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車因旗下高性能車型 SU7 Ultra 的兩項核心功能爭議陷入輿論漩渦,幾十名車主組建維權聯盟,要求退訂,部分車主已聘請律師擬發起集體訴訟。
這件事的導火索,源于小米對 “鎖馬力” 和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功能的處理引發用戶強烈不滿。
五一假期結束后,有小米SU7 Ultra 車主發現 OTA 更新后,車輛最大馬力從宣傳的 1548 匹被限制至約 900 匹,想解鎖全馬力,需在指定賽道(如浙賽)跑出官方要求圈速成績。
有一些車主實測發現,即使專業車手也難以達到解鎖條件,部分用戶轉向第三方 “代刷圈速”服務(單次收費 3800 元),有一些車主表示,小米的這一舉動不僅未提前跟車主溝通,損害了車主的購車權益,也讓行業衍生出了灰色產業鏈(代刷圈速服務)。
而且不僅如此,還有車主發現,小米SU7 Ultra選裝價 4.2 萬元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很可能與實際功能與宣傳嚴重不符。
因為有博主實測顯示,鼓風機測試下風道無氣流通過,而且拆解對比后發現,這個蓋子與普通版內部結構一致,僅減重 1.3 公斤。所以有車主質疑 “花 4 萬買個塑料殼”。所以在二手市場,該部件被爆出價格已暴跌。
這兩件事發生后,小米于深夜發布回應,給了車主兩個承諾。
第一個承諾,就是暫停爭議版本推送,承諾 4-8 周內推出新版本恢復全馬力功能;正在開發 “分級釋放” 模式,通過駕駛行為分析逐步解鎖性能。
第二個承諾,就是承認宣傳 “表達不夠清晰”,提供未交付訂單免費改配鋁制機蓋服務(限時 48 小時);對已提車用戶贈送 2 萬積分(價值 2000 元)。
但不少車主對補償方案普遍不滿。
因為有車主算了一筆賬:改裝碳纖維機蓋僅購置稅就超 2000 元,二手轉賣貶值損失達數萬元,2000 元補償杯水車薪。更有車主指出,小米在聲明中使用 “部分氣流導出” 等模糊表述,仍未正面回應虛假宣傳質疑。
所以這件事發生后,多名車主小米SU7 Ultra集體出鏡維權,舉著下載有小米SU7 UltraApp的手機,要求小米退車或 “退一賠三”:
可以看到,參與維權的車主已經達到幾十人,這些人紛紛表示,“我要退訂小米汽車”、“小米把用戶當試驗品,必須給個說法”。
小米汽車的這次事件的爆出,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小米營銷神話的失靈。
而且此次事件,也暴露了智能電動車行業的3個深層矛盾:
① 參數宣傳與實際體驗脫節:SU7 Ultra 標榜 “紐北同款” 空氣動力學設計,卻忽視功能性與合理性驗證,這是否折射出了互聯網車企 “為設計犧牲功能” 的思維慣性?
② OTA 倫理邊界模糊:車企通過遠程更新限制性能卻沒有經過客戶同意,這是否侵犯用戶數字主權?
③ 高端化信任挑戰:SU7 Ultra 用戶 50% 以上都是首次購買 50 萬以上車型的 “新貴”,這類人對參數敏感度極高。小米是否需學習傳統豪華品牌(如保時捷)的用戶權益尊重機制,以免“互聯網思維”過度滲入汽車行業,導致營銷與高端體驗脫節?
小米此次危機,是智能電動車時代用戶主權覺醒的縮影,這次事件能否順利解決,或許將成為檢驗小米能否挽回用戶信任的關鍵節點。
雖然此次小米車主多人維權在網絡上引發劇烈震蕩,但是也有網友發現,這些舉著手機維權的車主,都是戴著口罩的。
對此,也有一些網友產生一個疑問——為什么此次這些維權的小米車主,都戴著口罩呢?
關于這個問題,你怎么看?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