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和俄羅斯已經形成了常態化的“機群護航演習機制”,通常是中國出動轟-6然后俄羅斯蘇-30、蘇-35戰機掛實彈護航,或者是俄羅斯出動圖-95,中國出動殲-16掛實彈護航。
比如在2024年11月,中國就和俄羅斯實施了在日本海相關空域的第9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中國出動了殲-16戰機為俄羅斯圖-95轟炸機護航。
殲-16為圖-95護航
不過當中國出動殲-16戰機對俄羅斯轟炸機進行護航時,估計俄羅斯的心里也不好受。
中俄戰機性能差距
要知道殲-16戰機和俄羅斯的蘇-30、蘇-35等戰機可以說是“同宗同源”,但是二者的戰斗力可是天差地別。
當前中國和俄羅斯所有的重型四代機都可以追溯到一款戰機身上,那就是蘇-27戰機。
蘇-27戰斗機
當年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蘇-27的生產線,根據蘇-27生產出了國產的殲-11戰機。
之后中國對殲-11戰機進行了改進,有了殲-11B戰機。再然后中國以殲-11系列戰機為基礎,設計出了殲-16戰機。
俄羅斯方面也是沿著蘇-27的技術路線,先后研制出了蘇-30、蘇-35,乃至是蘇-34等型號的戰機。可以說中俄的四代重型戰機全都是“姊妹兄弟”。
蘇-35戰機
不過從戰斗力上來說么,俄羅斯方面這些戰機的空戰能力遠遠落后于殲-16戰機。
因為殲-16有著非常先進的航電系統,其在航電、雷達、機載計算機等方面全面領先俄羅斯的四代機。
航電系統的優勢使得殲-16,在遠程空戰能力上有著極大的優勢。
就以雷達舉例,殲-16采用非常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而蘇-35戰機則采用了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二者相比,前者有數據刷新率高、探測能力強、抗干擾能力強等優勢。
雪豹E雷達
無源相控陣雷達只有一個中央發射機和接收機,有源相控陣雷達每個天線單元背后都集成獨立的T/R模塊,每個T/R模塊都有獨立的發射、接收和信號處理功能。
因為無源相控陣雷達有獨立的T/R模塊,所以抗干擾能力更強。
俄羅斯蘇-35用的那種雷達,單一的天線被干擾后,整個雷達都“廢了”。殲-16用的這種雷達就算能干擾一部分T/R模塊,剩下的T/R模塊依舊能發揮功能。
同時因為每一個T/R模塊都可以獨立工作,所以在探測精度上也更高。
有源相控陣雷達每一個T/R模塊都是獨立的
說白了就是,敵軍戰機要騙過殲-16的雷達,得騙過上面所有的T/R模塊。但是要騙過蘇-35的雷達,只需要在一個天線面前隱藏自己。
在兩款戰機的雷達在探測小型目標或遠距離目標時,這個差距尤為明顯。
蘇-35的雷達面對遠距離目標、小型戰機,或者是隱身戰機,更容易將對面當雜波過濾掉,更不容易發現對方。殲-16的雷達只要有一定數量的T/R模塊發現了目標就會報警,就能發現敵機。
蘇-35戰機
靠著更強的雷達,殲-16戰機的態勢感知能力更強,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發現目標,乃至是更容易發現隱身戰機。
在遠距離空戰中,那自然是先發現對方的戰機更有優勢。
中俄戰機配套設備的差距
除開戰機本身的差距,中俄雙方戰機配套的設施差距也非常巨大。
中國這邊有射程達到了200公里的霹靂-15空空導彈,俄羅斯那邊射程最遠的空空導彈是R-37導彈,最大射程達到了400公里。
霹靂-15導彈
看起來是俄羅斯的R-37導彈更強,但從技術上來說是霹靂-15遠超R-37導彈。
其一,在重量上霹靂-15導彈200公斤左右,R-37導彈則是600公斤左右。霹靂-15導彈以R-37導彈30%左右的重量達到了其50%左右的射程。
其二,R-37導彈的機動性非常差。
這款導彈其實是一款專門給截擊機配套的導彈,它射程長、威力大,但是機動性差,主要用于打擊預警機、運輸機、空中加油機等機動性比較差的目標,很難用來進行空戰。
R-37導彈
霹靂-15則是一款專門用于空戰的空空導彈,有著極強的機動性,可以對F-22、F-15等機動性較強的目標進行追擊。
俄羅斯方面專門用于空戰的導彈,最先進的是R-77導彈。這款導彈通常射程是80公里左右,從高空空氣稀薄的地方從高往低打的高拋彈道是110公里左右的最大射程。
R-77導彈
能看出這款導彈和殲-16有巨大的差距。
此外中俄還有預警機方面的差距,中國已經有空警-500這種全球一流的預警機,俄羅斯則還在用上世紀蘇聯時代遺留的A-50預警機,預警機方面落后中國20~30年以上。
空警-500預警機
所以同為“蘇-27的后代”,殲-16的遠程空戰能力遠超俄羅斯的側衛系戰機,這如何不讓俄羅斯心情復雜。
俄羅斯已追不上中國空軍的發展
對俄羅斯來說更要命的是,它當前已經追不上中國的空軍發展了。
從五代機開始,俄羅斯的空軍發展就出現了明顯的疲態。
俄羅斯的蘇-35雖然遠落后于殲-16,但靠著其優秀的機體設計,其在近戰中倒也很難被殲-16壓制。
殲16戰斗機
但是當五代機開始服役這一切都不一樣了。五代機靠著優秀的隱身能力,能讓敵機發現自己的距離大幅度縮短。再加上俄羅斯雷達系統劣勢,說不定殲-20都靠近到距離蘇-35戰機50公里的位置了,蘇-35都無法發現殲-20戰機。
而俄羅斯方面自己研制的五代機蘇-57,也很明顯遠落后于中國和美國設計的五代機。其被認為隱身能力、航電水平完全達不到五代機的水準。
并且到了2024年12月底,中國還首先完成了六代機的首飛,這意味著中國在六代機領域又領先了。
俄羅斯現在五代機都沒搗鼓明白,要研發六代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去。
所以時間越到后面,中俄的戰機差距越大。俄羅斯已經基本沒有可能追上中國的腳步了。
信息來源:
【1】澎湃新聞·《觀察|中俄聯合空中戰略巡航背后的這些信息值得關注》
【2】中國報道·《國產“第六代戰斗機”已首飛?無尾翼及隱形設計引熱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