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瑤湖科學島
建設全速推進
瑤湖湖畔,機械轟鳴聲此起彼伏。走進南昌高新區瑤湖西岸,占地5.3平方公里的瑤湖科學島正以“三天一小變、半月一大變”的建設速度拔節生長。作為江西省打造中部科創高地的“頭號工程”,這座三面環湖的生態半島,承載著革命老區科技突圍的雄心。
規劃先行:國家級科創基地雛形初現
南昌瑤湖科學島項目選址位于瑤湖西側,處于三面環湖的半島區域。東西寬2公里、南北長3公里,城鎮開發邊界約5.3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設用地3.8平方公里。
“我們參照合肥科學島經驗模式,聚焦光電、航空和新材料等未來產業創新賦能需求,努力將瑤湖科學島打造為全省科技創新核心承載區。”站在項目規劃圖前,南昌高新區科經局局長謝波向記者介紹,瑤湖科學島依托“城湖相依”環境地貌,構建“樹狀生長、五片協同”的空間格局。規劃建設大院大所集聚區、科技創新服務區、公共科研活力區、企業創新研發區、科創人才智享風貌區五大功能片區,逐步構建起“應用基礎研究-產品研發孵化-場景應用-科技服務”創新鏈,努力打造成國家級科創基地。
目前,科學島已啟動省實驗室——南昌實驗室、聯創光電高溫超導可控核聚變等項目建設,以及“一橫一縱”市政道路、公園綠地等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提速:創新載體破土成林
在南昌瑤湖科學島一期項目——南昌實驗室項目建設現場,400余名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中建三局項目生產經理丁海手持對講機穿梭在工地:“綜合樓5層龍骨今天必須完成驗收,廠務動力區管網必須趕在雨季前施工完成!”他的工程日志顯示,這個總建筑面積約12.7萬平方米的省實驗室項目,從樁基施工到主體封頂僅用286天,較常規工期壓縮30%。
南昌瑤湖科學島一期項目——南昌實驗室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2.7萬平方米。繼16棟單體建筑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后,南昌實驗室項目的綜合樓、外延芯片廠房、產業孵化中心、動力廠房、宿舍樓等10棟單體建筑現已完成二次結構施工。此外,規劃面積約720畝的瑤湖科學島中央公園也即將啟動建設。
現階段,結合晴好天氣中建三局項目管理團隊根據現場情況將施工內容分為八個區域,制定詳細施工計劃,建立網格化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合理配置人員、材料、設備,為項目順利完工提供保障。目前,現場有工人近400人,項目主體結構和室內二次結構施工已完成,幕墻完成60%,項目整體形象正在逐步顯現。
機制創新:產學研融合破壁攻堅
“我們不是簡單蓋房子,而是在搭建創新生態。”謝波指著沙盤解釋,南昌高新區正著力以瑤湖科學島建設為引領,系統布局以重點實驗室為核心、大院大所新型研發中心為骨干、企業研發機構為支撐的“環瑤湖”創新核心區。
3公里外的江西省高層次人才產業園內,落戶了北航江西研究院、北大南昌創新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他們為重點產業發展提供“最強大腦”。
北航江西研究院院長彭翀介紹,該院自2019年落戶以來,承載應用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等職能,依托北航的科技人才優勢,與企業共建8個聯合實驗室,解決了一批關鍵技術難題。
當前,南昌高新區規上工業企業建研發機構、有研發活動的覆蓋率增至64%,111家年營收5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169家專精特新企業研發機構實現100%覆蓋。科技創新實現“4個90%”,即90%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研發投入來源于企業、90%研發人員集聚在企業、90%科技類項目出自企業,全區R&D投入強度達5%。
如今,環瑤湖科創帶已匯聚洪都航空、商飛集團、中微半導體等龍頭企業,與太行國家實驗室江西創新中心、江銅研究院等高端研發機構形成“產研共振”。隨著電子信息、航空制造、醫藥健康、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與科學島創新資源深度耦合,瑤湖科學島正加速構建“基礎研究-技術轉化-產業應用”的完整鏈條,為江西省產業結構升級提供持續動能。
供稿:趙陽
編輯:周袤
審核:邱垚
南昌市創新構建“三步聯動”工作體系助推電子信息產業提質增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