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亞娜
年輕人帶寵出行,成為了一種出行潮流。在上海潮流地標武康路,不僅能看到穿著時髦潮流的貓貓狗狗在街拍,甚至還能偶遇網紅萌寵“卡皮巴拉”。
家住長寧區的鏟屎官Lucy幾乎每天都會帶著自家毛孩子“來財”去海粟文化廣場遛彎,“天氣好的時候,能在草坪上看到各種各樣的可愛狗子,逛累了還能帶著‘來財’去隔壁派特鮮生吃一頓鮮食自助餐,再到樓下電力寵物超市買點衣服。” Lucy表示。
“真羨慕滬上鏟屎官們。” 北京的鏟屎官雯雯上周去了趟上海,被當地的寵物友好環境所震驚。她告訴剁椒Spicy,雖然近些年北京很多商場都開始主打“寵物友好”空間,但具體實施下來還是不太方便,北京人養狗“偷感”太重了。“每次帶著狗狗出去玩都要提前打電話詢問場地是否讓攜帶寵物,有一次帶著狗狗去海淀某公園遛彎,被保安攆著跑了一路。”
深圳打工人Emy家有一只三歲的金毛“耶耶”,從事外貿工作的她平日工作壓力不小,遇上周末節假日帶著“耶耶”打卡各種寵物超市是Emy日常解壓方式。“自己點外賣摳摳索索,滿減優惠券疊加完還要對比三家,帶‘耶耶’出門給他買上百塊零食衣服眼都不眨,自家孩子必須得吃好的。”Emy提到。
當代一線城市年輕人養寵,已經逐漸突破物種界限對“毛孩子”情感投入堪比養娃。
養寵人對寵物消費需求不斷升級背后,寵物經濟正在加速重塑消費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已突破萬億元大關,成為繼住房、教育、醫療后的又一核心家庭支出。在資本市場,寵物行業被譽為“第二母嬰行業”,吸引眾多熱錢涌入。“寵物友好”這一標簽,更是成為了各大城市爭相布局的核心戰略,北京、上海、深圳等30余個城市出臺“文明養寵”條例,打造“寵物友好”城市名片。
全國各大商場打起了寵物的生意,紛紛引進寵物品牌、貼上“寵物友好”型商場的標簽。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寵物友好型商場數量已突破百家,以“高品質”體驗為引,紛紛引進熱門寵物品牌,銷售寵物活體、寵物用品、食品,提供寵物洗護、寄養等一站式服務。
圖/ 剁椒Spicy攝
北京朝陽區潮流地標朝外THEBOX商場,就將黃金一層位置給到了“MARSMART火星寵物超市”,一家占地高達500平的重體驗、重IP、集合式寵物零售門店。
圖/ 剁椒Spicy攝
上海長寧區的潮流藝術新地標C PARK Haisu海粟文化廣場則吸引了電力寵物百貨公司、Pet&Fresh派特鮮生入駐,前者集結了上百個高端寵物用品品牌,后者創新性將寵物“現制鮮食”概念大型推廣開來,并掀起了寵物零售“人化”變革,發力自有品牌,構造起折扣化零售新業態。
深圳南山區來福士廣場的SUPAW HUB 將咖啡廳、寵物樂園、零售區等多種業態融合在一起,將自然山野與水泥鋼筋的城市生活結合起來,共筑了一個420平米的“人寵共生”空間;前些日子,深圳福田iN城市廣場在歷時一年半的年輕化改造升級后,迎來了首家華南區火星寵物超市,皇家寵物食品公司將全國首家寵糧實驗室以“店中店”形式開進了這家寵物超市……
除了北上廣之外,成都、武漢、杭州、蘇州等潮流年輕人聚集城市的寵物商業形態也值得關注。如,成都的帕帕拉茲寵物亞洲旗艦店、杭州的寵胖胖、武漢的超級鳥局、蘇州的狗道寵物DOGWAY等。
政策友好、資本青睞、消費市場需求激增之下,寵物行業也在快速變革,從傳統剛需服務到智能化、精細化、情感化躍遷。
