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金游戲》開場就讓人吃驚,不好了,懸浮都市劇都上院線了!
看完全片,這是什么三條腿的四不像?
劉德華聯手老搭檔邱禮濤,時好時壞時靈時不靈,又上了一盤舊瓶新酒的預制菜《獵金游戲》。
來,展開說。
一,從工具人到工具事
歐豪飾演的高寒,窮人家的高材生,乍看是寒門子攀登不成而走歪路,實際上和武俠大男主一般,自帶“編輯金手指”吸鐵石,主打一個懸浮。
哪哪都不太對,空有意圖,疏于肌理。
角色境遇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大城市不宜居、苦小子處處碰壁。
這個階段,影片的呈現,套路又輕飄。
一場被叫停的面試,一套窮西裝,一次被羞辱,和市面上同題材的一百部劇作,都長著一樣的套路大眾臉。
第二階段是膨脹,成長路上中毒長歪。
這個階段他的發跡,一靠硬設定,二靠金手指。
苦時沒有實感,歪時沒有力度。
高寒成為核心人物的關鍵,是因為他同學楚峰的企業家老爹楚總。
楚總器重他,回饋他上學時幫楚峰補課,企業上市多少億的身家大事,最終決定都要聽他的看法。
且不論這設定是否牽強,將重頭矛盾壓在設定上,本就是對戲劇感的剝奪,是對有效沖突的無效代償。
這是角色關系的先天設定,而不是角色成長的后天弧光。
好故事才能打動人,而設定不能。
再比如高寒的職場線,得大師青眼,也整得挺懸浮。
劉德華飾演的大師張托德,從不帶實習生,臨時需要高寒開車,一場拆飛機盡調中,莫名就收下高寒當徒弟。
整段拆飛機過程中,高寒比路人甲還路人乙。全程對著材料皺著眉頭,然后就俘獲了大魔王大師的歡心。
怎么講呢,高寒你的職場開掛路,怎么比言情劇女主獲得愛還容易?
能力或態度讓Todd改觀,需要展開為他做了什么具體的事,事情越能讓戲外的觀眾認可和共情,戲內支點和戲外支點就越合一,觀感就越自然、越能共振。
但影片執行“反正都是要這樣”的機械套路,本該是魅力轉折時刻,卻搞得很劃水,很花哨。
表層的視覺線索,和里層的敘事線索,完全割裂脫節。
沒有真正綿密的事件內驅,只有假裝拉風的花哨拆飛機大手筆。
人很工具人,事也很工具事。
重要的戲劇沖突轉折點,都變成了單薄又工具的工具事。
第三階段是懺悔贖罪,這個階段又和爽文攪合在一起,一半是異想天開的懸浮,一半又是光明正確的硬套路。
苦不苦,歪不歪,爽不爽,罪不罪。
小人物的難、苦、才華,無一落地無一有實感,這樣的人飄到天上再砸成粉,觀感好比氣球不痛不癢飄著。
與其說是《華爾街之狼》的本土變奏,不如說是懸浮劇作的院線“大電影版”。
二,形大于實的塑料骨相
《拆彈專家2》中劉德華和倪妮,感情線占比并不重,但動人。
于是《獵金游戲》當然要請倪妮客串,當然要安排感情線。
為了不被罵為蹭而蹭為情而情,還給客串的倪妮,安排了一個對位的受害者家屬身份。
但這種連環嵌套結構,依舊沒能改變本質,依舊是“戲外意圖大于戲里內容”。
倪妮當然亮眼,唱歌時風情萬種動人,談亡父往事時通透豁達,但優秀的女演員,不該就這樣被塞進壓縮餅干式的“意圖標簽”里吧?
