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最近廣州這天氣時雨時熱的,我真有點扛不住了。剛下完雨一身濕氣,轉過天陽光暴曬又出一身汗——你說悶不悶?每次這樣的時候,我的身體就會給我小警告:困、乏、嗜睡,然后就開始嘴巴變刁,外賣點什么都嫌油膩。我突然有點好奇,這個時候,家里老人常掛嘴邊的“清熱去濕”的那些菜,到底趙不趙得住咱們現(xiàn)代的胃口?
“冬瓜海帶排骨湯”,我心中的續(xù)命湯top1!別看冬瓜不起眼,北宋神醫(yī)蘇東坡和《本草綱目》都給它點贊,說它利水消腫、解暑去煩是小能手。海帶呢,含碘豐富,其實游戲一圈調味下來,比內臟還養(yǎng)人。夏天一鍋湯喝完,真有一種從頭涼快到腳的暢快。
苦瓜炒蛋,這真是我百吃不厭。說起來小時候特怕苦,長大一查苦瓜真身,才知道咱中國人吃苦瓜是有傳承的。清熱解毒、富含維生素C,炎熱氣候下的“抗暑神器”。有一種說法,苦瓜夏季的養(yǎng)生效果比小吊瓶還穩(wěn),哈哈哈。
再來說薏米赤小豆粥。小時候只知道“利水消腫”,現(xiàn)在看了養(yǎng)生帖才明白二者還各有講究:薏米祛濕,赤小豆清熱。大家千萬別搞錯,這兒的赤小豆是赤豆不是紅豆,差別還真不小。市場白色大薏米比較硬,薏仁米更松軟。據(jù)說宮廷曾有薏米進貢,是清代妃子們的美容養(yǎng)胃寶藏,不愧是“宮廷級頂流”。
每次到夏天,家里必蒸茄子。你說茄子能做啥花樣?其實切條清蒸是極大滿足。茄子的營養(yǎng)其實挺強大,少油的做法也讓它一點都不“膩”。我愛挑那種皮亮肉實的小長茄,新鮮的一斷手感軟中帶彈。
說到最百搭、最解暑還得是拍黃瓜。拍黃瓜這道菜,有人吃“技術”,有人拼“情懷”。北方人加蒜猛敲,南方人愛酸甜口,總之只要新鮮黃瓜,加調味料拌得均勻,都不會難吃。拍得碎碎的,汁水就會鎖起來,口感清脆爽口。最近流行加花椒油,我個人覺得加點花生碎也不錯。
說這么多,說到底其實就是分享一種“換季生活法則”:貴的不一定最好,家常才最對味。食材只要選對時令、新鮮為主,貴的平替其實有時候不如平價的直接好吃。偶爾追求“健康餐”也別太苛刻自己,能做到六七分清淡,生活就已經(jīng)很美好了。
所以,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最近動不動困,想降以油膩感,還能順便省點外賣錢,我真的強烈建議試試上面這五道菜。做法都不難,材料一年四季都好買,關鍵是吃完身體一身輕,心情也跟著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