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游”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踐踏法律和道德
五一假期,南京明孝陵景區的石獸駱駝,屁股上被游客用黑色記號筆寫了句“到此一游”,還留下了日期和模糊不清的名字,引發網友聲討。據澎湃新聞報道,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已安排技術人員清理并恢復原貌,警方正在進一步排查。
↑“到此一游”的字樣清晰可見。圖據澎湃新聞
根據公開信息,明孝陵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7月,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文化遺產。神道上的石獸們作為明孝陵的組成部分,已靜靜駐守六百余年。它們不言不語,卻見證了風云變幻和人間百態,是這片土地最沉默也最堅定的“守陵人”。
我們作為現代人,既是文物的受益者,也是歷史的繼承者。當它們守護著陵寢時,我們也應守護它們的完整與尊嚴,讓文化遺產能持續矗立于歷史長河之中。這是文明社會最基本的修養,也是社會發展必要的共識。
但事實上,類似亂刻亂畫等不文明旅游行為始終沒有絕跡。如2013年5月,丁某某在埃及盧克索神廟刻下“到此一游”;2015年9月,故宮坤寧門北側一銅缸被游客刻字秀恩愛;2021年7月,世界自然遺產地貴州銅仁梵凈山金頂摩崖的石壁上被一男子刻字;長城城磚上的多語種“到此一游”更是不少。
正因為這類不文明行為屢見不鮮,且很容易對文物或自然景觀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所以治安管理處罰法、文物保護法等法律都規定了,在文物建筑上刻劃、涂污的,可以處以警告、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以治安拘留,對于故意損毀國家保護的名勝古跡的,情節嚴重的還可能面臨刑責。不少地方建立了游客“黑名單”制度,對有不文明行為的游客,除依法處理外,還納入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旅游景區、旅行社可以拒絕為其提供旅游服務。這些懲戒機制的建立,就是希望能加大不文明行為的違法成本,增強震懾力。
正因為宣傳和執法都在加強,所以才有網友困惑:“都2025年了,怎么還有人這么干?”有心理學家分析,有些人是想通過刻字、涂鴉等方式“標記”自己的存在感,就像動物通過氣味標記領地一樣,是占有欲的延伸;也有人刻字用于表達愛情、友情或親情,展現著渴望“情感不朽”的隱秘欲望;景區內已經存在的涂鴉、刻字等印跡也會引起他人的模仿,會產生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
如何治理,終歸要回到法治軌道上。法律的有效性,既體現在懲罰的力度上,也體現在對違法行為的必然追究上。法律要硬氣,在文物上亂寫亂畫,不能“寫了就跑、跑了就忘”;警方調查要跟進,調查結果也要及時公布,該罰就罰,該拘就拘;還要讓違法者承擔修復費用,真正讓他們付出代價。
事實上,所有的事后處理,都不如事前預防。景區有必要采用重點監控、AI識別系統等科技手段,及時干預和報警,還可以在文物旁專門設置展板,把之前的處罰案例公布于此,以起到警示效果。同時,也不妨通過留言墻、電子簽到屏、紀念章等設施,讓人的情感表達有出口,避免文物被當成留言板。
必須重申的是,在文物上刻字不是浪漫,是粗鄙;“到此一游”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踐踏道德和法律。愿我們都能學會來去無痕,把尊重寫在心里,把最好的風景留給后來人。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馬青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