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選倒計時四星期,李在明這匹黑馬民調飆到46%,把對手甩得老遠,被稱為“韓國版川普”的他,黨內提名勢如破竹,外界看好他可能成為親華總統,重新拉近中韓關系,可對手國民力量黨虎視眈眈,文在寅案、官司麻煩、甚至美國的影子,都讓這場選舉懸念叢生,李在明這把究竟是能穩贏,還是會被絆倒呢?
文案|編輯:清
韓國大選進入最后沖刺,距離投票日只剩四周,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成了最大熱門,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高達46%,遠超其他候選人,在黨內提名中,李在明以壓倒性優勢擊敗對手,展現出強大的凝聚力,難怪有人戲稱他是“韓國版川普”。
李在明的親華立場,如果他順利當選,可能會扭轉尹錫悅執政期間中韓關系的低谷,讓兩國重回合作軌道,不過,領先并不意味著穩贏,擺在李在明面前的障礙可不小。他的官司糾纏、文在寅案的連鎖反應、美國可能的干預,以及韓國政壇的激烈博弈,都讓這場選舉充滿變數。
李在明的領先離不開他多年來在政壇的積累,作為京畿道前知事,他在基層治理和民生議題上贏得不少民心,共同民主黨內部,他通過強硬的改革主張和對尹錫悅政府的犀利批評,鞏固了黨內支持。民調的亮眼數據,反映了選民對現政府的不滿,以及對李在明變革承諾的期待。
李在明在外交上的親華傾向,讓外界對中韓關系的前景充滿想象,尹錫悅上臺后,韓國在外交上全面倒向美國和日本,與中國的關系一度冷淡。李在明若當選,可能在貿易、文化等領域推動中韓合作,甚至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尋求更多與中國的溝通,這對急需穩定區域環境的東亞局勢來說,或許是個積極信號。
但李在明想把民調優勢變成選票,還得先過幾道坎,其中最棘手的,是他自己的官司麻煩,去年,李在明因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被起訴,案件涉及他在競選期間的某些言論是否構成不當拉票,二審時,法院判他無罪,讓他暫時松了口氣。
可就在本月1日,韓國大法院推翻了二審判決,要求重審,這一下,事情變得有點懸,韓國法律規定,如果候選人在選舉前被判有罪且刑罰超過一定程度,就得退出競選。重審的結果和時間,直接關系到李在明能不能繼續跑這場總統賽,如果重審在選舉前結束,而法院又判他有罪,那他的競選之路可能就到此為止。
共同民主黨顯然不會坐以待斃,黨內已經開始施壓,要求法院把重審日期推到大選之后,他們的算盤很清楚:只要李在明先當上總統,就能用總統豁免權讓自己免受指控。最近,民主黨甚至放出風聲,如果法院不配合,可能推動彈劾大法院院長,這種強硬姿態,顯示了李在明團隊對這場官司的重視。
但法院也不是省油的燈。韓國司法系統近年來常被指受政治影響,執政的國民力量黨可能通過輿論或程序施壓,讓重審提前進行。法院最終會怎么安排,誰也說不準,但這無疑是李在明眼下最大的危機。
除了自己的麻煩,李在明還得面對文在寅案帶來的余波,前總統文在寅最近因涉嫌受賄被檢方傳喚,這件事在韓國政壇掀起不小風浪。文在寅是共同民主黨的核心人物,他的政治遺產和個人聲譽對黨派影響巨大。
檢方傳喚的時機耐人尋味,正好趕在大選前夕,很難不讓人懷疑這是國民力量黨的政治操作。執政黨很清楚,文在寅的形象一旦受損,共同民主黨的整體支持率可能跟著下滑,韓國選民對政治丑聞格外敏感,如果國民力量黨把文在寅案炒作成共同民主黨集體腐敗的證據,李在明的民調優勢可能被削弱。
共同民主黨已經在努力應對,他們一方面為文在寅辯護,強調檢方調查缺乏證據;另一方面試圖轉移焦點,批評國民力量黨借司法打壓對手。李在明本人則小心翼翼,避免直接卷入文在寅案的爭論,而是把競選重心放在經濟和民生議題上。如果文在寅案的熱度能被壓下去,或者檢方調查最終不了了之,李在明或許能穩住陣腳,但如果案件持續發酵,甚至文在寅被正式起訴,那李在明的選情可能會受到不小沖擊。
另一個潛在的風險,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作為美國在東亞的重要盟友,韓國的外交動向從來離不開美國的影子。尹錫悅執政期間,韓國與美國的關系空前緊密,不僅加強了美韓軍事合作,還與日本達成和解,形成了美日韓三方聯手對抗中國的格局。
李在明的親華傾向,顯然讓美國有些不放心,如果他上臺后調整韓國外交,重心向中國傾斜,美國在韓國的軍事基地和地區戰略利益可能受到影響,尤其是在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可能延續的背景下,美國對盟友的控制欲更強。
雖然美國公開干預韓國大選的可能性不大,但暗中施壓并非不可能,比如,通過外交渠道向韓國政府或媒體釋放信號,強調美韓同盟的重要性,或者通過智庫和輿論,放大李在明親華立場的“風險”。
韓國國內本來就有一部分選民對親華政策持懷疑態度,如果美國的聲音被放大,李在明的支持率可能受到波及。更麻煩的是,美國的影響力不只在輿論層面,韓國經濟高度依賴對美出口,任何來自美國的經濟信號,都可能讓選民重新思考候選人的外交立場。
韓國政壇的復雜博弈,也給李在明出了一道難題,從尹錫悅宣布戒嚴令到被彈劾,韓國政治在過去幾個月里像坐過山車,執政黨與在野黨、憲法法院與行政系統、大法院與地方法院,各個勢力都在角力。
李在明本人的政治命運,也是這場博弈的縮影,從熱門候選人到被起訴,再到二審無罪、三審發回重審,他的每一步都走得驚心動魄。現在,共同民主黨內部空前團結,但國民力量黨不會輕易認輸,他們可能繼續通過司法、輿論甚至街頭抗議,試圖翻盤。
李在明要想突圍,必須在最后四周穩住局面,面對官司,他需要確保重審時間不影響競選,同時維持清白形象。面對文在寅案,他得平衡黨內團結和公眾觀感,避免被丑聞拖累,面對美國可能的干預,他需要在親華與平衡美韓關系之間找到空間。
而且他得在競選活動中持續傳遞清晰的執政理念,讓選民相信他能帶領韓國走出眼下的亂局。韓國選民向來重視候選人的穩定性和可信度,李在明能否在這點上交出滿意答卷,決定了他在大選中的成敗。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