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凌晨,首爾街頭便利店老板娘金美善一邊整理貨架,一邊盯著電視直播——新任代總統李周浩正在主持國家安全會議,這位教育部長出身的臨時領導人,連西裝都是臨時借來的。
貨架上的燒酒瓶倒映著電視畫面,恰如韓國政壇的鏡像:短短140天換了3位代總統,這場政治地震的余波正隨著6月3日大選臨近愈演愈烈。
去年12月14日,尹錫悅因"戒嚴令風波"遭國會彈劾,時任總理韓德洙首次代理總統職權。這場始于尹錫悅強行宣布全國戒嚴的政治危機,不僅讓首爾街頭出現坦克巡邏的奇觀,更揭開了韓國政壇激化的瘡疤。
當韓德洙在今年3月因憲法法院駁回彈劾而復職時,他的辦公桌上已積壓了87天的緊急公文,其中半數涉及中美貿易戰對韓國芯片產業的影響。
5月1日,這場權力接力賽迎來戲劇性轉折。韓德洙宣布辭職參選總統,按程序應由經濟副總理崔相穆接棒。但共同民主黨連夜發動彈劾,逼得崔相穆在國會表決前倉促辭職。
凌晨時分,分管教育的副總理李周浩被推上代理總統之位,這位從未涉足外交事務的學者型官員,上任首日就被迫處理朝核問題緊急會議。青瓦臺工作人員私下調侃:"現在代總統辦公室的咖啡機,比主人換得還勤快。"
當李周浩在總統府手忙腳亂時,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正面臨人生最重要的賭局。這位曾以0.73%劣勢惜敗尹錫悅的政壇老將,如今以42%的支持率遙遙領先。
但最高法院5月1日的判決,給他的競選之路蒙上陰影——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案被發回重審,可能剝奪其被選舉權。
李在明的競選團隊卻顯得氣定神閑。他們算過時間賬:從案件發回到終審至少需要三個月,而大選投票日定在6月3日。這意味著即便二審法院判其有罪,李在明仍能以"總統候選人"身份完成選舉。
這種"與時間賽跑"的策略,在光州某大學模擬法庭辯論中引發熱議:學生們用AI模型推演發現,若李在明當選,憲法第84條的總統豁免權將成為司法與行政權博弈的新戰場。
另一邊,辭去代總統職務的韓德洙,正經歷從"裁判員"到"運動員"的尷尬轉型。這位74歲的政壇常青樹,在宣布參選的發布會上誤將"國民力量黨"說成"國民幸福黨",暴露其無黨派參選的窘境。
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僅13%,競選資金賬戶比李在明少了兩個零。更致命的是,他提出的"保守派大聯盟"構想遭黨內抵制——國民力量黨初選候選人金文洙公開嘲諷:"想搭順風車?先去考個駕照吧!"
韓德洙的競選團隊在首爾江南區租用的辦公室,隔壁竟是家24小時練歌房。工作人員苦笑:"我們白天寫政策白皮書,晚上聽《江南Style》,倒也算沉浸式體驗民生。"
這種荒誕場景,恰是韓國政治極化的縮影:進步派與保守派的鴻溝,比朝韓軍事分界線更難以逾越。
在這場權力游戲中,前總統尹錫悅的處境最令人唏噓。被關押在首爾拘留所的他,每天通過律師了解外界動態。
當得知檢方以"內亂罪"追加起訴時,他盯著拘留室鐵窗喃喃自語:"這欄桿比青瓦臺的圍墻還密。"曾經的"檢察總長改革先鋒",如今成為韓國憲政史上首個因"內亂罪"被訴的前總統。
尹錫悅的遭遇在忠清道農村引發意外共鳴。當地老農指著龜裂的稻田說:"去年他強推水稻限產政策,害我們損失了30%收成。可現在看他落難,反倒覺得可憐。"這種矛盾心態,折射出韓國社會對"清算文化"的集體疲憊。
隨著大選進入沖刺階段,韓國街頭出現詭異景象:李在明的支持者舉著"司法公正"標語游行,韓德洙的競選車播放著《愛國進行曲》,而便利店貨架上的選舉主題口罩,銷量最好的是印著"受夠了"字樣的黑色款。
最新民調顯示,51.5%選民渴望政權更迭,這個數字比上月下降5.3%,折射出民眾對變革的期待與疑慮。
在釜山港,起重機操作員樸宰范道出底層心聲:"管他誰當總統,能把出口訂單拉回來就行。"他的工牌背面貼著全家福,照片里的女兒正在首爾備考公務員——這個曾經的熱門職業,如今因政府停擺陷入招錄凍結。
6月3日的投票箱,即將裝下740萬網民的鍵盤俠夢、200萬中小企業的生存焦慮,以及整個民族對政治亂局的厭倦。
無論最終勝者是誰,韓國需要的不是又一個"強人總統",而是一劑治愈社會撕裂的良藥。正如馬山某教堂神父在布道中所說:"當我們學會在對手眼中看見自己,真正的改變才會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