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昆明5月5日電 題:“愛心媽媽”楊云梅:用愛為邊疆孩子撐起一片天
中新網記者 韓帥南
“作為55個孩子的‘愛心媽媽’,能看到孩子們的笑臉,聽他們叫我一聲‘楊媽媽’,我覺得一切付出都值了。”近日,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的一位鄉村幼兒教育工作者楊云梅,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電話采訪時如是說。
八道哨鄉大勒哨幼兒園的孩子們正在活動。受訪者 供圖
楊云梅出生在丘北縣八道哨鄉,從小就夢想著成為一名教師的她長大后選擇了學前教育專業。39歲的她如今在云南投身幼兒教育已有近20年時間。多年來,她懷著熾熱初心與堅定信念,深耕邊疆幼教事業,以愛為翼為孩子們撐起一片晴空。
“2009年,我第一次在昆明市呈貢區開辦了一所幼兒園。”楊云梅回憶,當時呈貢區正在建設大學城,開辦幼兒園不僅能實現她的教師夢,還能夠解決農民工子女的入園問題。
運營幼兒園多年來,楊云梅憑借優秀的教育理念和過硬的教學質量,贏得了家長的信任。她也始終堅持初心,目前該幼兒園招收的76名孩子,大部分仍然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
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后,楊云梅將目光投向了邊遠山區——自己的家鄉八道哨鄉。
為了能把更好的教育理念帶回家鄉,讓鄉村實現“幼有所育”,楊云梅從2015年起就回到八道哨鄉考察,此后便全身心投入到“一村一幼”的建設項目中。2019年,她在家鄉開辦的幼兒園正式開園,為多個村寨的學前適齡兒童解決了入園難題。
楊云梅(左)入戶走訪。受訪者 供圖
2020年,為提高入園率,楊云梅帶領幼兒園的教職工進行入戶調研。在調研中,她發現八道哨鄉有部分適齡兒童因家庭條件困難而失學在家。
“我在走訪時發現,一些孩子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就放棄了進入幼兒園學習,適齡后直接進入小學就讀。”楊云梅說,這些孩子一般會因為缺乏在幼兒園的過渡,導致不適應小學校園生活,跟不上學習節奏,很容易滋生厭學情緒。
為了能讓八道哨鄉的低收入家庭子女也能進入幼兒園就讀,楊云梅思慮再三后,決定為這些孩子減免學費。2021年,她將原本的幼兒園轉為愛心助學園所,對家庭條件困難的孩子每學期每人只收700元伙食費,遇到家庭有特殊困難的則全免伙食費。
開辦愛心助學園所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楊云梅的愛心行為曾遭到一些村民的質疑,“最開始有人覺得我是騙子,后來又有家長覺得每學期700元的伙食費無法為孩子提供新鮮的食材。”
為打消家長的疑慮,楊云梅耐心地向他們解釋自己的初衷,還組建家長志愿服務隊,邀請家長到幼兒園實地參觀。慢慢地,愛心助學園所里的孩子多了起來。
2021年至今,楊云梅已為困難家庭的孩子們減免學費40余萬元,而個人墊付的教職工工資及日常開支經費也達數十萬元。
在做好幼兒教育工作的同時,楊云梅的視野從未局限于自己的幼兒園。她會到當地的完小進行義務支教,利用休息時間入戶為留守兒童輔導作業。2023年,她跟10名留守兒童進行結對,完成孩子們的“微心愿”。
楊云梅為留守兒童輔導作業。受訪者 供圖
2024年,楊云梅加入丘北縣“愛心媽媽”團隊,她利用周末和放學放假時間,通過面談、電話等溝通方式,不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和家庭教育心理幫扶。
不僅如此,2019年以來,她還積極主動到昆明市和省外聯系一些愛心人士,到丘北縣進行結對幫扶、愛心助學等工作。
“以后,我會繼續在邊疆做好幼兒教育事業。但我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有更多人能為山區的孩子們提供關愛。”楊云梅說。(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