由于生活方式、主力商業形態、消費習慣等的差異性,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寵物業態呈現出不同的特征。
以北上深為例,作為全國政治中心,北京寵物行業業態整體更強調品牌調性和年輕化體驗,以高端零售和會員制為驅動;而國際化都市的代表上海依托國際化和強政策推動,以情感消費和多元化場景、產品創新為主,寵物業態更注重“大而全”的商業綜合體打造;包容性更強也更開放的深圳寵物行業,則以服務便捷性和智能化為要素,寵物業態聚集于社區化空間打造和即時零售服務創新。
雖然各大城市都在爭搶“寵物友好”典范,但向來擅長引領潮流趨勢的上海顯得尤為突出。作為中國寵物友好型城市的領跑者,上海開創性地搭建了情感需求與商業創新共振的生態系統。上海寵物零售業態正經歷從傳統商品銷售向全場景體驗式消費的躍遷,從單一商品銷售向"情感+體驗+服務"的生態閉環進化。
商業創新層面,30余家商場通過智能氣味管理系統劃分寵物友好區域,蘇河灣萬象天地更以寵物時裝秀、障礙賽等創意活動,將萌寵經濟轉化為百萬級客流引擎。
上海寵物業態更超前,是多位寵物行業人士的共識。
一方面是在概念引進上的“超前性”。以寵物“現制鮮食”為例,綜合多家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新鮮/冷凍寵物食品是現階段極少的市場規模和銷售額均保持高速增長的品類之一。
尤其是在寵物零售發展較為超前的北美市場,美國寵物用品協會(APPA) 在其《2024 年狗和貓報告:全國寵物主人調查的戰略見解》調研中提到,新鮮寵物食品形式在寵物父母中越來越受歡迎。美國寵物鮮食賽道已經跑出了Freshpet這樣的估值高達7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40億元左右)的上市公司,2024年,Freshpet凈銷售額達到9.75億美元(約合70.29億元人民幣)。
在國內市場,養寵人對于寵物飲食的需求也在發生變革。吃一頓20塊的外賣猶猶豫豫,給毛孩子買一份39.9元的三文魚塔塔毫不心疼,國內養寵圈正在掀起一場寵物飲食升級革命,從“吃飽”到“吃好”,鏟屎官們對寵物食品的營養搭配和安全性的關注越來越高。采用了“人用”級別的新鮮食材、高水分含量、科學營養配比的現制鮮食,成為了養寵人心中純天然、無添加且營養豐富的優質寵物飲食選擇。
寵物現制鮮食迸發出的商業潛力有目共睹,但行業則多數處于觀望狀態,涉及到生鮮品類的生意關系到選品、冷鏈存儲、即時零售運輸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強大的生態資源供給。雖然行業發展迅猛都看在眼里,但也因為風險系數較高、市場教育尚且不夠成熟,勸退了一眾入局者,行業早期普遍以“小而美”的商業模式運轉。
作為上海寵物行業的代表,盒馬創始人侯毅創立的Pet&Fresh派特鮮生如一條鯰魚般攪動了整個市場格局。
圖/ 剁椒Spicy攝
剁椒Spicy在一個工作日下午實地探訪了坐落在上海長寧區C PARK Haisu海粟文化廣場,當天雖然飄著蒙蒙細雨,但依舊未能阻擋鏟屎官們遛狗的熱情。
位于廣場一層開放式街區的玻璃墻體上,被涂滿了萌寵簡筆畫,紅黃配色的派特鮮生logo十分顯眼。跟隨剁椒Spicy前后腳進入店內的是,一位牽著萌犬的年輕女性,未等主人反應過來,萌犬已經徑直奔向了“精致狗飯”專區挑選口糧。店員告訴剁椒Spicy,平日里這個時間來店里遛狗的人流量要更高。
