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張家界莓茶被部分不良商家吹過了頭!宣傳說的神乎其神!今天咱們就聊點實在的——張家界莓茶它既不是包治百病的仙草,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網紅茶。
但即使不靠 “天價” 營銷,也沒有 “包治百病” 的噱頭,張家界莓茶的“來頭”依然不小。
“來頭不小”:莓茶的獨特之處
1、張家界莓茶——歷史悠久的“土家甘露”
張家界莓茶可不是近年來才有的“網紅茶”!它原為當地土家族常用的民族草藥,在《全國中草藥匯編》、《草木便方》、《救荒本草》中均有記載。
在張家界當地《永定縣志》中詳細記載有700多年前,土家族先民在瘴氣彌漫的深山采摘野生莓茶的莖葉,經曬干、炒制后制成茶飲,自此相沿成俗。
舊時山民勞作時被蟲蛇咬傷或患上痢疾,便會抓一把莓茶煮水喝,靠它清熱解毒;老人更是將它當作“長壽茶”,日日飲用。2010年,張家界莓茶被認定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土家人的傳統智慧終于有了現代認證。
2、張家界莓茶——黃酮含量“天花板”,植物界的抗氧化冠軍
張家界莓茶生長在海拔400—1500米的山巔,常年云霧繚繞,獨特的紅砂巖土壤富含礦物質。這種獨特的生長環境,使莓茶富含黃酮類化合物。
經檢測,張家界莓茶芽尖總黃酮含量高達43.78%(普通綠茶僅3-4%)堪稱“植物界的黃酮之王”。這種活性黃酮成分有著很強的抗氧化能力,被譽為是“天然的青霉素”、“血管清道夫”。
更難得的是,莓茶中高含量的黃酮還能在加工過程中自然析出并在干茶表面形成一層結晶“白霜”,這正是普通人能看到的實實在在的黃酮。
3、張家界莓茶——獨特的制作工藝
張家界莓茶的制作工藝雖不算復雜,但也有獨特之處。采摘的鮮葉需經過萎凋、殺青、揉捻、干燥等21道工序。這過程中,通過殺青、揉捻讓細胞壁破裂,促進黃酮類物質釋放;最后經特殊的發酵工藝和低溫烘干,讓這些黃酮白霜均勻結晶。
“沒那么夸張”:但要說三句大實話
1、功效實在,但別“神化”!養生≠治病
莓茶的保健作用有科學依據:黃酮類物質能輔助降三高、保肝護肝,還能緩解咽喉腫痛。但需明確:它不是藥,不能替代藥物治療。我們土家人喝莓茶,是將其作為日常養生飲品,而非“靈丹妙藥”。
2、不靠“稀缺”炒高價,不是越貴越好
與某些動輒大幾千上萬一斤的“天價茶”不同,莓茶走的是“親民路線”。莓茶的原料實為葡萄科的一種藤本植物,學名【顯齒蛇葡萄】。這種植物存在范圍廣,目前張家界的莓茶種植面積已達15萬畝,且產量穩定。目前市場上,種植的特級芽尖莓茶一般價格在400-600元/斤,性價比很高。
3、口感不挑人,在同類藥食同源的養生茶里面,適口性最強
張家界莓茶帶著淡淡的清香,入口微苦,隨后很快就有明顯的回甘生津。就跟綠茶的口感有點像,但比綠茶剛入口時的苦澀味稍重一些,回甘更明顯且持久一些。喝完喉嚨很清爽,特別是經常抽煙的人,嗓子不舒服的人感受會特別明顯。
若您想體驗莓茶的魅力,建議從特級芽尖入手:取2-3克干茶,用95℃左右開水沖泡,靜待10秒,茶湯呈現清亮的橙黃之后,放置適口的溫度即可一品莓茶的“苦后回甘”。記住——莓茶不“神”,但它的實在,或許正是現代養生最需要的品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