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漓江之上浩浩蕩蕩的竹筏大軍。陽朔縣漓江景區公司供圖
“五一”假期,漓江“竹筏大軍”的景象火上熱搜。“五一”假期,陽朔累計接待游客109.61萬人次,與2024年同期增長41.32%;其中5月3日,陽朔全縣接待游客31.02萬人次,同比增長49.13%,創歷史新高。如此火爆的旅游場景背后,是陽朔打出的“加減乘除”組合牌,為旅游消費注入強勁動力,全力營造優質旅游環境。
“加法” 提質,繪就貼心之旅
陽朔以“加法”策略,從多個維度精心優化旅游服務,編織起一張細致入微的旅游品質保障網。
“五一”期間,陽朔推出一系列增值服務,給游客帶來諸多便利。當地新增近4000個機動車、800個非機動車免費停車位,有效緩解了游客停車難的問題。加開夜間高鐵、專線巴士,加密動車與公交班次,還開通景區定制公交專線,構建起一張便捷的交通網,讓游客的出行之路暢通無阻。在興坪設置的3個接駁點,引導游客乘坐免費接駁車,實現景區與主要交通樞紐無縫對接。景區內增設遮陽設施和休息座椅,進一步完善旅游基礎設施,為游客提供舒適的休憩環境。
全縣共設立185個(黨員)志愿者服務崗,3455名志愿者分布在各個景區和重要交通節點。他們身著統一服裝,為游客提供應急藥品、手機充電、飲用水、旅游咨詢等貼心服務,還現場受理游客投訴。3個旅游服務熱線24小時“不打烊”,嚴格落實游客投訴“立即響應”機制,確保游客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維護。醫療、醫保、郵政快遞等公共服務也得到優化升級,雙擁優惠政策全面落地,讓游客在陽朔感受到滿滿的人文關懷。
各部門積極作為,暖心事跡不斷涌現。興坪鎮,公安民警緊急開辟生命通道,及時救助危急患者;楊堤鄉為游客免費供應“爽神”茶飲,在炎炎夏日為游客帶來一絲清涼;陽朔縣人民醫院中醫專家深入景區和文化街區開展公益義診,傳播中醫藥文化,讓傳統中醫的魅力在山水間綻放。
周到的服務、完善的設施,以及當地人的熱情好客,讓游客們紛紛點贊。來自英國的游客凱西在體驗中醫把脈、推拿后贊不絕口:“脖子和肩膀輕松多了,第一次體驗這樣的治療方式,太神奇了!”許多游客表示,陽朔的熱情服務讓他們的旅行更加難忘,“很安全”“服務很好”“太貼心了”成為游客評價陽朔的高頻詞匯。
“減法” 治亂,守護市場秩序
陽朔以“減法”為利刃,堅決剔除影響旅游秩序和服務質量的頑疾,全力守護旅游市場的清朗。
節前,多部門聯合開展專項檢查,重點整治亂收費、占道經營、欺客宰客等違規行為,凈化旅游市場環境。文旅、交通運輸等部門約談旅拍、旅行社、網約車等行業負責人,明確法律法規,強調行業規范,督促其依法依規經營,為行業發展劃定紅線,對違規行為形成有力震懾。
節日期間,陽朔創新實施三級包保責任制,將全縣劃分為八大區,由處級干部掛帥包聯,整合多部門力量組建流動執法隊伍。這些執法隊伍穿梭在各個景區、購物場所和重點區域,對野導、黃牛、占道經營等行為進行重點監管。“五一”假期,各執法部門驅離野導1130余人次,規范電動車停放1850余輛,規范占道經營點位4500多處。同時,設立有獎舉報機制,充分調動群眾監督積極性,鼓勵游客和當地居民對違規行為進行舉報,形成全民參與的監督氛圍,讓違規行為無處遁形,倒逼旅游行業自律。
據統計,5月1日至5月3日18時,12345熱線平臺接到工單共619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42件,增長123.46%。“民呼我應”掃碼平臺系統顯示接到工單共163件。所有工單均有效辦結或轉交相關單位。
市場監管創新治理模式,培育473家“信用賦碼+放心消費”主體,旅游投訴處理效率提升50%,輿情量下降85.2%。陽朔本地人樊朋飛,大學畢業后投身陽朔餐飲行業十余年,堅守“食材新鮮、價格合宜、口味地道”原則,深受游客好評,在大眾點評榜和美團美食榜單上,長期位居熱門榜第一名。
“‘五一’假日期間,我們以‘強化監管、快速響應、暖心服務’為宗旨,確保投訴‘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反饋’,全力保障游客合法權益,確保旅游市場平穩有序,讓廣大群眾放心消費、舒心游玩。”陽朔縣市場監管局局長黃明生說。
“乘法” 創新,點燃消費熱潮
陽朔以“乘法”思維,將人工智能、文化創意與服務創新深度融合,構建起充滿活力的文旅消費新生態。
