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影后期領域,“通透感” 始終是一個充滿矛盾與爭議的美學追求。一方面,它被奉為提升畫面質感的 “黃金標準”,無數攝影師與后期從業者窮極技巧追求畫面明亮澄澈、層次分明;另一方面,它又時常與藝術表達、創作風格產生激烈碰撞,陷入 “該調” 與 “不該調” 的爭論漩渦。這種矛盾的核心,在于通透感既是對畫面清晰度與色彩純凈度的極致追求,又可能因過度處理而消解作品的獨特意境。在深入探討其調色技法之前,我們有必要厘清通透感的定義、適用場景及其內在矛盾。
一、通透感:定義與視覺矛盾
通透感在專業術語中,是指通過后期調色實現畫面高光不過曝、陰影不死黑,色彩飽和度與明度達到視覺平衡,且具備高動態范圍的視覺效果。從色彩學角度看,它要求色彩空間中的 RGB 值分布均勻,避免出現色彩斷層與偏色現象;從光學角度而言,需控制畫面反差,在直方圖上呈現為高光與陰影區域細節完整,中間調過渡平滑。
然而,這種理想化的視覺效果與藝術創作存在天然矛盾。例如在風光攝影中,提升通透感能強化天空的湛藍色相(HSL 中藍色飽和度與明度的精準調整),但在暗調人文攝影中,過度通透則會破壞低對比度營造的敘事氛圍,違背 “低飽和度、低明度” 的藝術表達原則。
二、適用與禁忌:矛盾場景下的抉擇
(一)適配場景的技術邏輯
風光攝影
:針對 RAW 格式文件,利用 Camera Raw 或 Lightroom 的 “清晰度” 工具增強中反差區域(如云層邊緣、植被紋理),配合 “徑向濾鏡” 突出主體光影層次,在 Lab 色彩模式下微調 a、b 通道提升色彩純凈度。
人像攝影
:運用曲線工具建立 “RGB 復合通道 S 型曲線”,增強整體對比度;通過 “顏色分級” 面板調整高光與陰影的色溫傾向,營造 “高光偏青、陰影偏橙” 的電影級通透感;使用 “頻率分離” 技術單獨處理皮膚質感與色彩,避免過度銳化導致噪點。
(二)創作禁區與限制條件
藝術風格沖突
:對于采用 LOMO 風格、膠片模擬效果的作品,刻意保留的暗角與色彩偏移是其核心特征,過度追求通透感會破壞 LUT 預設的色彩映射關系。
硬件限制場景
:低像素設備拍攝的照片(如手機長焦模式)存在嚴重摩爾紋與噪點,即便使用 “智能銳化” 與 “減少雜色” 工具,也難以實現物理像素層面的通透效果。
三、專業調色步驟:矛盾中的技法突圍
(一)基礎調整階段
白平衡校準
:使用 “灰場吸管” 工具點擊畫面中性灰區域(如白云、白墻),修正色偏;在 “色溫 / 色調” 滑塊中微調,控制畫面整體色彩傾向,避免過度偏黃或偏藍。
曝光補償與動態范圍恢復
:通過 “曝光度” 滑塊整體提亮或壓暗畫面,利用 “高光” 與 “陰影” 滑塊恢復 RAW 文件中的隱藏細節。建議高光壓至 - 20~-30,陰影提至 + 30~+40,具體數值需根據直方圖判斷。
(二)色彩優化階段
HSL 調整
:降低畫面中渾濁色彩的飽和度(如土黃色、灰綠色),提升主體色的明度(如人物膚色、天空藍色);在 “分離色調” 中為高光添加冷色調(如青色),陰影添加暖色調(如橙色),增強色彩層次感。
曲線調色
:在 RGB 通道建立 “雙 S 曲線”,強化中間調對比度;單獨調整紅、綠、藍通道曲線,修正色彩平衡。例如,提升紅色通道暗部曲線,可使皮膚呈現自然紅潤感。
(三)質感強化階段
清晰度與去朦朧
:使用 “去朦朧” 工具(Lightroom)或 “去除薄霧” 濾鏡(Photoshop Camera Raw),通過智能算法增強畫面反差,重點提升畫面中間調細節。建議數值控制在 + 30~+50,避免過度處理導致畫面生硬。
銳化與降噪
:采用 “高反差保留” 銳化法,在復制圖層執行 “高反差保留” 濾鏡(半徑值 2~3 像素),混合模式設為 “疊加”;配合 “智能銳化” 濾鏡,調整 “數量”“半徑”“細節” 參數,平衡銳化與噪點;使用 “減少雜色” 工具處理暗部噪點,注意保留畫面細節。
(四)全局平衡階段
漸變濾鏡與徑向濾鏡
:利用漸變濾鏡壓暗過亮的天空區域,或提亮前景暗部;通過徑向濾鏡突出主體,調整 “羽化”“密度” 參數實現自然過渡。
色彩平衡與色調映射
:在 “色彩平衡” 面板中微調 “陰影”“中間調”“高光” 的色彩傾向,確保整體色調和諧;若追求 HDR 效果,可使用 “色調映射” 功能,調整 “細節強度”“動態范圍” 等參數,營造超現實的通透質感。
在攝影后期的調色領域,通透感既是技術指標,也是藝術悖論。攝影師需在技術參數與創作意圖間尋找平衡點,理解不同場景下通透感的矛盾性,并通過專業的調色步驟實現畫面優化。掌握這些技法不僅能提升作品質感,更能在藝術表達與技術實現的博弈中,創作出兼具視覺沖擊力與思想深度的影像作品。
以上文章從多維度剖析了照片通透感的調色問題。你對文章的篇幅、某些操作步驟的詳細程度是否有調整需求,或還有其他修改想法,都能隨時和我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