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62年9月,印度軍隊不顧中方的再三勸阻,執意越過邊境線在中國的地盤上建立據點,企圖武裝入侵中國。
面對中方的抗議,印度總理尼赫魯非但沒有阻止印度軍隊的軍事行動,反而口出狂言:
“以軍事力量對付中國,將中國人從邊境地區趕出去!”
是可忍,孰不可忍,印度如此囂張的行為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怒火。
1962年10月18日,國家重要領導人齊聚中南海頤年堂商討此事,對于印度的作死行為,毛主席表示:
“真是欺人太甚,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尼赫魯非打不可,那我們只有奉陪了!”
遠在美國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聽聞此事后,只用一句話進行了評論,他究竟說了什么?
麥克阿瑟
印軍挑起流血事件
1959年10月20日,中國邊防部隊的戰士在空喀山口附近巡邏時發現了3名印度士兵,據查這3人全是偵察兵,他們偷越國境線,來到中國的地盤上圖謀不軌。
巡邏的戰士不斷地向對方喊話,希望他們能盡快離開,然而三人卻置之不理,非但沒有退回去,還端著槍對幾名巡邏的戰士進行威脅。
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巡邏的戰士們將三人俘虜,并帶回去拘留了起來。
10月21日上午,邊防巡邏隊的戰士在勝利山附近再次遇見了印度士兵,這次印軍一共來了60多人,而巡邏隊只有13人。
印軍仗著人多勢眾不僅搶走了巡邏戰士們的馬匹,還將他們包圍起來,要求他們繳械投降。
巡邏隊的士兵們堅決不肯,印軍不斷地向中國陣地開槍進行恐嚇,副班長武清國在與對方交涉過程中被子彈擊中,當場犧牲。
看到武清國倒在血泊之中,剩余的12名戰士怒火中燒,忍無可忍,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對印軍進行了反擊,擊斃印軍9人,俘虜7人。
事情發生后,10月22日,中國外交部與印度駐華大使進行交涉,強烈譴責印軍侵犯中國領土的行為。
然而印度政府非但沒有對此事進行道歉,還反咬一口,誣蔑空喀山口事件是中國挑起的,對此,中國政府從大局出發,本著和平的原則,將7名印軍戰俘釋放。
為了避免雙方再次發生沖突,1959年11月初,毛主席向印度政府提議,兩國各自從控制線后撤20公里,在中間建立一個隔離帶,以此徹底斷絕兩國的沖突。
對于毛主席的提議,印度政府選擇置之不理,他們不愿意談判,更不愿意后撤,為大局考慮,中國邊防部隊主動從實際控制線后撤20公里,周總理也在1960年4月訪問印度,希望雙方能夠就邊界問題達成一致。
但印度政府并不接受中國政府的好意,態度一如既往地囂張,他們大放厥詞:
“東段已占的是我的,西段沒占的也是我的!”
1961年,由于多種原因,中國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與此同時,在國際上同蘇聯的矛盾日益加劇。
為了減少西部邊境地區的沖突,中央經過慎重考慮后決定將西藏的駐軍縮減到兩個師,同時撤出中印邊界西段的前沿哨所。
中國所做的一切本是想要尋求和平,然而在印度政府的眼中,中國的退讓就是怯懦的表現,印度軍隊開始武裝入侵中國,不僅非法侵占了我國的沙則、朗久、馬其頓等大片領土,還驅趕毆打西藏克節朗草場上的牧民。
到1962年9月,印度已越過東段邊界線,在克節朗河邊建立了大量的據點。
這些據點和中國的哨所僅有幾米的距離,雙方呈現一種面對面的對峙,對此毛主席提出了“決不退讓,力爭避免流血,犬牙交錯,長期武裝共處”的方針。
然而中方的一再忍讓更加助長了印軍的囂張氣焰,他們不斷地挑釁我軍,朝我軍哨兵扔石頭,揮舞刺刀。
在9月20日夜間,偷襲中國的哨所,被我軍發現后,便對我軍發起了攻擊,在戰斗中,2團3連連長劉道臣不幸犧牲。
事后,我國政府向印度政府提出強烈抗議,周總理更是連寫3封信給尼赫魯,希望雙方能夠和平解決邊界問題,但是尼赫魯一意孤行,執意要對中國開戰。
10月8日,印軍越過克節朗河,向我軍發起了進攻,造成我軍33人傷亡,對此印度政府沒有做出解釋,反而囂張喊話:
“我確信中國不會向我們的任何陣地發起進攻!”
