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約 1200 字 閱讀大約需要 3 分鐘
味覺的記憶
文 / 姚小紅
在家鄉,媽媽在孩子的眼里都是很厲害的魔術師。因為她們都有一雙會變魔術的巧手,她們會用雙手把面粉變成各種各樣的美食。
有時面粉可以做成饅頭、包子、餃子、麻食、攪團、涼水魚魚、面皮、煎餅等等,還可以和很多蔬菜一起做成各種面條:菠菜面、刺角面、韭菜面、紅薯葉面。
媽媽們會根據季節的不同做不同的面食。
春天,正是吃洋槐花的季節,媽媽們會用面粉和洋槐花一起蒸成菜疙瘩,槐花疙瘩放涼后,用菜刀切成片狀,拌上蒜泥汁,油潑辣椒,香甜瞬間撲鼻而來。
夏天,天氣炎熱。媽媽們會做攪團和涼水魚魚。小麥面粉和玉米面粉一起倒入大鍋中,分次加水,然后就是不停歇的順著一個方向攪動。攪團要好吃必須經過八九七十二攪。直到攪團冒泡,勺子舀起來時不會掉就成了。攪團用勺子倒入有洞的漏勺,漏勺下是早已放好的涼水盆。粘稠的攪團順著漏勺掉入涼水盆里,立馬變成一只只小魚狀。一碗涼水魚魚拌上蒜泥辣椒油再加上一點炒好的綠韭菜,那味別提有多美了。
秋天,陰雨綿綿,天氣變涼了,媽媽們會做湯面。兩碗面粉倒入盆中,加上清水攪拌成絮狀,然后再使勁揉,直到面團光滑細膩。醒上十分鐘。醒面的時間做湯頭。湯頭很有講究,要有地木耳、紅蘿卜丁、土豆丁、豆腐丁、加上綠蔥段,用菜籽油炒好備用。
面醒好了,放到大案板,用長長的搟面仗開始搟面了,面團最后變成一個大圓,用搟面仗疊成三層,用菜刀切成菱形面片。水開后,面片放入大鍋中開始煮面,兩次加水后再倒入湯頭,加入一點咸鹽、一點花椒面、十三香。五分鐘后,湯面做好了。
湯面盛到白瓷碗中,那顏色那香味簡直就是藝術品。孩子們一個個都看呆了,直到媽媽們熱情的催促,才慢慢的拿起筷子細細地品嘗。
冬天到了,天寒地凍。媽媽們會給孩子們蒸包子。有時候是南瓜青椒包,有時候是豆腐白蘿卜粉絲包。
每一位在外的游子只要想起媽媽,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媽媽做的面食。那味道讓游子回味無窮。
而我也是千千萬萬游子中的一位,我的媽媽是村里媽媽中的一位。
我的媽媽13歲就輟學了,小小年紀跟隨外公出門,拉煤炭換糧食。17歲嫁給我爸爸,和爸爸白手起家。她勤勞持家,孝敬奶奶,善待爸爸的表弟表妹。我們兄弟姐妹四人,在媽媽的言傳身教下,都是非常善良、非常勤勞的人。
媽媽離開我們整整15年了。至今,我忘不了媽媽的容顏。
媽媽有一雙大大的眼睛,濃濃的眉毛。因為平時總是忙忙碌碌的,一頭利落的短發,梳得整整齊齊。媽媽興致高的時候,會給我們唱秦腔。那秦韻宛轉悠揚,是我聽過最好聽的聲音。
15年過去,我早已步入中年。現在的我如當年的媽媽一樣,柔弱而不失堅強,善良而不失堅韌,純樸而不失堅貞。
15年的時間,媽媽曾經給我做過的各種面食,我都一一嘗試過。有時成功,有時不成功。孩子們評價是:“媽媽的手藝越來越好了。”
我想,不管過去多少年,不管我有多大年紀,只要一想起媽媽,就會想起媽媽做的各種面食,那味道至始至終都埋藏在我心里。00
【關于版權:本平臺致力于弘揚傳統孝道、禮贊天下爹娘、守護公德良俗。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歡迎投稿。聯系信箱:724528972@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