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能源車在整個車輛結構的占比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新能源車這個還算比較新鮮的事物,可是隨著第1批新能源車電池壽命的到來,越來越多更換電池的困境讓車主怎么愛都愛不起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
想說愛你不容易
這兩年因為新能源車更換電池出現的矛盾和糾紛已經很多了,一上海車主開車時不小心磕了底盤,當時也沒怎么當回事,汽車磕底是很正常的,沒想到去4S店檢查之后,4S店的回復讓他當場傻眼:更換電池包的費用高達12萬。
新車落地也就25萬,蹭一下地盤就得直接花上一半車錢,這事兒放誰身上也接受不了。
可這并不是個例,很多新能源車主都遇到了類似情況,甚至更加夸張。浙江楊先生也是最早的一批新能源車車主,現在電池容量有所降低,楊先生打算去換個電池,沒想到4S店換電池的費用高達22.6萬,新車也就17萬,換電池比買車還貴!
電池采購價和更換費用的差距也讓不少車主直呼不解。車企從供應商采購一塊電池包的價格大概在5萬到6萬之間,怎么一到消費者手中,價格直接翻倍甚至更多?
這背后是有故事的,新能源車企和電池廠商自建的售后體系“壟斷”了維修市場,獨立維修點不僅少而且貴,新能源車電池的維修和更換高度依賴原廠技術和配件,市場上缺乏第三方競爭,價格下不來,用戶選擇余地少,修車也就成了“被宰”的代名詞。
這類問題還延伸到了新能源車的其他零部件上,別以為只有電池貴,一些車主發現自己車燈壞了換個尾燈要1.8萬,車內常規保養都能花到1300多塊,最主要的是這些項目在外面的汽修店根本就沒法整,無奈之下只能認貴。
再加上新能源車主第二年或第三年續保時保費直接飆升,還有很多保險公司出現了拒保現象,越來越多的用車問題讓車主開始質疑當時的買車決定,雖然新能源車買在手里使用的時候是真香,可是維修和保養的困境確實給車主帶來了許多麻煩。
可問題是車已經買了,社會上又沒幾個大款富二代,想要換車這困難不是一般的多,絕大多數的車主雖然滿腹牢騷,但還是不得不面對高額電池更換的現實。
雖然目前新能源車的質保政策幫助車主緩解了一些費用上的壓力,大部分車企也都給出了8年或16萬公里不等的質保期,在質保期內,如果電池容量出現衰減或出現問題,車企通常會負責免費更換。
但現在第1批新能源車的質保期已經到了,很多車主都面臨著自掏腰包修太貴,換新車手頭又沒有這么多錢這種兩難的事。
雖說一些品牌宣稱電池壽命能夠支持到100萬公里,這對大多數開個十幾年也就報廢的私家車而言顯得太遙遠了,而且質保期過了的潛在高額費用仍然讓大家一直擔心——我的車能順利開到那個時候嗎?
政策來了!維修成本有望下來?
這些年國家還是一直在關注新能源車的困境的,最近已經有好消息傳來,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的通知》,這份文件開始針對新能源車買得起修不起的問題動真格了。
在這項政策指導下,不僅要打通維修零部件供應,未來也會推動新能源汽車企業與電池廠商進行技術開放,就是通過政策讓市場有更多選擇。
電池、電機、電控系統這類核心的三電零部件,相關企業必須要加快對外提供配件的速度,允許在自家授權店外也能購買這些核心零部件。曾經“被壟斷”的售后維修市場終于有了松動,新能源車主們今后可能不會再被高昂的原廠配件價格逼得束手無策了。
文件還提到,今后要著力提升新能源車維修企業的技術水平,促進維修流程和理賠標準的統一化。同時應特別關注行業的規范與公開,在車輛日常養護和事故處理時要讓費用變得更透明、更合理。
只要政策出爐,相關的亂象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解決,壟斷的問題只要被掐死在萌芽,一定會大大降低新能源車的修理和使用成本。
未來針對維修的技術支持得有,正兒八經的配件也得足,市場監管必須到位!