這一次印度失算了,中國的一再退讓并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反而助長了對方的野心,忍無可忍便無須再忍。
張國華
在10月18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主席向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問道:
“聽說印度軍隊的戰斗力不弱,你們有沒有信心打贏這一仗?”
張國華看著毛主席,斬釘截鐵地回答道:“請主席放心,我們一定能打贏!”
聽到他堅定地回答后,毛主席當即拍板決定對印開戰,就這樣,一場捍衛祖國領土主權的戰役在邊境打響了。
對印反擊戰打響,麥克阿瑟犀利評論
1962年10月20日,駐守在中印邊境東段的炮兵團嚴陣以待,將炮口對準了克節朗河對岸的印軍。
上午8點,隨著三發信號彈在克節朗草場上空升起,數萬顆炮彈從大炮口中噴射而出,向印軍的陣地飛去。
30分鐘后,西藏419部隊集中5個兵團的兵力向印軍發起了進攻,戰士們高喊著“我國領土不容侵犯,與敵寸土必爭”的口號,冒著槍林彈雨沖向了敵人,在克節朗河附近,和印軍展開了一場激戰。
經過四小時的艱苦戰斗,敵軍被打得落花流水,419部隊全殲了號稱精銳的印軍第七旅。
與此同時,新疆軍區部隊在中印邊界西段也開始了反擊,在中國軍隊的強勢攻擊下,印軍倉皇而逃,中國政府趁機再次向印度提出和平談判。
然而尼赫魯并不認輸,他不僅拒絕了中國政府的提議,還不自量力調動了3個師的兵力準備與我軍再戰,中國軍隊只能被迫再次反擊,在西山口方向將印軍第4師的主力全殲。
尼赫魯
在這次的對印反擊戰中,中國軍隊共擊斃印軍4900余人,俘虜印軍3900余人,在國際眾人都以為中國軍隊會乘勝追擊到印度境內時,出乎所有人意料,中國政府竟然在1962年11月21日突然宣布停火。
隨后,邊防部隊于12月1日開始全線后撤,同時還將在自衛反擊戰中繳獲的武器交還給印軍,并釋放印軍俘虜,中國政府此舉完全是表示我國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誠意。
為了最大程度表明中國希望和平的誠意,周總理要求要把繳獲的武器擦洗干凈后再交給對方,并交代印軍來領武器時可以不持代表投降的白旗,而是持代表和平的綠旗。
這樣既給了印軍臺階,又表明了我國的和平誠意。
對于這場以和平為最終目的的戰役,毛主席也公開表明:
“這場反擊戰的政治意義大于軍事意義,它是一場政治軍事仗!”
關于這場政治軍事仗,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更是一早就給出了犀利的評價:
“印度居然敢和中國開戰,尼赫魯的腦子怕是有問題,這是在自討苦吃!”
麥克阿瑟之所以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他對中國軍隊的實力深有體會,早在1950年的朝鮮戰場上,在與中國志愿軍的較量中,身為“聯合國軍總司令”的他就經歷了三連敗。
麥克阿瑟的三連敗
1951年4月11日中午,日本東京盟軍總部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宴會。
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端著酒杯和在場的客人寒暄,就在他興致正濃時,他的副官西德尼·赫夫上校卻一臉陰沉地出現在了他的面前,欲言又止。
就在剛才,一則美國新聞通過廣播傳到了東京,內容是美國總統杜魯門正式撤銷了麥克阿瑟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職務。
西德尼·赫夫聽后驚得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知道要如何告訴麥克阿瑟這個壞消息。
就在西德尼·赫夫左右為難時,麥克阿瑟的夫人珍妮走了過來,她已經從別人的嘴里得知了這個壞消息,她輕拍丈夫的肩膀,讓他低下頭來,附在他的耳旁,將他被解職的消息說了出來。
聽完妻子的話后,麥克阿瑟先是怔愣了片刻,然后抬起頭深情地看著她說道:“珍妮,我們終于要回家了。”
之后便端起酒杯再次走向了人群,與來賓們一一碰杯,仿佛什么都沒有發生,直到宴會結束后,麥克阿瑟將自己關進了房間內。
對于杜魯門的撤職命令,他雖然感到意外,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在朝鮮戰場上與中國志愿軍的三次交鋒中,他都敗下了陣來。
1950年10月25日,在“聯合國軍”戰線中點上的云山城內,麥克阿瑟手下的美騎一師與志愿軍第39軍展開了激戰,這是在朝鮮戰場上,美軍與中國志愿軍的第一次交鋒。
經過兩日激戰,號稱“美國開國元勛師”的美騎一師第八團遭到中國志愿軍的重創,1840余人被俘虜,第三營的所有美國大兵被全殲。
得知這個消息后,彭德懷總司令高興地說道:
“讓世界人民看看,美國人也不是三頭六臂,我們志愿軍也能將他們打得人仰馬翻!”
