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評論員 朱文龍
近日,福建莆田仙游縣石谷解景區發生的一起兒童失蹤事件,揪緊了無數人的心。5月4日下午3點半左右,8歲男童鄒某樽從海拔1803.3 米的石谷解山頂下山途中,與家人意外失散。截至目前,仍未找到鄒某樽的蹤跡。
8歲男童的行蹤,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孩子怎么走失的”,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雖說事情的來龍去脈目前還不清楚,但這并不妨礙一些網民“鍵盤斷案”。對于孩子走失的原因,有人認為“孩子智力有問題,父母故意遺棄”,還有人認為這是一場“繼父(母)謀害繼子”的惡性事件。甚至,連陪同孩子下山的兩個哥哥也沒有“幸免”,一些人腦補出了“哥哥因爭寵謀殺弟弟”的劇情。
這種在社交平臺信口開河所造成的傷害,已經不容忽視。
從目前所掌握的信息來看,沒有證據表明孩子失蹤牽扯著遺棄、謀殺;那些聲稱“繼父(母)謀害繼子”的人也并沒有確切的證據,更多只是個人臆測。不過,從相關新聞的評論區看,類似“哥哥因爭寵謀殺弟弟”這樣的言論,卻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這對孩子家人來說,傷害是巨大的。孩子丟了,家人本就承受著巨大的傷痛和心理壓力,網上這些無端的猜測,對他們而言,無異于傷口上撒鹽。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鍵盤斷案”,極易成為滋生謠言的溫床。網民對事故的關切情緒很容易這“鍵盤斷案”所給出的結論“帶歪”,倘若再有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推波助瀾”,很容易出現“謠言滿天飛”的亂象。
2023年,“上海女童在海灘走失”一事,在真相未明的情況下,一些人就謊稱孩子父親是“繼父”,以至于警方在緊張尋找孩子的同時,還要發布諸如“失蹤女孩父親并非繼父”這樣的辟謠信息以正視聽,無形間給爭分奪秒的搜救工作增加了許多額外負擔。
網絡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參與公共話題的討論無可厚非。但網絡發言畢竟不是私下交流,在表達觀點時,還是應該保持應有的敬畏感,清楚公共討論的邊界所在。具體到這起事件上,網民在討論時不妨克制一下“斷案癖”與“審判欲”,切勿用未經證實的臆測帶亂節奏、帶偏輿論?!版I盤斷案”無益于追尋真相,更不能成為傷害他人的借口,此風當止。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