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楊茂源的繪畫,頗有一種久違感。20世紀90年代的“土地人”系列之后,“新疆”成為他揮之不去的標簽。其實,至今他只去過三次新疆,1987年、1993年至1994年,還有2017年的“誤入”?!拔业淖髌凡皇嵌寂c新疆有關的?!碑敆蠲磳Α端囆g栗子》說出這句話時,已近知天命之年的藝術家,從年輕的黎明里再度醒來,在古老的文明中游牧。
楊茂源的繪畫是生猛且灼熱的。生猛并非來自圖示,而是干脆利落的落筆中的決絕;灼熱來自畫面上淡淡的5000K到6000K的色溫,那是太陽光的顏色,也是1987年在新疆他用眼睛驗證過的顏色。
楊茂源個展“遙遠地方”
2025.4.26-6.8 凱旋畫廊
2025年春夏之交舉辦的個展“遙遠地方”,呈現楊茂源近五年來的全新繪畫系列。兩幅小作品陳列在凱旋畫廊序廳,斜對面的墻上是楊茂源手寫的展覽題目?!端囆g栗子》在開展前探訪藝術家工作室,這兩件最“安靜”的小作品在數十件作品中格外醒目。
珍奇室誕生于16世紀,是西方博物學傳統下,陳列和展示的柜子乃至密室,也是博物館的雛形。工作室是楊茂源的珍奇室,這里累積了藝術家近四十年的素材,他們大多來自室外真實的世界,其中包含大量紙本記錄和小稿。
楊茂源工作室
被藝術家稱為“翻舊賬”的工作方法,讓這些“珍奇”在作品中“重生”。個展“遙遠地方”便誕生于此。直至所有作品進入展廳,《太陽在空房間》就像阿里阿德涅之線,逐漸勾勒出楊茂源全新繪畫的線索。
楊茂源以黑色和粉色兩種截然不同的主色調,將美國藝術家愛德華·霍普《空房間里的太陽》的經典圖示,以個體經驗重新編碼。黑色作品的玻璃窗上的米字格,這是藝術家兒時記憶中,為了防止導彈氣流波動的防護措施;粉色作品的玻璃窗則是烏克蘭的顏色,低飽和度的色彩增添了浪漫主義氣息。黑色作品邊緣的藍色點綴,與粉色作品跨時空“牽手”。
楊茂源個展“遙遠地方”
2025.4.26-6.8 凱旋畫廊
楊茂源《太陽在空房間(黑色)》
布面油彩 30×40cm 2024
楊茂源《太陽在空房間(粉色)》
布面油彩 30×40cm 2025
這樣別致且精巧的開篇,濃縮了藝術家創作中非常重要的氣質——以冷靜的幽默重置藝術史,用獨特的“口音”編織文明的浪漫史。
縱然已經在北京生活40年,楊茂源依然帶有一點點,容易被東北人察覺出來的大連口音。在宋莊開車買瓶醬油,突然想起一個問題,就開車到了河北。這樣看似玩笑的旅程,正是他為自己構建的思考空間。數十年來的沿途風景收納進工作室,等待重新被打開的機會,直至2024年首次在畫面中清晰出現建筑——承載生命的容器。
楊茂源《邊境No.1》
布面油彩 170×200cm 2024-2025
楊茂源《邊境No.2》
布面油彩 100×200cm 2025
偶然發現三十年前留下的圖片,便有了“邊境”系列。烈日灼燒的地面,粉色的墻體透著泛白的光,色彩斑斕的線和色塊營造出奇幻的浪漫主義氛圍。不同于藝術家慣用的異域風高飽和度的色彩系統,“邊境”有意加強太陽的色溫,觀者甚至可以感受到藝術家被烈日灼燒的感受。
早在著名的“光溫”系列中,楊茂源便提出用顏色丈量時間的長度。對光的變異的敏感,源于在新疆時站在滾燙的沙子上,眼睛直視陽光后,住院兩個星期的經歷。幸運的是沒有形成物理傷害,但讓藝術界多了一種看世界的方式。
楊茂源個展“遙遠地方”
2025.4.26-6.8 凱旋畫廊
楊茂源《夏家河子之光》
綜合材料 113×76cm×10 2014
楊茂源《有光的風景》
布面油彩 213×160cm 2025
選擇以哪只眼睛看世界,取決于藝術家的性情、興趣和經歷。1989年,即將從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的楊茂源,參加了“中國現代藝術大展”。作為全然在現代藝術經驗中成長,帶著模糊的傷痕文學記憶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在時代的痛與西方經驗的猛烈沖擊下,因為“不好這一口”,他安靜地退避三舍。自此,他開始用腳步探究藝術的本源,以及文明的異變。
游牧,楊茂源用這種別樣的方法,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留痕。從1987年偶然進入新疆,到1993年偶然找到彼時人們鮮知的樓蘭時期古城——敦煌寫卷中記載過的麥德克城。至今他還記得在尋找古城的路上,沿途很多當地人向他們撒紙錢。
1993年進入羅布泊尋找古城,為歸途而立的路標。
楊茂源《無題(天空)》
布面油彩 30×20cm 2022
這趟被形容為“地獄”的體驗,誕生了在羅布泊的個人項目《雕刻,從1994年開始》與《路標》——烈日灼心的沙漠沒有觀眾,只有沙子和駱駝,風沙自由捶打著雕塑,任由時間重新塑形。早已在時間中消失的雕塑實體,隨著風沙永生,這也是楊茂源藝術真正的開端。
