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擁有兩個名字:一個是歐洲漫畫的“正統之王”,另一個是撕裂規則的科幻狂徒。
作為“讓·吉羅”時,他是西部漫畫巔峰《藍莓上尉》的締造者;署名“墨比斯”時,他筆下的異星沙漠與機械神祇,重新定義了人類想象力的邊界。
今天,距離這位藝術界的“雙重叛徒”離世已有13年。
但神奇的是,他的作品似乎有著跨越時空的神奇引力,至今仍在拖拽著后來者的筆尖。
01
分裂的靈魂
兩個筆名的宇宙
1938年,一個名叫“讓?吉羅(Jean Giraud)”的小孩在巴黎東郊的小鎮上出生。
他的童年在父母離異的陰影下度過,此后便與外祖父母一同生活。
在那段百無聊賴的童年時光里,漫畫成了他為數不多的慰藉,其中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的《丁丁歷險記》,更是在他小小的心靈中埋下了創作的種子。
1963年,25歲的讓?吉羅和比利時劇作家查爾列合作,開始在《舵手》雜志發表《藍莓上尉》。
這部作品以美國西部為背景,講述了藍莓上尉邁克·史蒂夫·多諾萬充滿傳奇色彩的冒險故事。
細膩精準的線條與跌宕起伏的劇情,為它贏得了“紙上電影”的美譽。
《藍莓上尉》一經推出便迅速風靡歐洲大陸,“吉羅(Gir)”的筆名,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廣為漫畫讀者所知。
但有一天,讓?吉羅卻突然以“墨比斯(Moebius)”的身份出現在漫畫界,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在著名的漫畫雜志《金屬咆哮》上,墨比斯創作了一系列極具突破性的科幻題材作品,如《封閉式車庫》《阿扎克》《印加石》等。
許多讀者花了數年才意識到,這兩個名字竟然屬于同一個靈魂。
“每次我進入漫威或甚至盧卡斯藝術公司的工作室,提到‘讓·吉羅’這個名字時,在場的人毫無反應。然而,每當我介紹自己是‘墨比斯’時,他們都會跳起來與我握手!”
墨比斯摒棄了之前較為寫實的風格,筆下的人物和場景仿佛來自異度空間,充滿了奇異的想象力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這些作品,無論是在畫風還是故事上,都對后來的漫畫、動畫、電影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讓·吉羅與墨比斯,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前者是傳統漫畫的巔峰,后者是科幻藝術的精致狂想。
關于風格和敘事上的徹底轉變,墨比斯歸因于近視:“不戴眼鏡時,我沉迷細節卻疏離現實;戴上眼鏡后,我反而更關注整體。”
但更深層的答案,或許藏在他的自白中:“即使成功,我仍渴望打破規則,做個叛逆者。”
一顆分裂的靈魂,最終產生了兩個偉大的筆名,同時迸發出跨越時代的創造力。
02
故事不必像房子
而應如大象與火焰
在一片廣袤無垠的沙漠之中,熾熱的沙礫在陽光下閃爍著奇異的光芒。
一輛造型奇特的飛行器低空掠過,拉出一道長長的尾跡。
遠處,一座由金屬和水晶構建的城市拔地而起,其建筑風格融合了未來科技與神秘的遠古文明,在荒蕪的背景下顯得格外震撼。
畫面中,人物的服飾紋理細膩,表情生動且充滿故事感。他們或是在街頭匆匆行走,或是在神秘的裝置前忙碌操作。
很多人都好奇,究竟是什么創造了如此美麗奇幻的世界,究竟是什么吸引了如此普遍的贊譽和欽佩?
許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提到墨比斯的線條或色彩,但這些并不是他獨有的。
這種傳統重視“清晰線條”或“干凈的線條”,是《丁丁歷險記》的創造者埃爾熱率先探索的。
墨比斯作品的真正吸引力,并不在于其技術性——不在于他如何繪畫,而在于他畫什么。
“我內心深處很混亂,我覺得自己與其他法國漫畫家不同。我的腦海里充滿了怪異的科幻小說、先鋒派思想、超現實主義、性……完全是超越常規的。”
他的故事總是發生在一個充滿想象力的世界,經常涉及哲學問題,敢于探索超現實主義,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給觀眾帶來驚喜。
通過畫筆,他將人們引進一個充滿幻想的多元宇宙,而不是一個精心打理的美麗花園。
"故事不必像一所房子,有門供人進出,有窗可眺風景,有煙囪吞吐炊煙......它可以是一頭大象、一片麥田,或是硫磺火柴的火焰。"
正是這種無限的自由,讓荒誕與詩意交織——觀眾被拋入未知的時空,感受歡樂、悲傷與神秘的交響。
03
巨人之死,傳奇永生
墨比斯是少數跨越國界的漫畫家之一,激勵了成千上萬的藝術創作者。
比如,宮崎駿就深受其《阿扎克》啟發,直言《風之谷》的空間感源于此。
墨比斯與宮崎駿
兩人后來還結為摯友,墨比斯甚至用影片角色“娜烏西卡”為女兒命名。
“墨比斯看待世界的角度令我驚訝。他的畫,以最單純的線條來描繪人物,包含了各種要素,呈現出既孤獨、又高傲的空間感。我覺得這是墨比斯最大的魅力。”——宮崎駿
此外,像浦澤直樹、大友克洋、松本大洋、寺田克也等日本漫畫家,也都深受墨比斯的影響。
“在我們小心翼翼地描繪現實世界的時候,墨比斯先生卻創造了一個屬于他自己的世界。”——大友克洋
“在我生活的年代,墨比斯站在大友克洋和鳥山明身后,所以我相當于是他的徒孫吧。墨比斯只用線就能描繪出空間,這讓我深受感動。”——荒木飛呂彥
他們從墨比斯的作品里獲取靈感,汲取營養,并最終發展出了截然不同的美學風格。
在電影界,墨比斯的影響力同樣不可忽視 。
他為多部科幻電影創作故事板和概念設計,如雷德利?斯科特的《異形》、迪士尼的《電子世界爭霸戰》、呂克?貝松的《第五元素》等。
他的設計為這些電影打造了獨特的視覺風格,使其在科幻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毫不夸張地說,墨比斯就是所有拿著鉛筆的人的教父。
然而2012年3月10日,噩耗傳來——在與癌癥長期斗爭后,墨比斯在巴黎的一家醫院逝世,享年73歲。
一時間,世界陷入一片悲傷之中。
許多人的筆尖懸停在速寫本上方,任由墨滴在紙面暈開一團星云狀的痕跡。
緊接著,超過一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漫畫家在當地漫畫雜志上刊登作品,向這位“埃爾熱之后最具影響力的漫畫藝術家”致敬。
法國主流大報《世界報》在訃文中哀悼:“漫畫界失去了最后一個黃金時代的巨人。”
法國文化部長出席葬禮時稱,這一天“兩位偉大藝術家同時隕落”——既是讓·吉羅,亦是墨比斯。
墨比斯的成就和影響,有太多事跡可被歌頌,能夠不斷講述下去。
他的一生,正如其筆下的角色:孤獨地馳騁在荒原,用一根根線條劈開想象力的邊界。
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遺產,人們也不必太過悲傷——
或許,他從未離開,只是去了自己畫中的那個宇宙。
-THE END-
【展覽信息】
“無限生長”GAS插畫藝術季開票啦!
CIAC 聯手GAF,5月1日-8月31日
寺田克也、米山舞、LAM等大咖參展
還有超豐富的分享會與市集活動
等你來玩!
(點擊下圖查看詳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