搶購一款來自深圳科技企業的相機新品,這款產品正是深圳企業影石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影石”)最新發售的旗艦款全景相機Insta360 X5,能拍攝360度影像,自拍桿還可自動“隱形”,一經發售就點燃全球市場新熱潮,不僅代表著一款科技產品的勝利,更讓“深圳智造”“中國智造”再次閃耀在世界舞臺。
作為影石創新聯合創始人,陳永強帶領團隊憑借“敢想敢試”的創新精神,在創業路上披荊斬棘,不僅在大學創業時就獲得百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更是帶領影石創新連續6年成為全景相機出貨量第一的品牌,業務和產品已經銷售到了海外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8月,陳永強憑借在創業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入選2024年《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
創業的每一步都走在時代節點上
陳永強出生于1991年,是典型的“互聯網一代”,他的創業路也與互聯網的發展緊密相關。
“我很早就發現自己屬于那種比較喜歡折騰的人,所以在大學期間就早早開始準備人生的PLAN B。”
2014年,隨著智能手機功能升級、5G技術的發展,各類直播平臺涌現,陳永強他們瞄準高校活動,在一場新生晚會上,通過一部手機,一個局域網搭建,一些彈幕交互設計等,引發場內場外觀眾的高度關注,直播模式從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迅速走紅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
可以說,在創業這條路上,當別人還在“踩坑”摸索時,陳永強似乎一直穩踏著互聯網時代的節點。
也是在2014年,國際知名社交網站臉書宣布完成對虛擬現實設備公司Oculus VR的收購,交易金額達20億美元,谷歌推出虛擬現實(VR)設備 CardBoard 推出,掀起一片VR創業潮。這一次,陳永強再次從互聯網“嗅到”商機,他和劉靖康聯合創立影像品牌Insta360,并成功研發能夠實時拼接的360度全景相機,開辟了全景相機、運動相機和全景VR影像解決方案的新市場。
在深創下全景相機連續6年市占率世界第一
2015年,由于業務開始從內容運營轉向硬件研發,一番考察后,陳永強他們選擇把公司設立在深圳。
“立足深圳,在車程2小時內,我們能夠獲得最廣泛的供應鏈和市場資源,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商機和發展空間。”陳永強認為,深圳匯集了大量高科技企業和創新人才,也為影石創新提供了一個絕佳環境,從研發到市場都有較強的支撐。他說,企業選址寶安區,這里匯聚眾多科技企業,研發、硬件、軟件、設計等各類人才資源儲備豐富,有助于企業吸納國內外優秀人才。
就這樣,影石創新從深圳出發,成立9年來,影石Insta360從最開始七八個的“90后”大學生創業團隊,到全球員工超2000名,連續6年成為全景相機出貨量第一的品牌,也是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品牌,陳永強和他的伙伴們成功地將自己所研發的全景相機從深圳帶向了全球。
走進位于寶安的影石創新總部大樓,展示大廳陳列著陳永強創立影石創新以來所帶領研發的各類“寶貝”:首款便攜式全景相機Insta360 Nano,以AI算法支持自動剪輯的X4,磁吸設計的拇指相機Go3s,以及與徠卡聯合研發的Ace Pro等。
2023年,影石創新在谷歌發布的50強榜單中位列26名,在今年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消費電子領域榜單中榮獲第三名。在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中,有30多個國家的代表團都在使用影石Insta360的全景相機產品。
敢闖敢試不斷衍生全景記錄創造力
在今天的社交媒體上,影石創新的產品,除了滿足用戶在各種應用場景的使用需求,還激發了無數天馬行空的創作靈感:有用戶穿著蜜蜂服,咬著全景相機在花田里奔跑,扮成一只快樂的“蜜蜂”;有用戶把相機叼在嘴里拍“進擊的巨人”;有用戶用拇指相機記錄“沉浸式當寶寶”……
“不僅要敢闖,更要敢試。”陳永強認為,正如影石創新的品牌標語Think Bold所說,一切始于敢想,強調的就是一個“敢”字,正是因為這種理念,他們才能將一個小的技術靈感落地成一款產品,并逐漸搭建成為全球化的智能影像品牌。
“一身闖勁”的陳永強,一路馳騁,正奏響著屬于自己的創業“交響曲”。
目前,陳永強他們所帶領的這支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8.5歲,其中有近50%的人都是做技術和研發產品,“敢想敢試”的精神也始終貫穿在員工發展環境中。2022年,為鼓勵員工健康生活,公司發起首輪百萬獎金減重活動,2年內全員累計減重超1600斤,共發放獎金約98萬元,腦洞無限的全員“拖鞋日”、cosplay大賽等,從內部不斷激發創意與活力。
如今,作為第一批90后創業者,陳永強已過而立之年,他的商業嗅覺依然敏銳,他認為,在當下AI大爆發的時代,智能影像產品擁有更為廣闊的空間,讓AI搭配相機做產品,甚至跟機器人做一些結合。未來,他們將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繼續提升中國品牌在全球的影響力。
可以看見,以影石創新為代表的國產品牌,正在重新定義運動相機和全景相機市場。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徐美)
哈工大深圳校區
智能學部生態環境學院王旭教授
榮獲新時代青年先鋒獎
哈工大深圳校區智能學部生態環境學院教授王旭榮獲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殊榮,是深圳高校唯一獲獎者。
王旭是一名“85后”,作為國家級青年人才、國家創新研究群體核心成員,他圍繞我國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重大需求,聚焦城鄉水資源健康循環,與減污降碳的關鍵難題開展科技攻關。