四部門的政策肯定會大大減少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這些年不知道有多少新能源車主反映“電池修不起”“換電池貴”和“保費持續上漲”,現在政策來了,相關的壓力一定會逐步減輕。
還有數據共享和風險分級制度也在政策的推動之下迎來新突破,利用高科技檢測工具和社會化檢測資源的低速碰撞試驗、常見維修項目的工時價調整等細節設計逐步走上臺面。
以后的汽車理賠體系也會更科學靈活,能及時追蹤車輛數據、日常磨損,還能根據低速碰撞試驗和保險車型分級,靈活調整保費策略。
對車主也不能松懈,雖然政策可以減輕一點荷包的壓力,但歸根到底還是要培養良好的用車習慣,政策建議新能源車企與保險公司聯合推出相關駕駛操作規范,幫助車主熟知新能源車輛結構原理和維護要領,及時掌握新能源車的各類保養關鍵點。
這樣做讓駕駛更高效安全,理論上車開得順了,故障出得少了,后續維修維護費用也就省下來了,通過良好的車險定制機制也能適當減少出險率和事故引發的高額費用。
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分攤用車時的風險,也會通過大數據和共享技術幫助減少異常用車狀況的發生,讓駕駛更智能的同時費用更加透明。
說完了開的問題,我們再來說一說報廢的問題,不久后我國迎來動力電池的大規模“退役潮”。隨著第一批新能源車的電池臨近壽命末期,每年將要產生數以百萬噸計的退役電池。那這些廢舊電池該怎么辦呢?
新能源車動力電池退役潮
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到了3140萬輛,雖然從一個層面反映出國家這兩年新能源技術的飛速發展,但也不可否認當這些車開始面臨報廢或者電池更換時,市場上將會出現大批量的退役電池。
到2030年,我國動力電池的退役量估計要達到350萬噸。,這些退役電池可不是簡單的廢品,里面含有大量的金屬元素和化學物質,一招不慎就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那我們該如何對這些退役電池進行回收利用呢?咱們國家在2024年發布了《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提升動力電池的回收效率,全面打通廢舊電池的再生通道。
新能源車電池可不像普通干電池那樣隨手扔掉就完事,它里面含有多種有害物質,一旦處理不當特別容易引發環境問題,而且電池中那些金屬可是值錢的寶貝,扔了就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
好消息是現在業內已有156家正規企業進入了“白名單”,它們專門負責回收處理這些廢舊電池,盡最大程度地從源頭杜絕小作坊的非法拆解行為。
目前行業里對退役電池主要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叫做梯次利用,另一種則是再生利用。所謂梯次利用是這些電池雖然不能再為車子提供長續航,但在儲能、應急電源等方面還可以再干點“力氣活”的。
那些完全沒有利用價值的電池,就通過再生利用的方式,被拆解后提取里面的貴重金屬,拿回去再生產新電池。
目前來看這兩種方法都能不同程度上減輕資源壓力,當然更多企業其實是在一起搞,在同一個回收系統內既做梯次利用也干再生利用。
而且只要上了國家的白名單,操作的安全性和對環境的影響是有保障的,從公開的操作來看,拆解作業管道呈封閉狀態,沒有泄露風險、廢氣排放也達標,整個作業符合國內環保規定。
從國家層面還是要下更大的力氣,扶持實際執行企業更多地向技術攻關使勁兒,之前有專家算了一筆賬,一個小型正規企業處理1噸廢舊電池大約要消耗8000多塊錢,如果廠家的技術過關,操作成本將會大大降低。
當然合規進行廢舊電池拆解的成本一定是比那些打游擊戰的不正規公司高一些的,所以從國家層面要加強監管力度,防止出現“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的情況。
現在很多正規回收公司沒有足夠貨源可用,合規電池想好好回收也收不來足夠數量,面對這些差異,加強全行業的資質整頓是必然之事。同時倡導車企和電池企業充分承擔責任,批量包攬拆解再利用的全周期環節,說不定是個治本辦法。
結尾
新能源汽車環保的長征路才剛剛開始,未來在回收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一些問題,但只有我們牢牢掌握環境保護的初心不動搖,我們的回收體系一定會越來越完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