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技館5月5日向媒體發布消息說,2025年五一假期,全國科技館以“為創新創造鼓與呼”為主題,通過沉浸式展覽、互動實驗、創客工坊等形式掀起科普熱潮。據初步估計,全國科技館累計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
五一假期,中國科技館推出的“勞動創造未來,科技點亮生活”主題系列科普活動,以豐富活動為全國觀眾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之旅。此外,該館累計開展科普志愿服務3696小時。
中國科技館“AI星球奇遇記”人工智能科技體驗展。中國科技館 供圖
遼寧省科技館以“特效影院矩陣”為核心,融合“科普公益+院線放映”模式,5天假期累計接待觀眾19.02萬人次。
河南省全省35座科技館接待公眾超42萬人次,開館數量和服務公眾人數均創歷史新高。
新疆科技館化身“科技磁場”,以創新科普活動吸引5.5萬人次打卡,其中5月2日單日客流量突破1.4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
作為深圳新地標,“大飛船”造型的深圳科技館5月1日正式啟航,開館首日秒變“科技樂園”,現場人氣爆棚。
五一假期開館的深圳科技館一角。深圳科技館 供圖
浙江省科技館全新升級展區內,五大主題展項讓尖端科技躍然眼前,觀眾可親手操控設備,在趣味互動中見證人工智能(AI)如何重塑生產場景。
廣東科學中心推出的“我們的‘20’時代——航空科普展”與逐夢星辰館相互呼應,作為新館的延伸拓展備受觀眾歡迎。
廣西科技館的“探索AI,擁抱未來——廣西人工智能科普展”,吸引觀眾沉浸式體驗與機器人、數字人隔空對話,穿越時空隧道感受AI技術編織的未來圖景。
湖南省科技館重磅呈現的探月主題臨展《上九天攬月——從仰望到觸摸的探索之旅》,全面展示中國探月工程取得的成就。
貴州科技館“遨游數字世界”系列科學課程中,面向觀眾深入淺出講解大數據如何賦能未來生活。
在甘肅科技館,一位參與“液氮實驗”的高中生感慨,那些曾經在課本上冷冰冰的公式,原來藏著改變世界的魔法。
江蘇科技館推出“古詩詞里的創新密碼”系列,架起文學與科學的橋梁,挖掘古詩詞的科學基因。
福建省科技館推出“科技傳承·智趣未來”主題系列活動,為公眾打造一場融合非遺技藝與前沿科技的跨界盛宴。
青海省科技館“紅星修理鋪”“國營照相館”等體驗主題板塊,讓“80后”家長們重拾童年的美好回憶,體會時代變遷。
四川科技館原創AI主題兒童科普劇《63.5℃的擁抱》,以科技視角演繹溫暖故事。
寧夏科技館《匠心工藝——筑夢傳承》科普教育活動,讓觀眾了解中國傳統工藝中的科技智慧。
江西省科技館推出“我在科技館當勞模”活動,讓觀眾體會勞動者和科學家的堅守與創新。
安徽省科技館的《放飛創意,樂構藍天》課程中,家長與孩子一起挑戰飛機拼搭限時任務,培養耐心、專注力與空間思維。
北京科學中心北科學堂的“探險家體驗營”以野外生存為情境,通過沉浸式科學探索,引導青少年在問題解決中培養創新思維,鍛煉跨學科實踐能力。
重慶科技館推出“從石斧到AI,看勞動工具如何改變生活”線上科普活動,激發觀眾對未來勞動工具的奇思妙想。
山西省科技館人形機器人表演成為焦點,觀眾與機器人親密互動。
山西省科技館人形機器人表演。山西省科技館 供圖
吉林省科技館舉辦“科技拾光·強國鑄夢”主題活動,帶領公眾感受科學精神的力量。
陜西科技館以“科學熠熠照前路”展品體驗為主線,依托常設展廳107件互動展品,結合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進行演示。
內蒙古科技館以展廳教育活動、親子科學課、觀影學科學、科學表演、專題展覽、講解服務等為主要內容,打出一套科普“組合拳”。(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