今年2月,王旭教授團隊開創性提出以“水-環境-健康協同效益”驅動凈水生態綜合體構建與應用,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全球水安全保障與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2017年,他入選《MIT Technology Review》“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首屆中國榜單,是當年環境工程領域的唯一入選者。2019年,他作為我國派出的環境領域唯一專家代表,出任二十國集團科學機制會議(Science 20)循環經濟工作組中方專家,與全球科學家共同研討完成了《全球科技戰略報告》,為推動環境治理全球科技合作發出了中國聲音。2021年,他入圍《Nature》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全球只有8人獲此殊榮,他是兩名中國學者之一。
(內容來源:蛇口消息報)
深圳市龍華大隊觀湖消防救援站代理指揮員黃攀達
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獲得者
黃攀達,男,漢族,1999年2月出生,廣東湛江人,2019年4月入職政府專職消防救援隊伍,201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深圳市龍華區觀湖消防救援站代理指揮員。
向火而行,鑄就烈焰忠魂
在滅火救援的一線,黃攀達同志始終是那個最堅定的身影,逆行在前,無畏無懼。每一次警鈴響起,都是一次生與死的賽跑…… 2022年12月20日,轄區一在建樓房負一層突發火災,濃煙滾滾,火勢兇猛。面對滾滾濃煙,黃攀達同志沒有絲毫猶豫,作為第一批撲救力量深入火場腹地。在那里,高溫、濃煙、復雜地形,每一項都是對生命的極限考驗。他無暇顧及周圍的危險,一邊勘察火情,一邊以最快速度鋪設水槍陣地,阻止了火勢的蔓延。最終,經過四個小時的鏖戰,大火被成功撲滅。
五年的消防職業生涯中,2600余次的向火而行、絕地救援,彰顯了黃攀達同志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的理想信念,鑄就了他對黨和人民、對消防救援事業的絕對忠誠。
逆水而上,托起生命之舟
2024年6月17日,廣東省潮州市突遭洪澇侵襲,楓溪路段瞬間化為澤國。暴雨傾盆,積水迅猛上漲,部分地區深度超過一米,渾濁的洪流裹挾著雜物,如猛獸般吞噬著街道,群眾安全危在旦夕。
黃攀達同志接到增援潮州的命令,連夜與深圳支隊水域救援隊一同馳援潮州,并立即投入搜救被困群眾的任務。他和隊員們乘橡皮艇破浪前行,在漆黑的巷道中仔細搜尋。搜尋過程中,黃攀達同志發現一名群眾被困于屋頂,隨即指揮橡皮艇靠近,將被困群眾接上艇,并以最快速度轉移至安全救助點。其間,黃攀達同志累計搜索了三個街區,安全轉移五名受困群眾。
在肆虐的洪水中,黃攀達同志頂風逆行,向著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前進。在持續不斷的暴雨中,在持續上漲的積水里,他和同事們一起搭建起了“生命之舟”,托舉起了一個個生的希望。
千錘百煉,賽場書寫傳奇
在比武訓練的賽場上,黃攀達同志也是一個“拼命三郎”。經歷了無數次的滅火救援任務,他深知只有平時刻苦訓練,才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他對待訓練,總是一絲不茍,全力以赴。
在備戰香港消防處第四十五屆消防陸運會期間,黃攀達同志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他每天都要進行高強度的訓練,控制飲食、調整狀態,9個月的艱苦訓練只為了能在賽場上那一瞬間的爆發。終于,在比賽中,他與隊友們攜手并進,以42秒81的成績打破了賽事紀錄,奪得了4x100金牌。
然而,黃攀達同志并沒有滿足于此。在備戰第二屆全國消防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期間,他每天清晨迎著第一縷陽光走上訓練場。上千次地翻越障礙板,無數次地跨越獨木橋……每一個動作,他都力求完美;每一次練習,他都全力以赴。從初春到隆冬,從深圳到南京,長達8個月的訓練中,黃攀達同志不斷突破自身極限。最終,從近百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以17秒52的絕對優勢,一舉奪得百米障礙項目全國第一。
多少次出生入死,多少次涉險而行,多少次磨礪攀爬。哪里有險情,黃攀達同志就和他的隊友們戰斗在哪里。面對榮譽,他始終謙遜依舊:“這份榮譽屬于全體消防戰友。每一次逆行,都是對‘人民至上’的忠實踐行!”
(內容來源:廣東消防)
深航飛行部張燦堅獲評“新時代青年先鋒獎”
為表彰我國優秀青年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貢獻,集中展示新時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激勵引導全國廣大青年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近日決定,授予30名同志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授予30個青年集體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授予677名同志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
深航飛行部張燦堅獲評“新時代青年先鋒獎”。
張燦堅,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空客一大隊一中隊副駕駛,安全飛行3237小時。2024年,該同志榮獲“全國民航青年崗位標兵”及“全國民航金牌員工”等榮譽稱號,參加全國首屆飛行員職業技能大賽獲得A330機組綜合成績第一名。
(內容來源:深航飛行部)
來源: 深圳夢 (微信號ID:SZeverything) 綜合
我們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與夢想者同行!
擁有深圳夢,請關注(微信號ID:SZeverythi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