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在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華麗的書衣成了想要翻閱這本書的一個動因,畢竟主角是蝴蝶,總帶著點各種童話色彩的浪漫氣息,當然這并不影響這本書是一本嚴謹的自然科學著作。
書中描述了學者團隊對幾種瀕危蝴蝶的保護歷程,有些蝴蝶因為保護得當物種得以存續(xù),有些則因為這種那種的原因,在某一個人們無法察覺的時刻,徹底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
江蘇人民出版社的《最后的蝴蝶》
很多時候成年后從事某個職業(yè)不是因為某個偉大的理想要去實現,可能就是謀一份差事,做學術也是這么回事,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與故弄玄虛的儀式,而是用通俗的話說我發(fā)現了什么以及可能會出現什么影響之類,諸如此類的一些思考,涵蓋成熟的或者不成熟的思考。
“大一和大二,我的工程學和經濟學兩門課都掛了,我才決定踏上保育生物學這條路。然而,除了知道要出野外,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很欣賞作者自述的“黑歷史”,帶著點樸素的坦誠。換而言之,作為學者這就夠了,坦誠是做學問最需要的品質。
《最后的蝴蝶》插圖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萬萬想不到,一定程度的山火焚燒對于艾地堇蛺蝶的保育是至關重要的;又比如霾灰蝶的幼蟲會分泌蜜露,然后螞蟻吃掉蜜露,將霾灰蝶的幼蟲帶走……畜牧的肆意擴張,將蝴蝶寄主的那些原生植物大肆破壞,對于蝴蝶種群的延續(xù)也是致命性的。當然這些都是學者團隊十幾年或者數十年觀察分析所得出的,他們努力去控制那些導致瀕危蝴蝶數量銳減的主要因素,但是結果并不是會像設定好的計算機程序一樣盡如人意,很多時候還是在探索,力求尋覓那些蛛絲馬跡間容易被忽視,卻又至關重要的聯系。
曾經我覺得很多稀有的蝴蝶品種,多是大而美麗,翅膀上有著迷人的亮藍色,或者亮眼的光斑之類,作者這樣寫道“在一定程度上,這源于人們對蝴蝶的了解越來越深入,從曾經的知名物種到后來鮮為人知的物種,甚至是亞種都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這種進步也表現在稀有蝴蝶的外觀上:一個世紀前的稀有蝴蝶是大型艷麗的,到本世紀中葉變成了小型美麗的,而最近確實那些小型而樸素的了。”對于普通的似乎極易忽視的部分的重視,才是難能可貴的,這充滿了人文關懷,宛若春日暖陽,普照生靈。
《最后的蝴蝶》插圖
本書從頭至尾對于非專業(yè)的讀者都非常友好,除了最后的結語,感覺很倉促,倉促到讓讀者不知所措,但瑕不掩瑜,還是給人很多啟示。還是的研究也好,生活也好,都離不開接地氣,當你真正面對它,觀察它,參與其中,你或許才能知道一點點所謂的真相,當然還是那句話,離我們最近的永遠是真實,最遠的永遠是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