然而,再度談起這段經歷,楊茂源的表情中略帶排斥。這段講述了無數次的傳奇,一度將他帶入“新疆藝術家”語境,而這與他熱衷的求變相悖。求變,一步步牽引藝術家持續創造出讓藝術界驚奇的作品。
楊茂源《2022 No.6》
布面油彩 80×100cm 2022
楊茂源《無題(天藍色背景)》
紙上綜合材料 52×36cm 2023
從裝置、雕塑、影像,再到近些年經??吹降摹皻馇蛉恕毕盗欣L畫,或許藝術家自己也未察覺,新疆才是真正打開其藝術觀念的“第一口奶”。彼時朦朧且青澀的藝術家,將少時對地圖的迷戀,轉換為對文明生成和異化的探究。
《亞洲中心》與《遷徙的蜜瓜》中,畫面中的圓形可以是蜜瓜,也可以是太陽,更可以是眼睛;圓形拖曳出的弧線既可以瓜蒂,也可以是太陽光的拖尾,更可以是生命的起源。這些神秘圖示在作品名字的提示中,將畫面與藝術家的工作關聯起來。
楊茂源個展“遙遠地方”
2025.4.26-6.8 凱旋畫廊
左:《亞洲中心》;右:《無題(蜜瓜)》
楊茂源《遷徙的蜜瓜》
布面油彩 240×180cm 2019-2024
楊茂源做過大量的變異源流的研究,人的思考和行動如何對變異產生直接影響,這是他尤為感興趣的。絲綢之路不僅是貿易路線,也是文化交流的橋梁,蜜瓜是這條線路上的重要商品,從新疆傳到中原,并產生無數次變體。讓他好奇的是,如果將蜜瓜作為文明的指代,其生成與變異是如何產生的?
這個疑問被楊茂源留存在珍奇室,直至幾十年后再次開啟。藝術家感興趣的并非物種研究,而是文明在漫長歷史中如何被傳遞與改寫。創作只是某個思考的成果,而非終點。
1993年進入羅布泊途中露營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睂ξ拿鞯乃伎?,早在楊茂源與大自然生死與共時,便儲存在了潛意識中。年輕的藝術家第一次踏上旅途時,沿途的陌生感與未知性讓他癡迷。只有在路上的時候,他才能切身感受到游牧文明中獨特的對自然的敬畏。
冬天夜晚的沙漠是凜冽的,夜宿沙漠是與自然共生的體驗。挖出一個沙床,里面鋪上一層篝火的火炭,這就是沙漠里的火炕。躺在溫暖的沙床里,楊茂源看到無數繁星從視野中央蔓延至地平線,一層層的夜不斷向他涌來。這段奇特的經歷,隨著年輕的黎明的到來,年輕的藝術家第一次知道了人與世界的尺寸。
楊茂源《1999 No.3》
布面油彩 250x300cm 1999
楊茂源曾在20世紀90年代畫過“土地人”系列,如沙漠般的土黃色是主色調,藝術家采用仰視的視角,人物碩大的身軀如山巒般占據畫面中心。這批被稱為“東亞的病理”的作品,重新丈量了人與自然的尺度,也為藝術家之后的繪畫打下底子。
在現今的繪畫中,楊茂源沿用了土黃和土紅打底的習慣。這是大地的顏色,也是當年躺在沙床中與天地融為一體的超驗體驗。
楊茂源《藍色背景舞蹈》
布面油彩 116×82cm 2025
楊茂源《無題(狗)》
布面油彩 20×86cm 2025
“人類分成三類。一類人生長在地上,嘴很大,腦袋卻??;一類人生長在云里,有彩色的皮膚,可以到地上;一類人生長在地下,皮膚很白,很嫩,不喜歡上天,也不喜歡在地上,但他們哪里都能去?!?/p>
這段藝術家書寫的短文,充滿浪漫主義的奇幻色彩。在他之后的人物創作中,這樣的氣息始終圍繞其中。從“氣球人”到“陶罐人”,都來自文明進程中的一個碎片。
楊茂源《陶罐人(仿瑪格麗特)》
布面油彩 160×100cm 2025
2011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后,楊茂源開始以“陶器”為藝術界熟知。陶罐是人類早期文明的重要產物,最新出現的“陶罐人”將陶罐作為身體,他們一排排整齊站立,仿佛珍奇室置物架上的物種進化標本。另一批陶罐人則三五成群,演繹著現代生活中的場景。從標本到現實,正是穿越百萬年的人類進化史。
進入21世紀,楊茂源數個國內外個展都用到了“往里看”這一題目,在他看來,任何事物的內部都是更有趣的。在“土地人”系列直面“東亞的病理”后,他逐漸熱衷研究事物發生、發展和轉歸規律,這不僅是為歷史、社會、文明把脈,更是在不斷填補藝術史觀看世界的空白。
楊茂源《陶罐人(2024.5.5)》
布面油彩 50×40cm 2024
楊茂源《三個吶喊》
布面油彩 30×40cm 2025
雖然很多人常將新疆與楊茂源聯系到一起,但至今他只去過三次新疆,最后一次是在2017年。從東北回北京,堵車帶來的煩躁讓他直接拐到了新疆——地圖上相距2800公里的兩個地點——一次遙遠的告別。
對于已近知天命之年的藝術家而言,現在正是最好的時刻。楊茂源對于自己和創作愈發清晰和明確,他累積在工作室內的“寶藏”,以及不斷在文明中發現的新問題,更能刺激他的創作欲望。曾經的游牧是身體在路上,現在則是在古老的文明中游牧。
文字|顧博
圖片|凱旋畫廊、楊茂源
藝術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