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作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運轉的重要支撐,其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創新是驅動電力企業前行的核心動力,既能提升供電可靠性與穩定性,又可優化服務質量,滿足社會用電需求。
國網南昌市青山湖區供電公司的“陶建華勞模創新工作室”便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該工作室自2016年成立以來,由江西省勞動模范陶建華領銜,匯聚了一批一線技術骨干。他們憑借對電力事業的熱愛,攻克技術難題、培育創新人才、推動成果轉化,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強力“引擎”。在省市公司及青山湖區總工會的支持下,工作室取得矚目成績,為保障電網安全、提升服務品質、助推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勞模領銜
點燃創新之火
陶建華是一名中共黨員,現任國網南昌市青山湖區供電公司副經理、黨委委員。1996年,年輕的陶建華懷揣著對電力事業的熱愛,投身于這片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領域。他從最基層的電工崗位做起,開啟了自己漫長而又輝煌的電力生涯。
初入行業,陶建華便展現出了對工作的極度熱忱和專注。他深知,作為一名電工,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于是,他虛心向老師父們請教,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凜冽寒冬,他總是出現在電力搶修第一線,認真學習每一個故障的處理方法,不斷積累著自己的實戰經驗。
在長期的基層工作中,陶建華逐漸成長為一名技術能手。他憑借著精湛的技藝和高度的責任感,解決了許多復雜的電力問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帶領團隊對李壩供電所的線損整治。當時,李壩供電所面臨著線損率高達35%的嚴峻問題,這不僅影響了供電的效率,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陶建華深入分析問題的根源,制定了詳細的線損整治方案。在實施過程中,他親自帶領團隊日夜奮戰,對供電線路進行了全面的升級和優化。經過不懈努力,他們成功將李壩供電所打造成為“國家電網公司標準化示范供電所”,綜合線損率長期穩定在5%以下,成了行業標桿。
陶建華的卓越貢獻得到了廣泛認可和贊譽。他先后榮獲了“江西省勞動模范”“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優秀班組長”等多項榮譽。這些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認可,更是對他多年來在電力事業中默默付出的褒獎。
2016年,為進一步推動企業的創新發展,在省市公司和青山湖區總工會的指導下,成立了“陶建華勞模創新工作室”。該工作室以“問題導向、技術攻關、人才培養”為宗旨,旨在匯聚生產一線的技術骨干,共同攻克電力技術難題,培養創新人才,推動創新成果的轉化。
匠心傳承
鍛造人才梯隊
“創新+實訓”培養模式。“陶建華勞模創新工作室”以“師帶徒、傳幫帶”的培養模式將老一輩電力人的豐富經驗與新一代的創新活力緊密相連。這種模式以現場培訓、技能競賽、課題攻關等多樣化的活動為載體,為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奠定了堅實基礎。
現場培訓是工作室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工作室定期組織成員深入電力生產一線,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和掌握各種技能。經驗豐富的師父們會親自示范,從電纜的敷設、設備的安裝調試到故障的排查處理,每一個環節都講解得細致入微。
技能競賽則為成員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相互學習的平臺。工作室會定期舉辦各類技能競賽,涵蓋電力設備檢修、故障搶修、創新設計等多個領域。在競賽中,成員們全力以赴,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創新思維。競賽結束后,師父們會對每個參賽成員的表現進行點評,指出優點和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這種良性競爭的氛圍激發了成員們的學習熱情和創新動力,促使他們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課題攻關是培養成員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的重要途徑。工作室會根據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組織成員開展課題攻關活動。在課題攻關過程中,成員們分工合作,共同研究解決方案。
通過“創新+實訓”的培養模式,工作室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24年,工作室組織配網自動化、無人機巡線等培訓20余場,培養助理工程師10人、技師1人。這些人才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成了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同時,工作室的成員們也獲得了許多榮譽。三名成員分別榮獲南昌市五一勞動獎章、“五一巾幗標兵”稱號,這些榮譽既是對他們個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對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的高度認可。
攻堅克難
創新成果豐碩
陶建華勞模創新工作室不僅是解決技術難題的“攻關站”,更是創新成果的“孵化器”。該工作室成立后,迅速開展了一系列的創新項目。
破解環網柜防盜難題。近年來,環網柜配件盜竊案件頻發,給供電企業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這種形勢下,工作室團隊研發成功“環網柜智能可視化監控告警裝置”,為環網柜的安全防護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大大提高了環網柜的防盜能力。自2024年該裝置推廣應用以來,累計破獲盜竊案件15起,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0余萬元。該裝置也因其創新性和實用性,獲評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五小”創新優秀成果獎,并申報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提升電網安全與效率。在電力施工中,拉線參數的檢測一直是一個難題。工作室團隊對現有的檢測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優缺點,然后結合實際需求,制定了詳細的研發方案。最終,《拉線張力及角度綜合測量儀》成功研發并投入使用。該測量儀大大降低了倒桿事故的風險,為電網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獲得了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青創賽銀獎。據統計,該測量儀的使用創效達50余萬元。
快速定位電纜故障。隨著電網的不斷發展,電纜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然而,電纜故障也成了影響供電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快速定位電纜故障,提升供電可靠性,工作室研發了電纜表面移動溫度檢測裝置。該裝置采用了高精度的溫度傳感器,能夠實時、準確地測量電纜表面的溫度,同時,裝置還具備數據傳輸和分析功能,能夠將測量到的溫度數據實時傳輸到監控中心,一旦發現溫度異常升高的情況,系統會立即發出報警信號,提醒工作人員及時采取措施。
“勞模創新工作室能夠凝心聚力,發揮‘1+1>2’的作用,用群體智慧攻克難題、創造成果,切實解決工作中的難點、痛點,最終達到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安全生產的目標,通過創新,員工業務技能得到快速提升,進一步推動企業和諧發展。”陶建華表示。
工會助力
護航發展創新
青山湖區總工會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工作室調研,了解其發展需求與困難。資金支持是工作室發展的重要保障:2022年,青山湖區總工會撥付扶持資金7.5萬元;2023年,指導并推薦工作室申報全市勞模創新工作室示范點,成功獲100萬元項目資金,為創新研發注入了強勁動力。
2024年8月,江西省勞模協會一行深入工作室實地考察后表示,“陶建華勞模創新工作室是職工創新的典范,為行業樹立了標桿。”憑借多項創新成果與技術突破,該工作室獲評“江西省勞模創新工作室”“南昌市示范勞模創新工作室”等稱號。
陶建華和團隊成員以嚴謹專注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的技術追求,詮釋了工匠精神,在創新路上持續探索。展望未來,陶建華勞模創新工作室將繼續以科技賦能地方經濟,為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不歇動力。他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續寫電力創新發展的輝煌。
來源:本報消息
撰稿:趙志平、劉珊、胡飄
值班編校:羅晶晶、徐貴保
值班主任:齊菲斐
值班編委:鄒曉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