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麻風病在奧地利重現:維也納男子確診,引發歐洲醫療警鐘
維也納近日爆出一則令人震驚的醫療新聞:維也納綜合醫院(AKH)確診了一名患有“麻風型麻風病”(lepromat?se Lepra)的60歲男子。這名患者從事旅游業,曾長期往返東南亞、非洲及南美等地。過去一年半,他飽受腳底麻木、耳鼻麻痹等癥狀折磨,輾轉多位醫生求診未果,最終在一位柏林醫生朋友的建議下,才在AKH被確診。
患者最初以為癥狀會自行消退,直到麻木感逐漸擴散,他才意識到情況嚴重。據AKH感染科專家斯特凡·溫克勒(Stefan Winkler)介紹,麻風病由麻風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leprae)引起,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典型表現包括皮膚變色、神經損傷和觸覺喪失。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手足畸形、失明甚至殘疾。
目前,該患者正在接受至少一年的抗生素綜合治療,家屬與密切接觸者已接受檢測,暫未發現其他感染者。溫克勒指出,麻風病需要長時間、密集的接觸才具有傳染性,因此在AKH和一般社會環境下,公眾無需恐慌。然而,這一病例依然對奧地利醫療界敲響了警鐘——哪怕是被認為在歐洲“消滅”的疾病,也可能因全球旅行和人口流動而卷土重來。
麻風病:歐洲的“圣經時代疾病”重現?
麻風病,又稱漢森病,在中世紀的歐洲曾極為恐怖。中世紀教會和社會將麻風視為“神的懲罰”,麻風患者不僅面臨身體痛苦,還被隔離于社會之外,送往“麻風村”或“麻風院”集中收容。直到20世紀中葉,隨著抗生素治療的普及和衛生條件改善,麻風病在歐洲逐步消失。
據奧地利衛生部介紹,如今麻風主要流行于南亞、非洲熱帶地區、南美洲及部分太平洋島嶼,偶爾在美國南部和夏威夷出現散發病例。全球新感染人數多年來持續下降,但由于潛伏期極長(最長可達20年),一些患者可能早年在高發地區感染,直到多年后才發病。
這一病例提醒奧地利乃至歐洲民眾和醫療機構,面對高度全球化的現實,哪怕是罕見或“消失”的疾病也可能重新進入本地。醫生在面對不明原因的神經癥狀、皮膚損傷等病例時,不能僅限于常見疾病的診斷思路。
衛生部門呼吁:提高警覺,減少恐慌
奧地利衛生部表示,已與熱帶病研究機構展開協作,對此次病例進行全面評估。目前無證據顯示患者在奧地利有造成傳播的風險,公眾無需恐慌。但當局強調,隨著國際旅行和全球貿易的頻繁,歐洲國家必須保持對各類傳染病的監測與防控。
麻風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只要早期發現并接受規范治療。專家呼吁民眾,若曾長期在麻風高發地區停留、出現皮膚麻木或感覺喪失等癥狀,應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完整的旅行史。
這起罕見的麻風病例不僅是醫療新聞,更是一個全球化時代的健康提醒:我們無法只依賴過去的“歐洲已絕跡”名單,而必須隨時面對跨國流行病挑戰。
- THE END -
(以上內容由歐洲時報中東歐Karl原創編譯,部分內容參考自ORF、奧地利《新聞報》《信使報》《奧地利報》《今日報》等,部分圖片來自新華社、APA及網絡,轉載請注明《維城》EuroNew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