派特鮮生接近200平方米的門店,按照干糧、濕糧、生活用品等劃分開來,品類十分齊全,引進了300+款量販零食和一線寵物品牌商品。不僅有寵物干糧、濕糧、貓條、罐頭等傳統產品,還有一些受歡迎的創新品類,現制現售鮮食、冷藏鮮食、面點主食及烘焙糕點等。
在剁椒Spicy看來,區別于其他寵物零售集合店,派特鮮生的差異化體現在打出了“現制鮮食”的全新概念為噱頭,“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業態,以及折扣化、零食量販模式。
圖/ 剁椒Spicy攝
在社交媒體上,派特鮮生作為網紅寵物店出圈的流量密碼正是位于店門口的鮮食工坊。該工作坊采用了現制現售模式,陳列了牛肉、三文魚、秋葵、凍梨等近20種食材,消費者可像挑選“麻辣燙”一樣自選稱重(24.9元/500g),種類繁多的貓飯、狗飯刺激著每一個到店萌寵的味蕾,紛紛駐足試吃。冷藏柜的現制鮮食種類也不少,價格地帶普遍在十元左右,如單價低至5.9元的貓咪HPP鮮糧,5.9元、9.9元地帶的寵物烘焙甜品等。
以打造寵物界“盒馬鮮生”為flag,派特鮮生的另一大特色是將盒馬3公里30分鐘配送的即時零售體系引進到了門店,消費者可以在線上小程序等即時零售平臺下單。
此外,派特鮮生還借鑒了折扣化、零食量販模式,前者對標盒馬,后者效仿好特賣、嗨特購等折扣超市。剁椒Spicy關注到,一些知名品牌的基礎寵物干糧和濕糧,在派特鮮生確實以更低的渠道價販售,比如某品牌100克寵物糧電商價16元,而派特鮮生可以做到低至5元。
圖/ 剁椒Spicy攝
此外,派特鮮生門店的核心空間被量販寵物零食散裝陳列區占據,這部分產品均為派特鮮生自營。借鑒了零食量販店的小包裝、高復購率的運營策略,將規格控制在100g/包、200g/包,平均客單價在1-3元。
如,單件1.5元9.9元十件的派特鮮生自營貓條承包了整整一排貨架,以口感風味和功能性為劃分,如,“高含肉量”的肉慢慢系列涵蓋了鱈魚鵪鶉、金槍魚扇貝等口味;主打“呵護腸胃”的水靈靈系列則以鴿肉亞麻籽為原料配方……這種小包裝零食販售的模式,在折扣零售業態中較為常見,不僅減少了單次進食造成的浪費,又成功縮減了包裝成本,優化了運營效益。
圖/ 剁椒Spicy攝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門口冷藏柜的多樣寵物食用湯包,是派特鮮生與巴比饅頭共創的寵物食品線,售價也較為親民,如一款狗狗肉包的售價為9.9元10個。今年以來,“人用”食品品牌開創寵物線也是一大趨勢。
公開資料顯示,派特鮮生將在2025年將繼續上海市場,計劃開設100家直營店,以寵物友好社區店、傳統Mall店、高密度社區店等三種形式擴張,單店投資約50萬元,預計12—18個月回本,未來或探索直營+加盟模式向全國擴張。
圖/ 剁椒Spicy攝
如今,派特鮮生已經成為周遭養寵人士的日常社交場所。在剁椒Spicy駐足的一個多小時,店內人流量開始多了起來,一只身材高挑杜賓犬的出現,引來店內消費者駐足圍觀。“像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店員表示,一些猛犬甚至會自助進來購物,走到貨架上將喜歡的零食叼到收銀臺,示意主人付費。逛派特鮮生門店幾乎已經成為周遭寵物們每日必打卡的項目。
相比于北京、深圳等城市,上海寵物零售門店多以占地上千平的超級大店為主,無論是從空間感、商品豐富度、服務多樣性還是場景多元化都要更勝一籌。
而作為國際化都市,上海人無論是對新鮮事物接受度還是潮流引領上都較為超前,因而不少品牌選擇將首店落在上海。
