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記者 公雪
走進山東省濟寧市微山島鎮呂蒙村的非遺工坊,一場獨具特色的非遺刺繡培訓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來自島上12個村莊的30余名群眾,在微湖刺繡專員宗西珍的悉心指導下,靈巧地穿梭彩線,將微山湖的標志性元素——荷花、鯉魚等圖案,栩栩如生地繡于布面。微山縣人社局政策法規科科長劉杰介紹道:“近年來,微山島文旅產業蓬勃發展,島上的文創產品非遺布老虎市場需求旺盛,供不應求。然而,微湖刺繡針法繁復,傳統紋樣豐富,不少當地婦女因技術水平有限,難以滿足生產需求。我們敏銳捕捉到湖區女性的這一就業訴求,便將非遺刺繡課程送到了她們身邊。”
微山島鎮呂蒙非遺工坊制作的布老虎。張開亮攝
就業與非遺深度融合,不僅為勞動賦予了文化傳承的獨特韻味,也讓微山島鎮呂蒙非遺工坊的縫紉工宗西珍收獲頗豐。“這是老一輩傳下來的手藝,過去我們用它給孩子繡嫁衣,沒想到如今竟能憑借這門技藝增加家庭收入。看到自己制作的布老虎深受年輕人喜愛,心里滿是喜悅。”憑借精湛的繡工,宗西珍與呂蒙非遺工坊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她可以在家完成刺繡部件,每月能獲得1000多元的額外收入。
在與微山島隔湖相望的最北端,一支掛滿紅綢的迎親船隊,緩緩劃破粼粼波光,伴隨著喧天的嗩吶鑼鼓聲駛入湖面。漁村碼頭被五彩斑斕的漁網和燈籠裝點得喜慶非凡,一場原汁原味的漁家婚禮表演在微山縣南陽古鎮精彩上演。“今天有幸來到漁家婚禮現場,沉浸式體驗到了微山湖傳統婚俗文化的獨特魅力。”來自東北的游客張夢雨贊嘆不已。這支傳承漁家婚俗非遺的演出隊,來自南陽古鎮北二村,其發起人正是北二村黨支部書記韓井蘭。從“伴湖而生”到“靠湖吃飯”,北二村的村民們正攜手描繪發展新藍圖。
微山縣南陽古鎮漁家婚禮表演。薛兆田攝
“我們村依河而建,有著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至今漁民們仍保留著原始的漁家生活方式。一次去南方旅游時,我看到當地婦女通過文化表演既能在家門口賺錢,又不耽誤照顧家庭。回來后,我便召集村里群眾,組建了漁家婚禮表演隊。”談及發展特色文旅的契機,韓井蘭娓娓道來。在她的帶領下,逸農旅游專業合作社在村內正式掛牌成立。55戶漁民積極參與到漁家婚禮表演、荷花地賞荷采摘、古運河垂釣、魚鷹表演等特色鄉村旅游項目的運營中。2024年,北二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0余萬元,文旅融合促進就業的發展版圖正不斷拓展。
微山湖美景。陳保成攝
為進一步拓寬群眾就業渠道,今年以來,微山縣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招聘活動,精準對接用人單位與求職者需求,搭建起便捷、高效的就業交流平臺。上個月,一場專為女性舉辦的專場招聘會圓滿落幕。24家企業齊聚一堂,提供了涵蓋紡織、玩具加工、教育培訓、文旅商貿等多個行業的500余個就業崗位,吸引了200余名婦女前來求職,其中30余人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來自夏鎮街道的吳欣欣便是其中一員,她在此次招聘會上順利與山東宜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簽約,興奮地表示:“我很中意話務客服這個崗位,打算去企業實地考察一下工作環境。這份工作輕松,離家又近,完全符合我的預期。”
為最大程度方便群眾就業,微山縣還創新開展抖音直播帶崗活動,并同步提供就業政策咨詢、職業指導、人才測評、勞動權益保障等一站式服務。2024年以來,全縣已扎實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招聘活動89場,帶動就業2000余人,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362人。
如今,湖區群眾的就業之路正越走越寬廣,這方浸潤著千年歷史與湖光山色的土地,正依托豐富的文化資源與獨特的自然稟賦,探索出一條別具特色的發展道路。文旅融合不僅讓微山的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更催生出一系列就業新業態,為當地群眾鋪就了一條充滿希望的增收致富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