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5日訊(編輯 宣林)外骨骼機器人節前掀起漲停潮,截至4月30日收盤,碳纖維產品應用于外骨骼機器人結構件的光大同創、研發下肢外骨骼產品的探路者20CM漲停,正在推進外骨骼機器人項目研發的精工科技和子公司專注于外骨骼機器人研究的振江股份收盤漲停。
資料顯示,外骨骼機器人是一種可穿戴式機器人設備,將人和機械動力裝置整合在一起,增強人的運動能力。浙商證券李商等人在2月19日的研報中表示,人形機器人宏觀級量產進程在技術突破之外,首先需面臨挑戰的宏觀變量是與社會穩定相關聯的就業沖擊。能夠支撐人形機器人宏觀級量產規模率先落地的應用領域,大概率在于就業沖擊最小的方向。因此對人替代較小的領域,例如外骨骼機器人等是人形機器人風口。
中銀證券楊思睿在2024年11月5日的研報中表示,ABI機構預測,外骨骼機器人產業的全球產值將從2020年的3.92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68億美元,CAGR為33%。另外,出貨量會從2025年的10.7萬件增加到2028年的30.1萬件。
從下游行業的終端用戶數占比來看,全球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中醫療領域占比約41%為最高,隨后是制造業、國防航空、商業等領域。
外骨骼機器人需要依賴較為復雜的電控技術、電機技術以及傳感系統,同時還需要較強的智能控制能力。產業鏈方面,外骨骼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在產業鏈上游(零部件等)重疊較大,整機設備廠商和下游則會有所差別。楊思睿表示,外骨骼機器人正處于從技術成熟度到達向快速商業化轉變的臨界點。相比人形機器人,外骨骼行業處于相似的發展階段,有可復用的產業鏈供應端,同時又有自身獨特的優勢,預計在醫療、運動、工業等剛需場景會率先得到廣泛應用,但也有可能隨著“爆款”出現,在消費領域獲得突破。
方正證券郭彥辰在4月25日的研報中表示,建議關注振江股份,其子公司海普曼機器人專注于外骨骼機器人的智能控制算法及仿生學設計的研究,致力于降低成本并推動外骨骼機器人的普及。除振江股份外,近期在互動平臺回復布局外骨骼機器人相關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有精工科技、光大同創、探路者、康力電梯、國機精工、機器人和臥龍電驅,詳細情況見下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