彭德懷
有人歡喜就有人愁,麥克阿瑟沒有想到身經百戰的自己竟然會出師不利,在與中國志愿軍的第一次交鋒中就敗下陣來。
更令人惱火的是,他的軍事能力因此遭到了質疑,美國國會議員更是以他輕敵冒進為由,強烈要求杜魯門總統撤銷他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職務。
經過他的周旋,烏紗帽雖然保住了,但是他在美國的聲望卻降低了不少,他迫切地需要一次勝利來證明他的軍事能力,因此下令美軍快速北進,在鴨綠江冰封之前搶占朝鮮全境。
上一次的失敗并沒有讓麥克阿瑟從中吸取教訓,他始終認為志愿軍的勝利只是一次巧合,因此口出狂言:
“鴨綠江并不是不可跨越的,中國人也不是不可辱的!”
志愿軍跨過鴨綠江
殊不知他很快就要被打臉,麥克阿瑟盲目自信的行為正中彭德懷總司令的下懷,他決定利用對方的自信來給他挖一個陷阱,以此重挫美軍的銳氣。
1950年11月6日,志愿軍部隊開始按照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后撤,在撤退的路上故意丟棄一些破舊的裝備,制造出我軍狼狽逃竄的假象,以此迷惑美軍。
為了使事情看起來更加真實,我軍故意向美軍俘虜透露由于部隊糧食短缺,志愿軍即將回國的消息,然后再將這些俘虜釋放,通過他們向美軍傳遞假消息。
在我軍的精心策劃下,麥克阿瑟果然中計,在11月18日命令美軍大舉北進,意圖消滅“狼狽逃竄”的中國志愿軍,卻不想竟掉入了我軍的埋伏圈。
等他反應過來時,中國志愿軍已經對美軍發動了全面反擊,麥克阿瑟立刻命令所有部隊后撤,志愿軍乘勝追擊,一舉將“聯合國軍”打退回三八線以南,至此麥克阿瑟想要在圣誕節前結束戰爭的愿望徹底落空。
再一次成為中國志愿軍手下敗將的麥克阿瑟終于意識到中國軍隊的強悍,但是美軍的敗局已定。
1950年12月31日,在第三次戰役中,中國志愿軍第39軍116師僅用了11分鐘便突破了臨津江防線,占領了韓國首都漢城,美軍倉皇而逃。
接連三次的失敗讓曾經不可一世的麥克阿瑟失去了盛氣和驕橫,他終于意識到中國軍隊的厲害,因此當印度要向中國開戰時,他才說:
“印度居然敢和中國開戰,尼赫魯的腦子怕是有問題,這是在自討苦吃!”
參考資料:
今日頭條:觀察者網《張小康:首戰克節朗,我軍為何能全殲印軍王牌旅?》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52843393759576590/?channel=&source=search_tab
人民網《原副總理耿飚談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
http://history.news.163.com/09/1116/15/5O8K973E00011247.html
鳳凰網《中印邊境戰爭,讓毛主席忍無可忍》
https://news.ifeng.com/photo/history/200708/0828_1398_204462.shtml
黨史博采《世界戰爭史上少有的遭遇戰-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86713059843408392/
文匯網《美國“天才軍事家”史無前例地被廣播宣布撤職,灰溜溜地回到美國》
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2011/17/379729.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