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巴局勢可謂是一觸即發,尤其是在不久前,印度總理莫迪召集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會上授予軍隊“完全行動自由”,并授權由印度軍方決定對恐怖襲擊的回應方式、目標與時機。這一表態被廣泛解讀為印度即將對巴基斯坦采取越境軍事行動的重要信號,也引起了各方的普遍擔憂。
而巴基斯坦面對印度明目張膽的軍事威脅,可以說毫不示弱,而是擺出了一副針鋒相對的架勢。中美等世界大國,出于相應的原因,也紛紛在對印巴局勢“滅火降溫”,目前來看,如果莫迪不是非要一意孤行的話,那么“印巴大戰”估計也打不起來。
根據《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媒體的公開報道,不久前,巴基斯坦駐俄羅斯大使哈立德接受采訪時呼吁緩和印巴緊張局勢,但他也表示,如果巴基斯坦與印度開戰,“巴基斯坦將使用所有常規武力和核武器”。
可見,按照這位巴基斯坦大使的說法,若是印度真的挑起戰爭,那么巴基斯坦將會使用核武器進行回擊!在冷戰結束三十多年之后,世界擺脫美蘇“核大戰”陰云后,又再度籠罩在印巴“核小戰”的危機之下,這實在是令人覺得無比揪心!
不過,巴基斯坦大使之所以放話稱不惜動用核武器,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因為站在常規軍事實力的角度看,巴基斯坦其實遠遠不是印度的對手。印度陸軍擁有100多萬大軍,各種先進的坦克四千多輛,機動部隊至少有數十萬;而巴基斯坦陸軍僅有疲卒羸馬五十余萬,坦克總數不過2000多輛,可用于機動的部隊可能還不足十萬。印度海軍擁有兩艘中型航母,13艘驅逐艦,號稱亞洲第二海軍大國,而巴基斯坦海軍卻連一艘航母、一艘驅逐艦都沒有。
甚至就連經濟實力上,巴基斯坦也遠遠不如印度,足足有2.4億人口的巴基斯坦的經濟總量不過才3400多億美元,還不到其宿敵印度的十分之一,與僅有一千多萬人口的捷克基本相當。巴基斯坦的人均GDP則更加“難看”,大約只有1500多美元,遠遠低于印度的2500多美元。所以在巴基斯坦各方面全面落后的這種情況下,巴鐵動輒言核,看似非常強硬,但是這說白了其實是一種變相的自保。
目前,中美兩國已經紛紛開始對印巴局勢”滅火降溫“,不久前,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已經與印巴兩國進行了通話,在通話之中,魯比奧敦促雙方進行合作,以“緩和緊張局勢”。
據報道,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說,他告訴魯比奧,應該將4月22日在克什米爾發動致命襲擊的肇事者繩之以法。美國正試圖緩和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關系。而中方也早就已經言明,沖突不符合印巴各自根本利益,也不利于地區和平穩定。希望雙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推動事態降溫。
由此可見,中美兩國其實都不希望印巴之間爆發戰爭和軍事沖突,印巴兩國在當前如果爆發戰爭的話,那確實會給世界局勢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對全球各國都不是好消息。但是,目前來看,印度似乎還有給印巴局勢“添柴”的意思。
而就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巴基斯坦軍方突然來了一個“大動作”,地時間5月3日,巴鐵方面公開宣布,巴軍當天成功試射一枚“阿布達利”地對地短程彈道導彈。“阿布達利”導彈是一種短程彈道導彈,其射程為450公里嗎,雖然這種導彈相比印度的“大地”、“烈火”導彈而言有一定的技術差距。
但是要知道,印度首都新德里距離克什米爾地區也就是400多公里,?新德里到印巴邊境的距離甚至只有300多公里,所以其對于巴基斯坦導彈部隊而言,已經完全夠用了。
在當前的局勢下,巴基斯坦突然試射彈道導彈,顯然有兩個意思,一是為了展示巴基斯坦的戰略投送力量,警告印度不得輕舉妄動,二是為了起到練兵的效果,以讓巴鐵彈道導彈部隊為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做準備。
從本質上說,巴基斯坦大使言核和巴彈道導彈部隊試射導彈其實都是一個道理,表面上是展示強硬,其實實際上是為了自保。總而言之,目前中、美、巴等國都不希望發動戰爭,莫迪要是執意一意孤行,最終恐怕不會有好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