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教場中路,游客們乘坐藍花楹主題觀光巴士,欣賞藍花楹盛開景色(無人機照片)。“五一”假期期間,各地推出豐富多彩的旅游產品供給,加強文旅融合和科技賦能,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品質,帶動旅游消費欣欣向榮。 新華社發(宋光旭 攝)
今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場呈現出供需兩旺的態勢。長線游、周邊游等持續火熱,入境游也因入境政策優化、國際航班運力增加等因素而熱度攀升。同時,多樣化的旅游業態,為游客帶來了豐富體驗。各地不斷創新旅游玩法,提升服務品質,打造多元豐富的文旅場景,為提振消費注入了新動力,進一步推動旅游經濟繁榮發展。
多家在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了“五一”旅游市場的熱度。途牛數據顯示,打包旅游產品預訂方面,自駕游熱度增長尤為顯著,出游人次同比增長近40%;交通住宿等單項旅游產品預訂同比增長明顯。抖音生活服務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到店消費力強勁,大眾在食、住、行、游、購、娛等方面的需求更加多元,住宿、家庭餐在平臺上的團購訂單量同比增長超七成,酒店景區套餐團購訂單量增長116%。“親子游”“味蕾游”火爆,“新中式游”成為風向標。
多樣玩法讓游客體驗升級
“帶全家來看《三峽千古情》,千年歷史在眼前‘活’了過來。這不僅是看表演,更是給我家孩子的文化啟蒙課。”來自安徽的劉先生假期在湖北省宜都市游玩,特意去三峽千古情景區感受荊楚風情。5月2日,應觀眾要求,《三峽千古情》一再加場,單日連演10場。這個“五一”假期,包括宋城演藝“千古情”系列演出在內的旅游演藝引爆多地文旅消費市場。
“五一”假期,各地推出多彩文化和旅游活動,極大豐富了游客的出游體驗。在北京,276臺1178場營業性演出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場場文化盛宴,從經典劇目到首演大戲,從萬人演唱會到沉浸式演藝新空間,首都舞臺展現了多元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在陜西延安,壺口瀑布的清瀑飛流奇觀和紅歌快閃活動,讓游客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深刻感受到了黃河文化的魅力。在福建泉州,以“泉州有戲·藝起來”為主題推出的300多項活動和300多場非遺文藝展演,通過“世遺+非遺+戲曲+藝術+美食+文創”的方式,讓游客全方位體驗泉州的獨特文化。在浙江寧波,聚焦“吃、住、行、游、購、娛、學”,通過場景創新和惠民讓利舉措,吸引游客超670萬人次,其中,慈城古縣城的“青春慈城游”活動,將燈光秀、非遺技藝與數字科技跨界融合,探索沉浸式體驗新路徑。在江蘇蘇州,“夏江南 尚蘇州”文旅消費季推出1000余場精彩活動,文旅新地標如“蘇州之眼”和蘇州·未來科幻館成為熱門打卡地。在廣西柳州,魚峰歌圩山歌會會聚來自各地的山歌愛好者,通過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了山歌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伊吾原始胡楊林憑借大漠戈壁自然景觀與“伊吾四季胡楊喚醒計劃”系列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成為這個“五一”假期的熱門旅游目的地。
創新服務激發文旅消費
4月26日,商務部等6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離境退稅政策擴大入境消費的通知》,推動離境退稅購物便利化,為“五一”假期入境游持續升溫打下基礎。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商店,新西蘭游客法伊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成為該店履行離境退稅新政策后的第一批入境消費者。“起退金額很低,特別適合給家人買伴手禮。”新政策將離境退稅起退點降至200元,同時將現金退稅限額提至2萬元,促使北京多個退稅商店銷量增長,入境消費潛力加速釋放。
文旅市場繁榮的背后,各地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以人性化、智慧化的服務彰顯城市溫度。北京各大演出場所通過優化購票流程、提供智慧導航等服務,確保觀眾能享受到舒適的觀演體驗。延安、泉州等地通過舉辦特色主題促消費活動和文創市集,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消費選擇,還通過發放文旅消費券等措施,讓游客享受實實在在的優惠。
寧波文旅部門攜手多家平臺發放1290萬元文旅消費券,覆蓋全領域,讓游客在游玩的同時享受消費優惠。蘇州則通過打造旅游特色驛站等舉措,為游客提供集公共服務、輕食餐飲、打卡拍照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閑空間。伊吾原始胡楊林通過托馬斯小火車和特色觀光車等交通體驗方式,串聯起多個景點,讓游客在游覽過程中深入了解胡楊文化與景區歷史。
河北廊坊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五一”期間推出了“幻城造夢生活節”主題活動,通過21場沉浸式戲劇、5場國內外優秀樂手演出和4晚節日限定焰火即興表演,為游客提供豐富文旅體驗。
攜程構建了覆蓋“住、行、游、娛”全鏈路的文旅促銷體系,投入總價值超1億元的折扣與優惠金額,并攜手多地發放文旅消費券,涵蓋酒店、機票、景區以及跟團游等多個消費場景。
文化賦能激發文旅消費新活力
文化賦能是今年“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熱潮的重要推動力。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文化和旅游融合成為突出亮點,越來越多游客不僅要看山、看水,更要參加一些文化藝術相關的體驗活動。那些融入煙火氣、文化味和科技感的目的地,更容易引起游客的關注和到訪。
從北京的經典劇目到延安的黃河文化,從泉州的世遺非遺到寧波的“青春科技+傳統文化”,各地通過深挖文化內涵,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產品,不僅滿足了游客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推動了文旅產業的轉型升級。
攜程研究院行業分析師方澤茜認為,消費者在精打細算的同時追求深度參與,尤其是對于非遺體驗、場景化互動等文化體驗有著強烈需求。這推動了文旅產品從“觀光式”向“沉浸式”迭代,進一步激發了文旅市場的消費潛力。
“五一”假期,長線游、自駕游熱度不減,中小城市及鄉村旅游也憑借差異化體驗吸引了大量游客。這顯示出文旅市場正朝著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方向邁進。“‘五一’假期,文旅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發展面貌。”戴斌說。
(統稿:王偉杰 采寫:于帆、李榮坤、張欣、盧旭、王彬、王添藝、李欣然、彭澳麗、王偉杰)
2025年5月6日《中國文化報》
第1版刊發特別報道
《“五一”文旅市場供需兩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