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有關云南兩名中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畢業生選擇跑外賣的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熱議。這兩名女生坦言自己是 2025 屆中藥學碩士研究生,至今仍未尋覓到人生的伴侶。而更為緊迫的是,她們面臨著失業的困境,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為了避免成為啃老一族,無奈決定先投身于外賣行業。
通常而言,各大用人單位往往會在春季這個黃金時段前往高校開展招聘活動,而畢業生們也通常期望能在春季招聘會上覓得與自身契合的用人單位。然而,這兩位女生顯然未能在這場招聘盛宴中找到理想的歸屬,只能暫且以送外賣作為過渡。畢竟,對于初入社會的她們來說,這是一種無奈但又必須面對的選擇。
由于是初次涉足外賣領域,兩個人相互搭伴,共同開啟了這具有特殊意義的大學生第一份工作。由于對業務流程的生疏,她們在摸索中終于成功拿到第一份外賣,并順利給顧客送去。一整天的奔波忙碌下來,這兩個女生共計送了 9 單,僅僅賺取了 42.5 元。說起這樣的成果,著實令人感到無奈和唏噓。
從種種跡象來看,這兩名女生的家庭條件應該較為普通。倘若她們的父母能夠在背后給予有力的支持和托舉,再加上她們本身所學的中藥學專業并不差,想要找到一份與之相關的工作理應不是難事。但殘酷的現實卻擺在眼前,即便擁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和較高的學歷,然而倘若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求職之路依然充滿艱辛。
網友們針對此現象展開了熱火朝天的議論。有的網友言辭激烈地表示:“好工作都給 4+4 了,你們這些沒后臺的,自然位置就少了?!贝搜哉摮浞至髀冻鰧Y源分配不公的憤懣。
還有網友滿懷感慨地說道:“拼爹還不行的,得看血液的顏色夠不夠紅,這才是主要的。”這般話語無疑是對社會階層固化現象的一種無奈嘆息。
更有甚者情緒激動地直言:“什么學歷、資歷都是過眼云煙,只要你有社會關系和好爸媽,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這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文化!”這種充滿諷刺意味的表述,將內心的不滿與失望展現得淋漓盡致。
就像那個備受廣泛爭議的典型例子,有一個中專生,其所學專業為旅游,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居然能夠成功就讀 4+4 的醫學博士。這樣的情況實在令人難以理解,也進一步引發了公眾的質疑和不滿。
這一系列的言論,無一不深刻地反映出公眾對于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就業機會不平等現象的高度關注和深深擔憂。這種現象絕非是偶然出現的。
在過去的某些特定時期,人情關系和背景資源的確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了就業的公平性。比如在傳統的熟人社會中,關系網絡常常成為獲取工作機會的重要渠道。
而在當今這個時代,盡管我們大力倡導公平競爭、能力至上的理念,不斷宣揚憑借個人的真才實學去爭取機會。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不公平的現象仍然在一定的范圍內頑固地存在著。
它就像一道無形的障礙,給那些懷揣夢想、努力拼搏、一心依靠自身實力去闖蕩的年輕人帶來了諸多不小的困擾和沉重的挫折。他們在求職的道路上四處碰壁,滿懷的熱情和才華無處施展,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讓他們感到迷茫和失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