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石雕是明代萬歷年間設立的鎮水文物,位于揚州市廣陵區古街北端壁虎河邊,與大運河相連,是揚州運河文化的重要實物見證,現為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然而近十年,壁虎石雕竟然被建筑垃圾掩埋,直到最近才重見天日。
2025年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部署開展大運河沿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公益訴訟監督活動,揚州市廣陵區檢察院迅速響應,結合前期繪制的大運河不可移動文物線路圖,對轄區內167處市級以上文保單位進行全面巡查。當巡查至壁虎石雕時,導航顯示已到達文物位置,但原本應該矗立在河邊的“鎮水神獸”不見蹤影,映入眼簾的是成片成片的建筑垃圾。
“鎮水神獸”去哪了?檢察官隨即開展深入調查。在對周邊村民的走訪了解到,神獸不見蹤影的罪魁禍首,正是眼前這成片的建筑垃圾。鎮水神獸壁虎石雕,竟被建筑垃圾掩埋了近十年。相關資料顯示,明萬歷年間,揚州連續多年暴雨連綿,晝夜不止,災情嚴重,為祈禱江湖安瀾,百姓安居樂業,人們于河邊置石雕壁虎一對,形成淮揚“九牛二虎一只雞”鎮水之寶物。因年代久遠,兩只壁虎石雕現僅存一只。2004年屬地政府設石圍欄、立解說牌進行保護。
2月28日,廣陵區檢察院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立案后查明,2016年,因工程建設需要,屬地政府經文物主管部門批準對文物保護單位采取鋼罩保護措施,但工程建設因故停滯多年,壁虎石雕長期被建筑垃圾掩埋,頂端甚至都長出了兩三米高的樹木,周圍環境臟亂差,文物保護標識牌缺失,文物風貌受損。
3月,廣陵區檢察院多次走訪文物主管部門及屬地政府,提出依法加強監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壁虎石雕安全、歷史風貌,持續跟進并促成一致意見。
截至目前,屬地政府已通過環境綜合整治方案,清運建筑垃圾1000余噸,對石雕附近地塊補植復綠并修建通往石雕的步道;文物主管部門已編制文物修繕方案,將重新修葺圍欄,并為石雕設置雕花鏤空的可視化保護罩,重現壁虎石雕原貌,設置標識牌,解說關于“九牛二虎一只雞”的鎮水故事,讓文脈持續傳承。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任國勇 通訊員 李蕓 徐敏潔
校對 王麗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