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1975年4月30日,隨著美國海軍陸戰隊最后一架直升機飛離大使館,“西貢時刻”成為了美國外交史上難以磨滅的恥辱印記。冷戰期間,越南戰爭是美國陷入的一場曠日持久、代價慘痛的地緣政治“泥潭”。美國扶持下的南越政權如何迅速覆滅?美國又是如何在自己“盟友”最困難的時刻背信棄義的?今晚,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播出的《檔案》為您揭秘!
揭秘“西貢鐵拳”背后真相
背叛在芽莊提前上演!
一張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的照片,記錄下了一個充滿諷刺意味的瞬間:一名美軍軍官在直升機即將起飛前,狠狠一拳將試圖扒上飛機的南越官員打了下去。這一幕被中國網友戲稱為 “西貢鐵拳”,它象征著美國在危難時刻對所謂“盟友”的無情拋棄。但鮮為人知的是:這經典的一幕,歷史上并沒有發生在西貢,而是發生在距離西貢以北300多公里外的芽莊市。
在“西原戰役”后期,北越人民軍勢如破竹,于1975年4月2日解放芽莊。南越軍隊戰線崩潰迅速,大批美國軍事顧問措手不及。隨后便出現了照片上的這一幕。這充滿戲劇性的暴力驅趕,不僅提前暴露了美國對“盟友”的背棄,更成為“西貢時刻”最殘酷的預演!
面對前線的全面潰敗,南越獨裁者阮文紹同樣心急如焚!美國出于遏制共產主義的“多米諾骨牌理論”,自1955年起介入越南事務,扶植南越政權,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自3月發生戰事以來,阮文紹幾乎天天向美國政府求援。那么,美國政府又將如何回應呢?
是誰釀成了狼狽的“西貢時刻”
最后一任大使難逃爭議!
為了“體面且有尊嚴”地撤離越南,美國國會撥款2億美元,美國防部組成美國海軍第76特遣隊,開赴西貢外海。此次撤離行動,代號為“常風行動”。葛雷姆·馬丁,美國最后一任駐南越大使,在“西貢時刻”的歷史中扮演了一個極具爭議的角色。
1975年,當北越軍隊的攻勢如狂風暴雨般襲來時,華盛頓方面早已下達了撤離命令,要求大使館盡快離開。但馬丁大使,卻仍然對南越政權的留存抱有幻想。他不僅拖延撤離時間,還妄圖通過外交途徑,請蘇聯出面阻止北越人民軍。他為什么要一再拖延,其中有著怎樣的隱情?
在撤離的最后時刻,馬丁大使陷入了兩難境地。華盛頓要求他優先接走美國人,拋下南越人。他憤怒地向美國國務院發電報,質問如何讓美國公民拋棄有越南血統的孩子,世人將如何看待這樣的命令。他的抗爭得到了怎樣的回復?這場撤退如何變成了“倉皇出逃”?
越南戰爭終于畫上句號
美國最終倉皇而逃
1975年4月30日10點45分,來自北越人民軍第2軍203坦克旅的一輛T-54坦克,撞破了南越總統府的大門。南越楊文明政府隨即宣布無條件投降,南越政權瓦解,持續了20多年的越南戰爭畫上了句號,越南南方獲得解放。“西貢”從此成為了一個歷史上的地名,后改稱“胡志明市”。
在總共歷時18個小時的撤退行動中,美軍共出動直升機682架次,總計撤離美國公民1373人、南越人員5595人。盡管行動有驚無險,卻難掩美國撤離時的狼狽,與十余年前高調參戰形成鮮明對比!
從二戰后美國介入越南事務,到扶植南越政權,再到親自下場參戰,最后狼狽撤離,美國在越南的20年投入巨大兵力和資金,卻以失敗告終。“西貢時刻”不僅是美國的恥辱,更暴露其為追求霸權出賣“盟友”的丑惡嘴臉。在此后的 50 年里,從“喀布爾時刻”到干涉烏克蘭,美國攪亂地區和平的丑態仍在反復上演……
今日21:05,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的《檔案》即將播出,敬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