至于黃奕,不清楚邱禮濤怎么給她布置的作業,演的完全是“反派野心壞女人”的殼子。
很奇怪,此前的競演綜藝中黃奕被吐槽面部肌肉僵硬,但依舊有很入戲的感染力。
如果說往日某些表演,是有根有源的春花飄落雨橫風狂中,低眉悲傷都自有悠悠意,那么這部則是一朵塑料的黑色大麗花。
塑料野心,塑料能力,塑料拉風。
特別刻板印象,特別浮于表面。
蔣夢婕的角色是荊釵布裙的發妻(未婚版),初戀工具人。
故事沒有足夠真實的肌理,所以演員沒有辦法去演活生生的人,只能演幾個片面的形容詞。
好像一件塑料圍裙,初始時省吃儉用為男友買昂貴西裝,后來大豪宅中深夜流淚等不歸人。
大概不用演“外放的假的野心”,蔣夢婕的情緒表達更真摯順暢,可惜受限于工具人的框架束縛。
核心在于,故事是飄著的,前后內外嵌套不同的套路范式,乍看啥都有、實際對誰都是消耗。
如果真切做好一條孤膽師徒對抗邪惡金錢,或者就讓高寒真黑化、師徒對決,每一條路徑本身都有自己的體系特色。
但這部像是勵志片+黑化派+英雄營救的一鍋亂燉。
影片宣傳似乎側重于割韭菜,主線故事也確實講了資本的殘酷和丑陋,但主線人物單薄、反派臉譜化,“正義戰勝邪惡”橋段輕飄,這讓“惡”像是被撤回了一半還打了馬賽克的圖,面目模糊。
最后的師徒聯手,本質上依舊是一套“超級英雄”的營救體系。
這套經典結構本身很單薄,要靠動作靠節奏靠想象力,為它長出有吸引力的血肉;可是《獵金游戲》的金融故事,顯然只是在最后植入了一副空骨架。
好像三條腿都骨折了的奇怪四不像。
三,迎合身位之下的“與時俱進”
《獵金游戲》前半段和都市劇一樣的取材、畫風,似乎對應著主創某種“擁抱市場、與時俱進”的態度。
然而這種融合,過于淺表。
邱禮濤去年的《談判專家》,表面上依舊一套老港片基因,但與其說是舊式致敬,不如說更類似廣義的“密室懸疑”變體,更接近“全員室內迭代反轉”的另一種嫁接模式。
《拆彈專家2》是很老派的港片,但紋理扎實。
比起《獵金游戲》詭異的新法,反倒是《拆彈專家》的舊身法,更爐火純青。
這兩年可圈可點的港片,《破·地獄》《九龍城寨之圍城》都不是迎合的身位,而是堅持原有基色。
《破·地獄》在民俗背景中,講兩代白事從業者的故事,古板老父遺言變慈父有煽情輕飄嫌疑,但亡人和未亡者的羈絆動人,也是一出有些感傷的“舊式做派”消亡史。
《九龍城寨之圍城》的地理文化背景本身,就很有地域時代特色,貫穿始終的打戲又是香港各路龍虎武師的高光,硬橋硬馬硬功夫的好看。
沒有任何攛掇守舊吃老本的意思,但“迎合新市場”和“有效融合”,顯然不是一回事。
以理解之名,行捷徑之偏;
以適應之名,遮懸浮之弊。
劉德華這幾年的作品,讓人懷疑,現在是拍一部好片,就要獎勵自己幾部預制菜嗎?
《拆彈專家2》殘肢炸香港,炸出“港片還沒死”的星星火光。
一轉頭,劉德華加梁朝偉,《金手指》也沒指明白啥,讓人覺得港片愛死不死誰在乎呢。
《流浪地球2》執意要留住已故女兒,發瘋行為中有樸素的共情基石。
一轉頭又上天上當英雄爸爸了,《危機航線》飛機迫降卡車上(雖說開飛機的不是他)。
《紅毯先生》總算有些反諷的表達,《焚城》在類型片中也算中規中矩,一轉頭又參與《獵金游戲》的預制菜了。
環境如此,市面上優秀扎實的本子太少,只能說希望劉德華先生“一部精品/幾部預制菜”的比例,分母小一點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