“i游陽朔”智慧平臺廣泛推廣,打造出“一鍵觸達”的便捷服務矩陣。游客通過小程序,不僅能一鍵預約滑翔傘、民宿、美食,還能獲取精準的路線規劃和停車服務,實現了旅游服務的智能化、個性化。在票務管理智能化方面,遇龍河景區啟用實名制票務系統,針對旅行團推出“智能審核+人工復核”雙重校驗機制,這一舉措不僅有效遏制黃牛倒票現象,更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了整體票務服務的精準度與安全性,與智慧平臺共同構建起高效便捷的旅游服務體系,推動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在服務創新方面,遇龍河景區引入人型機器人和四足機器狗,為游客帶來新奇的互動體驗。這些智能設備不僅能為游客提供表演、信息咨詢、路線指引等貼心服務,還具備一定的安防功能。智能機器狗協同公安特警巡邏,在增強安防保障的同時,增添了互動趣味性,成為陽朔“五一”期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一位美國游客興奮地說:“它們看起來太酷了,我也想擁有一只!”這種科技與旅游的深度融合,為游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受,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體驗。
經過精心修繕的徐悲鴻故居等景點重新對外開放,新增中英文掃碼講解服務,并打造復古咖啡館。游客在參觀歷史建筑的同時,還能通過數字化手段深入了解歷史文化,享受愜意的休閑時光,進一步優化了游客體驗。
各景區紛紛舉辦非遺禮樂藝術節、花車問答、侗族大歌、登高接祥瑞等特色活動。“金龍巡游”夜游項目成為熱門IP,為游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夜間游玩選擇。這些活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旅游相結合,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陽朔獨特的文化魅力,延長了游客的停留時間,促進了文旅消費的增長。
“除法” 破難,優化發展之路
陽朔以“除法”思維破題,精準拆除制約旅游發展的“絆腳石”,全力打通高質量發展路徑。
破除交通堵點,暢通旅游“主動脈”。陽朔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關鍵,加速推進陽朔至興安公路延長線、兩橋一路等重點項目,構建外聯內暢的交通網絡。臨時開放福利大橋,有效分流陽朔縣城至福利、興坪的車流,大幅緩解交通擁堵狀況。去年竣工的響水路拓寬工程,讓道路通行能力顯著提升。一位常來陽朔的廣東游客感慨道:“如今駕車經響水路前往遇龍河,一路暢行無阻,沿途山水美景盡收眼底。”交通條件的持續優化,為游客營造了便捷舒適的出行環境。
消除執法盲區,織密監管“防護網”。組建旅游服務質量提升糾察工作專班,針對各職責部門的履職情況開展全面糾察。通過明察暗訪、隨機抽查等多種方式,深入排查旅游亂象背后的主體責任落實情況,確保各部門各司其職、協同配合,形成治理合力。陽朔縣紀委書記、糾察工作專班組長周首權表示:“陽朔將健全長效機制,完善旅游服務質量監管體系,加強行業自律,推動全縣旅游服務從‘集中整治’向‘常態管理’轉變。同時,推行‘一案雙查’懲治機制,既查違紀違法行為直接責任,也追根溯源嚴查背后領導責任,形成強大震懾,讓旅游市場監管無死角、無盲區。”
破除短視思維,培育文明經營“新風尚”。在旅游文明經營領域,陽朔多管齊下,破除村民、商戶追求短期利益的短視行為。推進全域普法,貫徹落實《桂林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文明行為的決定》,讓文明制度走進景區、酒店、機關單位、學校醫院、村屯社區,提升居民和旅游從業者的法治意識。修訂“村規民約”,公示施行地方性旅游環境治理懲罰條款,明確黑車攬客等行為處罰標準,嚴打違法行為。白沙鎮夏棠寨村將“村民如有出現違規行為對本村旅游形象產生影響難以消除的,給予書面警告并按照違規程度扣除適當比例的年度分紅”納入村規民約,建立起嚴格的監督約束機制,由村民代表組成監督小組,定期檢查經營情況,對違規行為及時糾正處理。今年“五一”期間,遇龍河夏棠寨碼頭客流高峰時經營秩序井然,商戶誠信經營,服務質量提升,游客投訴近乎為零。
桂林市政協副主席、陽朔縣委書記孫國梁表示,陽朔將精細化管理與暖心服務融入旅游服務全鏈條,通過打好“加減乘除”組合牌,“鐵腕”強化旅游秩序,“重拳”優化旅游服務,“暖心”重塑文旅形象,賦能旅游消費新體驗,打造“更熱情、更熱鬧”的節日旅游環境,讓游客“更放心、更開心”,為“建設陽朔先導區 建功桂林世旅城”注入強勁動能。(喬小娟 鐘玲麗)
5月3日,遇龍河工農橋碼頭竹筏和車輛川流不息,秩序井然。鐘玲麗攝
陽朔縣遇龍河景區新引入的智能機器人和四足機器狗亮相“五一假”期。陽朔縣遇龍河景區供圖
桂林千古情園區內,小丑滑稽秀吸引眾多大人孩子的目光。桂林千古情景區供圖
“花式接祥瑞”·升職加薪接棒挑戰。如意峰景區供圖
這個“五一”假期,印象·劉三姐非遺禮樂表演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看,拍照打卡。印象·劉三姐景區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