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關稅戰的形勢愈演愈烈,有關中美兩國會不會爆發戰爭的話題討論也非常繁多。但毋庸置疑的卻是中美之間不發生戰爭是底線,不管是特朗普還是拜登都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如此一來,美國主動開戰并全面轟炸我國的問題就可以蓋棺定論了。
據媒體報道,特朗普在今年3月21日的時候表態稱:“美國不想與中國發生任何潛在戰爭”。
這樣的表態可謂含義非常明顯,無需再進行解釋。
無獨有偶,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末期時,美軍高層人士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第20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曾在2020年10月30日和2021年1月8日同我時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的李作成上將通了電話,并許下承諾。
馬克·米利向我上將保證:“美國是穩定的,不會對中國發動襲擊,如果有襲擊的話,會事先向發出警告”。
盡管馬克·米利同重返白宮的特朗普徹底鬧掰,被特朗普解職了,卻也不能說明特朗普就有發動戰爭的強烈欲望。
因為特朗普的上一任是拜登,拜登在任期間盡管同我國一觸即發,卻仍然沒有越過界線和雷池半步。
這意味著拜登承繼了開啟第一任期的特朗普的對外政策,至少將遏制中國崛起戰略和不同我國爆發潛在戰爭包含在內。
如今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當下的解放軍實力相較以往又變得強大了不少,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美國都沒有完全占據上風有利地位。
一向重利,唯利是圖的特朗普就有很大可能不會主動尋求同我國產生軍事沖突了。
特朗普更傾向于通過經濟戰達到削弱我國的目的,究其原因經濟是軍事的造血劑,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做支撐,即使要搞軍事強國路線,那也不會產生多大威脅。
一直遭受美國經濟制裁的朝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現在朝鮮找到了一條新的路徑,通過擴大持有比特幣規模的方式彎道超車,維持國防工業建設開支,可這不是長久之計。
只要美國以及比特幣交易所加強監督和管理,朝鮮這種投機取巧的方式就會行不通。
而且朝鮮搞到現在也沒有在核武器實驗和試射導彈之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如果取得了,特朗普早就將重心放在東北亞格局上了,哪里還有心思關心中東、俄烏和南亞沖突呢?
除去特朗普在軍事方面的政策不會發生太大變化以及解放軍的實力早已今非昔比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臺海危機仍在持續演變當中。
全面轟炸中國為時尚早,只要解放軍沒有徹底解決臺獨分子,那么美國就可以讓臺灣問題成為介入點,讓兩岸陷入到對抗對耗的狀態之下。
這是何樂而不為的一種做法,畢竟幫助民進黨當局既可以從一眾臺獨分子身上攫取利益,又可以發揮削弱解放軍實力的極大作用,比如減緩解放軍沖擊美軍全球霸主地位的時間。
眾所周知,我國發展航母的著眼點早就超出了一方臺島,并不以武力統一臺灣作為根本動力。
如今我國已有三艘航母,卻仍未停止研發建造核動力航母,這就意味著我國的真實意圖是沖擊美軍在全球范圍內的霸主地位,要改變美軍推行單邊霸權主義的格局。
而臺灣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無疑會讓解放軍有所分心,美國不可能不會利用這一點。
但是如果美國敢于全面轟炸我國,那么我國也不是吃素的,美國本土及關島、夏威夷和波多黎各地區也會受到打擊。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的特性從未發生任何改變,只要美國有這樣的意愿,我國就不會讓美國失望。
參考資料:
特朗普:不想與中國發生任何戰爭|環球時報
美媒曝光“美軍高層向解放軍通話保證不發動襲擊”專家:中美不發生戰爭是底線|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