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不能以貌取人,就像不能用斗去量海水”,
這句話放在學霸王端鵬身上,再貼切不過了。
他高考分數達到了749分,在全國范圍內也是極為罕見的高分。
可是在成名之后,卻因為外貌問題被不少人嘲笑。
那么在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后,
他最終選擇了哪所高校繼續深造呢?
如今的他是否已經用自己的成就回應了那些曾經嘲笑他的人呢?
他的優異成績完全是天賦與勤奮共同作用的結果。
父母都是中學教師,家境普通但藏書豐富。
家里專門設置了一個“閱讀角”,堆滿了各類書籍,
從童話故事到文學名著,從科普知識到歷史典故,
他小時候經常在那里一待就是半天。
家人從未強迫他學習,而是鼓勵他自己提出疑問,并尋找答案。
這種方式讓他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
從小學到初中,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他始終覺得自己只是個普通人,
依舊埋頭于書本之中。
除了學業優秀之外,他還非常注重身體鍛煉。
他熱愛籃球運動,積極參加辯論比賽等各項活動,興趣愛好廣泛。
憑借出色的成績,他順利進入了重點班級,
周圍的同學都非常優秀,而他的成績依然穩居前列。
他開始接觸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遇到難題時常常鉆研到深夜。
他特別享受解決復雜問題所帶來的成就感。
他還熱衷參與各種數學賽事,在一次全國性的比賽中榮獲冠軍,
這為他在高考中贏得了額外20分的加分機會。
有這樣的孩子,家長對他充滿信心,只希望他盡力就好,
即使考不上頂尖學府也有不錯的學校可以選擇。這種心態讓他更加放松。
考試當天,他像平常一樣沉著冷靜,最終取得了729分的好成績,
這個分數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屬于頂尖水平,再加上之前獲得的20分加分,
他的總成績距離滿分僅僅相差1分。
他的成績刷新了整個省份的高考紀錄,他也因此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狀元。
成績公布后,父母比他還興奮。
媒體爭相報道,網絡上熱議不斷,許多人稱他為“學神”。
然而不久之后,輿論風向發生了變化。
當他的照片在網絡上流傳開來后,
一些網友開始針對他的外貌發表攻擊性言論,說他看起來“老氣橫秋”“不像狀元”,
甚至有人認為他只是一個“書呆子”,沒有什么前途可言。
這些評論鋪天蓋地而來,試圖將這位18歲的少年淹沒在批評聲浪之中。
然而他卻表現得異常淡定,沒有過多回應,
只簡單地說了一句“不過如此”,然后便專注于大學入學準備。
他的老師看不下去了,站出來為他辯護,強調他并非只會讀書的人,
無論是體育還是辯論,他都表現出色,深受同學和老師的喜愛。
這些支持給了他更多的勇氣去面對質疑。
擁有這樣的成績,全國任何一所大學他都可以隨意挑選。
他最終選擇了清華大學作為起點,在高手云集的校園里,
他并未因狀元身份而驕傲自滿,反而更加努力。
每天早出晚歸,泡在圖書館和實驗室里,深入研究每一個知識點。
同學們都說他從不炫耀自己的成績,卻樂于分享學習方法,廣受歡迎。
從國內畢業后,他順理成章地收到了美國知名大學的邀請,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有了深造的機會,他自然不會輕易放過,后來更是全力以赴,
成功攻讀化學高分子專業的博士學位。
在這個世界一流的學術環境中,他接觸到最前沿的技術,
參加國際研討會,與全球學者進行交流,視野變得更加開闊。
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廣泛認可,
許多企業和機構紛紛向他伸出橄欖枝,提供高薪和優厚條件。
但他并沒有被這些誘惑打動,等到學有所成之后,
他毅然決然選擇回國,為祖國效力,專注于高分子化學的研究工作。
有人問他為何放棄國外如此優越的機會,
他的回答既幽默又風趣,他說自己不喜歡那邊的食物。
這句話看似隨意,卻透露出他對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科研事業的堅定信念。
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他不再是那個備受矚目的狀元,
而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
他專注于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這一領域需要長期投入,成果可能并不顯眼。
他和團隊一起做實驗,常常加班到深夜。
后來他參與的項目在高性能聚合物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這些成果被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對國家科技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研之路充滿了挑戰,經費有限,
實驗失敗是常事,國際競爭也非常激烈。
但他從未抱怨過,同事們形容他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
2023年,在一次學術會議上,他談到,
科研的意義在于解決問題,為社會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現在他已經接近40歲,不再是從前的那個少年。
他結識了一位同樣從事化學領域的妻子,兩人因工作相識相戀,
婚后育有一子。
盡管工作繁忙,但他盡量抽出時間陪伴家人,
周末帶著兒子去博物館參觀或者爬山,延續了父母的教育方式。
2024年的春節,他回到煙臺探望父母,
還特意去了趟母校,感慨家和初心始終是人生的根本。
如今,他的科研事業穩步發展,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他為人低調,生活踏實,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節奏。
回想2004年的那場網絡風波,現在看來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當時互聯網剛剛興起,匿名評論使得很多人可以隨意發表攻擊性言論。
王端鵬因外貌問題遭到嘲諷,反映出當時對“狀元”的刻板印象,
不僅要求成績優異,還要長得好看。
2023年,有一位高考狀元因為身材問題受到網絡暴力,引發了類似的討論。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的網絡環境有所改善,更多人開始抵制以貌取人的行為。
這件事也讓人聯想到教育的變化。
即便放在今天,他的成績依然是一個傳奇,家長們紛紛想要學習他成功的“秘訣”。
當前高考改革更加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
他的全面發展——學習、興趣、心理素質等方面,
實際上非常契合當今的教育方向。
他的故事提醒我們,分數只是起點,成長才是關鍵。
他并不是天生就自帶光環的人,卻依靠堅持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
從煙臺的小書屋到中科院的實驗室,
他沒有被質疑擊垮,也沒有被國外的高薪誘惑所動搖。
他選擇回國的決定讓我由衷敬佩,在物質至上的時代背景下,
他選擇了更為艱難的一條路,只因為他覺得祖國更需要他。
他面對網絡暴力時的鎮定自若也深深打動了我。
18歲時能夠無視流言蜚語,30多歲還能在科研的孤獨中堅持不懈,
這種內心力量比高分更加珍貴。
他的經歷讓我明白,我們應該減少對外貌的評判,
更多地關注他人的努力和貢獻。
從高考狀元到科研工作者,他歷經輿論的波瀾,
求學路上的種種挑戰,以及人生道路上的選擇,
最終成為國家科技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生沒有滿分,
只要有信念,就能走得長遠。
高考季即將到來,我想對即將步入考場的學子們說:
像王端鵬那樣,勇敢面對每一次考試,
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用努力和選擇去定義自己的未來。
無論成績如何,希望你們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活出精彩的人生。
參考信息:澎湃新聞:最牛高考狀元王端鵬,滿分750他考了749“,現狀怎樣新晚報:當年高考只差1分滿分的“全國狀元”,他現狀如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