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不少人可能會感覺疲乏、脾胃不好,實際上這與時令有關,需要“養陽”。
春夏順時而養可使陽氣充盛、精力充沛,有助于促進秋冬收藏陰精。
睡眠:晚睡早起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夏三月……天地氣交,萬物花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氣得泄”。這句話告訴我們此時應該晚睡早起。
由于夏天太陽升得早,早晨空氣清新,氣溫又相對較低,晚睡早起可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對增強體質有益。“晚睡”不等于熬夜,建議不要晚于23點。
晚睡早起不可避免地會使睡眠時間減少,因此在中午,尤其是暑熱最盛之時,適當午睡既可避炎熱,又可消除疲勞、補充體力,甚至減少多種危險病癥的急性發作。
艾灸:腹、頸、背、腿是重點
夏季養陽的另一個重要養生方法是艾灸。
艾是自然界陽氣最足的植物,可以用艾條溫灸以下部位,對于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效果非常好。
①腹部的關元、中脘
②頸部大椎
③背部的至陽、脾俞、腎俞、命門
④腿部的足三里、三陰交
溫食:首選清淡、易消化食物
夏季人體陽氣在外,陰氣內伏,消化功能相對減弱,容易導致人體營養代謝的失衡,甚至引發相應的營養缺乏癥或其他疾病。
夏季的飲食調養既要注意消暑,又必須顧護人體陽氣,宜食用清淡、易消化、健脾助運的食品,如牛奶、西瓜、黃瓜、冬瓜、玉米、綠豆、小麥、豌豆等;適當吃些苦味、酸味和咸味的食物。
夏季整體的飲食原則不能忽視“溫食以助陽氣”。比如喝稀粥既能止渴除熱,對身體因大量出汗而消耗的陰津又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煮粥時加些荷葉,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
防寒涼:以熱制熱
夏天人們常會納涼消暑,比如不間斷吹空調降溫。但中醫提醒,夏季過度貪涼、不出汗其實很傷陽氣,“熱養生”很有道理。
比如,夏季中暑或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時,通常會用到中成藥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水主要由藿香、半夏、陳皮、茯苓、蘇梗、厚樸、白芷、生姜、大棗、大腹皮、白術組成,這些藥材都屬于辛溫性質,沒有寒涼藥。
這種“以熱制熱”的做法之所以有效,原因在于夏季人體出汗多,陽氣隨汗液宣泄太過,以至于體內陽氣虛衰,或者由于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食冷,致使體內寒濕過甚,此時必須用溫熱之品,以免寒涼邪氣侵害人體陽氣。
孝敬父母
訂一份大河健康報
發行熱線
0371-65798768
258元 健康帶回家
各位新老讀者:
因為微信公眾號文章推送規則的改變,導致很多粉絲無法第一時間接收到最新文章。為防丟失,建議您:
1.點開大河健康報(id:dhjkb999),點擊右上方“三個點”(???)
2.點擊“設為星標”
3.出現“黃色星標”后,以后文章都會第一時間發送到您的手機。
關注大河健康報,求醫問藥健康防治全知道。
動動小手,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溫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進群咨詢獲取醫藥健康知識、健康管理、尋醫問藥等健康服務,掃碼入群,獲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麗娜
統籌丨安 偉
編輯丨劉廣輝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 生命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