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最大的賣點,其實還是在智能化上面。而智能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智能座艙,一個是智駕功能。
明顯智駕最為吸引人,所以過去的這一兩年以來,大家可以發現各大有實力的車企,都在卷智駕功能。
并且不僅卷這個功能,在營銷上也是極盡吹牛之能事,各種吹牛,讓很多不明真相的用戶,都覺得現在的汽車,可以讓車自己開了,駕駛員可以不用管了。
這就造成了很多嚴重的事故,因為很多的新手司機,居然敢放開雙方讓車自己開,自己睡覺去了……
于是前段時間工信部出長,整治“智駕亂相”,從宣傳、使用、部署等各方面,進行了規范,并表示現在的所有智駕,均是輔助駕駛,不能亂吹,甚至如果因虛假宣傳造成嚴重后果,嚴重的話,負責人甚至可判刑。
于是我們可以看到,最近很多車企,都將自家的汽車關于智駕方面的描述,甚至是命名進行了更改。
比如小米汽車,就已經統一修改了有關智駕的措辭。原本小米 SU7 標準版(不帶激光雷達)搭載的 Xiaomi Pilot Pro,以前叫做“小米智駕 Pro”,現在改成了“小米輔助駕駛 Pro”。
而SU7 Pro、SU7 Max帶激光雷達的Xiaomi HAD,以前叫“小米智駕 Max”,現在改名為“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
很明顯,措詞更為穩重和準確,明確了它就是輔助駕駛,而不是自動駕駛、智能駕駛之類的,以免用戶誤解了。
事實上,不僅僅是小米,其它眾多的車企都進行了類似的改名,比如比亞迪、小鵬等,也是明確標注了是“智能輔助駕駛”,華為鴻蒙智行旗下的問界系列汽車也是如此,標注的是“智能駕駛輔助”,而不是直接寫是智駕之類的。
可以預計的是,當L3被正式批準上路之前,各大車企的智駕功能,都會標注是輔助駕駛。這說明駕駛員才是駕駛第一責任人,車只是輔助而已。
這種改名,對消費者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很多消費者稱,終于不用聽車企吹牛了,之前聽他們吹各種自動駕駛的牛時,就一直會擔心哪個大傻子真的信了車能自動駕駛,生怕要出事,特別是自己的朋友說他的車可以自動駕駛時,一直就有點害怕,現在終于可以放心一點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