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5日報道 據日本《每日新聞》5月4日報道,日本防衛省防衛裝備廳近期發布的一份公開招標文件中出現了諸如“航宙機”“航宙母艦”等陌生概念。
日本政府致力于加強航空自衛隊的太空作戰能力,并計劃在2027財年之前將其更名為“航空宇宙自衛隊”,但即便是在該計劃中也并未包含上述術語。
消息一經發布,網上立即掀起熱議,人們震驚于“航宙母艦”之類在描述太空戰斗的科幻小說和動漫中出場的裝備,竟然出現在了防衛省的官方文件中。
多年來,日本是否應該擁有航空母艦一直是人們爭論的話題,因為基于憲法第九條規定的日本放棄戰爭條款,政府在國會答辯中一直主張自衛隊不能擁有違反“專守防衛”原則的攻擊性武器,而“攻擊型航母”就是這類武器的一個典型例子。
但是僅就“航母”而言,日本政府并未給出過說法。
與航母形似的海上自衛隊護衛艦“出云”號被稱為“直升機護衛艦”,2015年服役時僅可搭載直升機,之后又為搭載固定翼飛機進行了改裝。
改裝后的“出云”號及同為“出云”級的“加賀”號分別在2021年和2024年進行了美軍F-35B戰機的起降測試。
即便如此,這兩艘艦船仍沿用了服役之初的“直升機護衛艦”的叫法,主要是防止被外界當成“航母”。這也就是為什么如今防衛省自己用了“航宙母艦”一詞會在網上引發熱議。
那么“航宙機”和“航宙母艦”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在詢問相關負責人后記者得知,這有點像是在太空中使用無人機。
日本并無發射載人航天器的經驗。此次公告中提到的裝備均為人造衛星的一種,至少在目前的設想中并不包括“載人”。
發布公告的防衛創新科學技術研究所是在去年秋天剛剛成立的部門,主要致力于研發創新技術,且不拘泥于防衛領域,也關注民用技術。
該研究所聘用了來自私營部門的管理人員,其目標是統籌該項目并開發采用私營部門知識和想法的新技術。據防衛裝備廳介紹,“航宙機”和“航宙母艦”這兩個術語就是從私營部門招聘的管理人員使用的。
“航宙母艦”和“航宙機”的具體用途將是處理太空垃圾。漂浮在地球附近的衛星碎片等物體有可能與正在工作的衛星相撞。
現有的衛星只能在固定軌道上運行。而本研究設想的運行機制是“航宙機”離開“航宙母艦”自由移動以清除太空垃圾,然后在清理工作結束后返回母艦等待下一次任務。
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各種各樣的技術加持。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完成,例如防止與其他物體碰撞的控制技術、控制和改變“航宙機”與母艦姿態所需的裝置、為裝置提供動力的能源形式,以及母艦與“航宙機”分離和對接所需的設備等等。
防衛省認為這項研究與太空安全直接相關。清除太空垃圾的能力還可以用于保護日本衛星免受“殺手衛星”和其他反衛星武器的攻擊。一名負責人解釋道:“目前我們還沒有考慮將‘航宙機’等用于防衛裝備,我們的公告只是一個研究的‘切入點’,以了解其究竟有多大的可行性。”(編譯/劉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