派特鮮生首店所在地海粟文化廣場的“寵物友好”業態,就是上海寵物行業構建多元化人寵共生空間的典型代表。
海粟文化廣場于2023年9月正式開園,占地約 1.65 萬方,整個項目由東區的四幢建筑和西區占地2400平米的公園綠地組成。海粟文化廣場算不上繁華商業地帶,但也吸引了不少大公司入駐,4A 廣告公司電通 dentsu 、李寧集團長三角總部、樊登讀書。除了豐富商業形態外,海粟文化廣場緊鄰劉海粟美術館、 iag 藝術院線,藝術氛圍也十分濃厚。
作為社區半徑內的公園,海粟文化廣場附近的社區生態十分緊密,臨近該廣場的延安西路地鐵站周邊綠地,曾是上海遛狗圈內知名的“大狗基地”。放眼整個上海,像海粟文化廣場這般擁有開放式街區的商業綜合體并不算多。在海粟文化廣場之前,位于蘇河灣的萬象天地,徐匯濱江的西岸夢中心,曾被養寵人視作滬上寵物友好商場天花板,前者是靜安區的知名地標,后者是徐匯區的鏟屎官聚集地。
在下沉式半露天狀的蘇河灣萬象天地,入駐商場的餐飲店鋪普遍都標注了“歡迎毛孩子”的招牌,針對帶毛孩子就餐的顧客還貼心提供了飲用水和水煮雞胸肉等小零食,牽引繩、掛鉤等寵物用品。位于萬象東里“天后宮”的草坪上,時常聚滿了各種時髦小狗。該街區還會不定時舉辦一些寵物主題快閃店,吸引鏟屎官們前來社交打卡。
徐匯濱江夢中心的商業生態則小資藝術感更濃厚,不僅坐擁穹頂藝術中心和西岸大劇院兩座高規格世界級藝術場所,還匯聚了城市濱水市集、滑板公園、運動潮流、濱江氛圍餐飲等多個業態和品牌。“大而全”的電力寵物超市、適合小型犬用品的Tagi.、主做寵物鮮食蛋糕以及烘焙肉干的One Seventh等寵物零售門店聚集于此,為毛孩子們提供多元化購物體驗服務。
圖/ 剁椒Spicy攝
“寵物友好”理念在這類商場周邊融入地淋漓盡致,如在海粟文化廣場,公共寵物飲水碗隨處可見,在下沉階梯廣場還配備了寵物專屬設施,地下車庫里更是為寵物配備了專屬爬梯和電梯等友好硬件設施。除此之外,開在這類商區的大多數餐飲門店也都是寵物友好型店鋪,不僅允許攜寵就餐,一些店鋪還為寵物提供了專屬菜單。
逢年過節,在海粟文化廣場的綠地草坪上還會不定期舉辦寵物主題實際活動,為鏟屎官和萌寵們搭建起寵物社交場,寵物消費業態水到渠成般融入其中。開在海粟廣場地下一層的“電力寵物百貨”,早已是圈內知名的網紅寵物打卡地。
在剁椒Spicy探訪的當天,一位從派特鮮生滿載而歸的鏟屎官,在走出派特鮮生后徑直走向了斜對面的下沉廣場。這里是另一家網紅寵物集合零售店“電力寵物百貨”的所在地。
圖/ 剁椒Spicy攝
電力寵物超市占地600平米,由零售與服務兩部分構成。整個門店陳列更像是百貨商場,以主題陳列區、座位休息互動區、主糧區、玩具區、服飾區、箱包窩墊和大型用品區等品類為區分,按照品牌專區的形式進行了陳列。
同樣是寵物零售集合店,主陣地位于北京的火星寵物超市是集“重體驗、重IP、集合式”三位于一體的零售門店,無論是從店內陳列還是品牌入駐形式來看,電力寵物百貨都更像是一家買手集合店。
以品牌為區隔的陳列模式,給入駐品牌留出了足夠的設計空間。從某種程度來看,入駐電力寵物百貨的品牌更像是在寵物市集上的攤主,通過在自己品牌專區打出與整體門店色調相匹配的標語和物料,向進店消費者講述自己獨特的品牌故事和產品價值。店內店員多聚集在收銀臺位置,人數并不多,也不會主動上來與客人攀談,更多是顧客、萌寵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氛圍十分融洽。
圖/ 剁椒Spicy攝
