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現代民間繪畫藝術周暨雙年展”系列活動在浙江嘉興秀洲區開幕,不僅展出了來自全國92個創作地的200件農民畫精品,更見證了嘉興市首款農民畫文化數字資產《江南水鄉·蠶花盛會》在浙江文交所“樂數通”平臺的上線,發行共計1500份,上線即告售罄,為農民畫的傳承與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文化數字資產:從田間到“鏈上”的蝶變
秀洲是“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農民畫在當地已有40余年的發展歷史。《江南水鄉·蠶花盛會》由秀洲區農民畫家馮云青創作,以江南水鄉的蠶桑文化為內核,融合傳統農民畫的夸張筆觸與現代數字藝術語言。
作品通過區塊鏈技術完成確權與上鏈,用戶購買后可獲得文化數字資產,同時有機會得到實體文創衍生品,如限量版農民畫方巾、農民畫冰箱貼、陶瓷杯墊、金屬書簽、線下游覽門票優惠等。這種“虛實結合”模式,既保留了藝術的原生鄉土氣息,又通過數字化技術拓展了文化消費場景,推動了農民畫從單一藝術創作向多元產業鏈的延伸。
文化數字化:破解傳承難題,激活產業動能
文化數字化不僅是技術革命,更是文化生產力的重塑。以秀洲農民畫為例,其通過區塊鏈技術,從線下延伸至線上,突破地域限制,可以吸引更多觀眾。數字化手段有效解決了文化遺產的保存與傳播難題,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從產業視角看,數字化為文化經濟注入了新活力。秀洲區已開發農民畫主題文創產品數百余款,并打造農民畫小鎮、特色村等文旅綜合體。用戶通過文化數字資產獲得了景區專屬權益,將有效帶動線下消費增長,實現“數實共生”的良性循環。
資料顯示,浙江文交所樂數通已先后上線了杭州國家版本館藏書票系列、追光動畫《白蛇:浮生》系列、西泠印社印章系列、版權音樂系列、京劇電影《安國夫人》系列等眾多類型豐富的文化數字資產。此次,從《江南水鄉·蠶花盛會》的熱銷,到農民畫IP的多元開發,文化數字資產以破圈之勢,為傳統文化傳承與產業升級開辟了新賽道。未來,隨著技術迭代與政策支持,文化數字化將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助力鄉村振興與文化產業升級。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