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注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的網友,最近應該會明顯感覺到一個變化。
那就是各大車企,在宣傳自己的智能駕駛功能時,紛紛進行了改名。比如小米將原來的“智駕”字樣改為了“輔助駕駛”。
華為余承東在宣傳其智駕功能的視頻時,也未說“智駕”二字,而是用“智能輔助駕駛”替代。
此外,還有理想、小鵬、蔚來等等企業,也是迎來了一波改名潮,旗下“智駕”系統紛紛改名“輔助駕駛”,也不再宣傳什么“城市NOA”、“接近L3”、“零接管”之類的了。
為什么車企們要改名,原因就是在上個月,工信部出手了,針對當前的智駕從宣傳、使用、部署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規范。
特別是不得夸大宣傳,不得過度營銷。如果因為虛假宣傳,造成嚴重后果的,負責人可能會擔責,從而被判刑都有可能。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車企們當然趕緊剎住了之前的“浮夸風”了。
要知道之前,車企們為了讓自己的車更好賣,針對智駕功能,那真的是吹起牛來不怕牛被吹上天,什么無限接近L3,XX公里不需要接管,有路就能開99.9%的路都覆蓋。
這就讓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費者,覺得現在的汽車,能夠自動駕駛了,于是各種亂象頻發,很多駕駛員上了高速后,雙方放開方向盤,自己睡覺去了……
然后也造成了眾多的事故,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訓。
如今,在工信部的出擊之下,車企們回歸智駕本質,那就是目前任何能夠上路的汽車,都是L2,而L2是輔助駕駛,完全不能稱之為自動駕駛,雙手是不能離開方向盤的,駕駛員才是駕駛的第一責任人。
這對于購車者而言,絕對是一個好消息,大家不會再因為聽信了車企們的吹牛,最終將命交給了汽車,不會再過度信賴輔助駕駛了,畢竟輔助駕駛、自動駕駛,聽名字就有本質區別。
也希望車企們,能夠吸取這個教訓,后續在任何功能推出時,不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