電力寵物百貨超市是中國首個寵物百貨商超,曾做到年營收超2000萬,店內所售商品涵蓋了上百個與寵物生活方式相關的潮流大牌與潮牌,其中不乏LV、Tiffany等奢侈品牌的寵物用品。據了解,電力寵物百貨的產品陳列會通過定期更新,以維持消費者的新鮮感。通常來說是每隔1-2月更新一次,上海這家門店在比較勤快的時候一個月會更新2次。
剁椒Spicy到店之際,兩位鏟屎官正帶著萌寵在門口休息區互動交談。除了寵物用品、服飾、主糧和零食外,電力寵物超市還與其它商業進行合作,推出了寵物皮毛護理、美容、寄養等服務。
電力寵物百貨的另一側入口鏈接著一片小型下沉廣場,亦有不少消費者帶著自家萌寵駐足于此,互相攀談交流。
“寵物友好”的空間設置,為海粟文化廣場沉淀了一波成熟養寵用戶基礎。派特鮮生聯合創始人徐竹君曾在采訪中提到,“上海養寵人群中,60%是90后和00后。我們不僅賣寵物食品,更提供社交空間,滿足情緒價值。”選擇將首店開在此地,派特鮮生看中的正是其豐富的寵物社區業態。
此外,上海不僅是國內寵物零售線下門店爭相布局的主力城市,也吸引著多個外地,乃至海外的寵物公司入駐。
從武漢走出的“超級鳥局”于2023年在上海百聯西郊購物中心開出了上海首店,整個場地占地超4500平,搭建了兩層空間的“寵物露營綜合體”,一層以貓狗為主,一層主要是鳥類和異寵,提供商品零售、洗護美容、寵物醫院、體驗互動等服務,該門店開業3天,接待客流5萬+人次。
成立于蘇州的狗道寵物DOGWAY,也將其門店開到了上海多個熱門商區,位于虹口區凱德虹口商業中心B座1層的狗道寵物是其在上海的首家旗艦店,占地1000平方米,而后其又在上海松江區松江印象城開出了第二家門店。
一家誕生于日本,專業設計并生產寵物用品的創意型公司Kashima也選擇將亞洲首家線下門店開在了上海金融街購物中心。該品牌首款產品“杯面寵物窩”一經問世得到了全球范圍內的關注,在進入中國市場后以“kashimaX蠟筆小新”系列產品成功實現了破圈。
這家門店設計以蠟筆小新為主題元素,產品涵蓋了寵物窩、睡袋、貓隧道、巴士獨特造型的貓抓板、以及模仿小褲褲設計的貓薄荷發聲玩具和車載座椅等,引發年輕人爭相打卡。
當前,能夠提供情緒價值的體驗式消費,正成為上海市各大商業地產項目發力的重點。今年1月,2025上海國際寵物文化節正式啟動,聯動各區多家頭部商業購物中心進行“適寵化改造”并開展全年系列活動,如準備寵物推車、屋頂寵物花園、設置寵物專屬電梯等,打造寵物消費文化IP。目前,上海市徐匯區的西岸夢中心、楊浦區的百聯又一城購物中心等商業地產項目都引入了寵物相關業態。
吸引派特鮮生、電力寵物百貨等大型寵物零售業態進駐的更大動力,是整個上海寵物經濟迸發出的巨大潛力。
根據《2024-2030年中國寵物店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中國寵物店數量預計2027年達34.23萬家。上海作為寵物經濟高地,其寵物店密度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并衍生出"寵物+咖啡""寵物+零售"復合業態,場景密度優勢下,部分商圈甚至出現"寵物店包圍母嬰店"。
近年來,上海已經出現了不少寵物友好空間,包括餐廳、咖啡廳、酒店等業態,還有城市公園和綠地、商業綜合體、景區等場景……
由此可見,在探索“寵物友好型城市”建設的路上,上海已經成為了國內市場的先行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