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已經結束三十多年,但它并沒有真正離開。
我們今天的世界格局、國際秩序,許多族群的沖突與國家間的對立,早已在冷戰時期埋下種子。冷戰不僅是歷史,更深深塑造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乃至我們看待他者的眼光。
如何理解冷戰?又該如何通過冷戰,理解今天的世界?
作為冷戰“同齡人”,也是國際政治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者,王緝思教授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文晶,做客鈺珵大廈隅翼甄選云端會客廳(45層),與讀者一起,以親歷者的視角重新講述這段影響至今的大時代。
冷戰與我們——關于冷戰的反思
《冷戰的故事》新書分享會
? 王緝思、時殷弘、文晶
?5月10日(周六) 14:30—16:30
鈺珵大廈·隅翼甄選云端會客廳·45層(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27號院5號樓)
掃描海報上方二維碼即可報名
嘉賓介紹
王緝思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創始院長
時殷弘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文晶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中國論壇媒體傳播主任
活動介紹
作為冷戰的“同齡人”,國際政治學者王緝思教授,一直專注于國際局勢、政策決策的研究與實踐。他的新作《冷戰的故事》,用縱橫交錯的敘事方式,將宏觀的國際秩序變化與普通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從常識出發,重新講述那個影響至今的大時代。
5月10號(周六)下午,王緝思、時殷弘、文晶將與大家一起回望冷戰,展望未來。
關于本書
在《冷戰的故事》中,王緝思教授深入紛繁的史實,從常識出發,從根植于恐懼與痛苦的歷史記憶出發,將冷戰化為一個個具體的故事,透過那一時期的大事件與大人物,將目光回落到受冷戰影響的千百萬普通人的命運,他們的愛與恨,他們的過去與未來。
在結構上,本書前兩章采用傳統時間線索,講述冷戰發生、發展并最終走向謝幕的主要過程。后四章以橫向專題展開,將觀察視角擴展到第三世界、世界思潮、文化、科技等領域,分析影響冷戰走向的不同因素,看到政治的復雜之處以及國際關系的興味之所在,縱橫視角交織更進一步展現了冷戰豐富的層次與內涵。
不同于其他同主題的著作,《冷戰的故事》貫穿始終的一條線索,是突出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的作用。在國際政治中,除了國家實力,重要的因素還有不同的規則和人心向背。不同國家國際地位的變化不僅是實力地位的變化,更是其所代表的思想觀念、經濟制度、行為方式的變化。
身處“后冷戰時代”,冷戰的邏輯仍在延續。故我們回顧冷戰是為了發現其中的偶然與必然,追溯在冷戰時期已經埋下種子的今日沖突的根源,進而展望一個祛除“新冷戰”的新時代。
國際政治學者、冷戰“同齡人”王緝思新著
全景式視角看冷戰,洞見未來國際局勢走向
將歷史化為故事,講述大時代下普通人的命運
從常識出發,看冷戰邏輯如何塑造了今日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