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踞關(guān)中要沖
素享“繡嶺”之美譽
其勢蜿蜒如龍,其色蒼翠若黛
襟渭帶灞,形盛天然,控扼四方
自古為帝王游幸之所,墨客流連之地
三皇傳為舊居,媧圣既其出冶
周、秦、漢、唐以來
多游幸離宮別館,繡嶺溫湯皆成佳境
乃華夏文明之淵藪也
恰逢晴霽薄暮,踏暮色千階
驪峰受日,紫氣東來
但見蒼崖潑赭,古柏鎏金
其光透石骨,映溫泉如沸金
射松杪,化翠葉為火齊
倏而暮煙四合,唯山巔余赤輪一線
若神人舉炬照秦川
遠望若丹砂傾瀉,草木盡染絳消
雖荊關(guān)妙筆不能狀其萬一
驪山盤亙京畿,古跡星羅
攬千年興衰于一脈
拾級而上,三千石階直入云表
山勢嵯峨,氣象萬千
行至山腰,“兵諫亭”翼然臨空
其下“捉蔣亭”靜立,猶記張、楊二公
于寒夜舉事,力挽狂瀾
史筆昭昭,英名不朽
首峰之巔,烽火臺屹立千年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而今徒留“一笑傾國”之嘆
山麓之側(cè),溫泉汩汩,熱氣蒸騰
秦始皇帝砌石成池,名曰“驪山湯”
至唐時,明皇敕建華清宮
殿宇巍峨,芙蓉湯軟
華清池暖,凝脂滑膩春波皺
長生殿深,鈿合金釵夜語寒
白傅挾霜毫,驚破《霓裳羽衣曲》
至今泉涌嗚咽
似訴馬嵬血淚,劍閣鈴雨
自古文人多愛此山,丹青妙筆
詩文華章,累牘連篇
刁白筆下驪山風光如繡
“渭水秋日白,驪山晚照紅。”
朱集義望穿紅霞而見烽火
“入暮晴霞紅一片,尚疑烽火自西來。”
納蘭性德悲唱唐皇楊妃愛戀挽歌: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王侯逐鹿,霸業(yè)成空
唯驪山峙立,回望古今
霞染離宮,猶映霓裳舊影
云遮烽燧,似聞鼙鼓余聲
俯仰之間,方悟人間興廢
終不敵青山長在,歲月恒流
正可謂
無奈歷史憑欄處,坐看風云掌上觀
當此際,山河展卷,云霞研墨
誠邀四海俊彥,共赴驪山雅會
截云霞素卷,汲湯泉潤硯,擷青葉添彩
同書四海承平,共詠盛世清聲
今古風流,原非天授
詩家冠冕,豈獨唐賢?
且看今朝椽筆
引謫仙擊節(jié),玉溪斂袖
九霄鸞鶴且駐云程,待觀人間裁新繡!
畫面由AI輔助生成
文案 / 魏燦 余梓凌
排版 / 白婼鑫
編輯 / 王冠玉
責編 / 王 格
出品 / 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
時逢清明,和西電共賞關(guān)中十二景
當AI剪紙“對話”盛唐詩韻,西電邀你共赴詩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