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紅梅》
立軸 設色紙本 44×69 cm
【題識】1.百本栽梅亦自嗟,看花墮淚倍思家,眼中多少頑無恥,不認梅花是國花。環蓽盦種梅小詩憶書于上。海霞仁弟正之。八十一叟爰。印文:摩耶精舍、張爰之印、大千居士、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2.六十八年己未上元寫寄。海霞仁弟知老態如此,不復能稱意揮灑也。行步稍艱。緣去歲曾跌右腿。他無所苦寫此余生幾何,得重聚否。兄爰摩耶精舍寄并識。印文:張爰私印、張爰長壽
張大千對梅花癡迷且情有獨鐘,被世人喻為「梅癡」;上世紀20年代在上海居住期間,每逢梅花開他必定要去杭州孤山與塘棲超山探梅賞梅;后遷往四川青城山的道觀,他親手在上清宮附近廣植梅樹達百余株;旅居海外期間,他對這些自己親手栽種的梅花更是念念不忘,特意囑咐回鄉的女兒去替他查看梅花的情況;在美國筑園時,為了能在園中栽植梅花,他幾乎跑遍了附近的所有園林甚至不惜重金移栽梅樹;他的不少友人知道后,紛紛從世界各地為他的「梅花愿」尋找適宜的梅株,最終百梅園得以建成;歸國后在臺灣住所摩耶精舍后院專門開辟了一座花園,用以栽植梅株,梅花對于張大千來說,幾乎是情感的全部寄托;不論是自身的清傲高潔還是對故土的殷殷思念,大千先生都將它們蘊藏在筆下姿態各異的梅花之中。
此《紅梅》創作于1979年,為張大千晚年寓居臺灣摩耶精舍時期所傾力創作的作品。畫面一株枝干遒勁的老梅傲然傲立滄桑,表達出一種斗寒凌霜的精神意態,在枝頭綻放出一叢叢爛漫的春光,累累枝頭流韻溢香,勃勃生機洋溢在尺幅寸楮間。整體畫面清新脫俗,用筆縱情有力,收放隨心,一氣呵成;技法不刻意做作,自然稚氣,一片天真,看似隨意揮灑,實是筆筆精到。畫題也直接反映出步入暮年的張大千對于故土的情感,「看花墮淚倍思家」,畫的是梅花,寫的是鄉愁,「眼中多少頑無恥,不認梅花是國花」寫得是梅花,抒發得更是拳拳愛國心。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編輯丨陳麗玲
主編 | 廖偉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