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是繼春節后第二個較長假期,相比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將呈現出行范圍更廣、高峰時間更長、日均客流更大等特點。為認真做好“五一”期間虹橋綜合交通樞紐運行保障工作,區區級機關工作黨委、區委社會工作部等單位持續組織開展志愿者服務,閔行區區級機關志愿者堅守崗位,熱忱接待,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和滿腔熱情,溫暖八方旅客。
4月30日起,“今日閔行”“閔行組工”與區區級機關工作黨委、區委社會工作部聯合推出“春申機關先鋒·黨員在行動——‘五一’期間志愿者手記”系列報道。
5月5日,閔行區融媒體中心的志愿者們正式在虹橋樞紐上崗。但這場志愿活動的籌備,早在4月27日清晨就已拉開帷幕。當時,中心幾位同事的微信里,“融媒體 虹橋樞紐5月5日”群聊悄然建立,志愿隊員們在志愿服務系統提交報名申請,志愿服務籌備工作也就此開啟。
“我們是有志愿基因的團隊”
4月30日一早,閔融志愿小分隊開了首次集體會。會上,隊員們熟悉了虹橋火車站的地圖與動線,也紛紛各抒己見,討論起執勤點位可能遇到的問題、乘客的訴求及應對辦法,力求把各種情況都預想周全。也是從這天起,隊員們手機里多了個可以語音同傳的翻譯軟件,大家提前熟悉了使用方法,以應對志愿當天的不同情況。
這次志愿隊伍是臨時組建的,但隊員們卻都是志愿“老將”。雖然有的隊員來車站執勤不多,但是數起在閔行做志愿者的經歷卻有不少,正如孫潔所說:“我們是有志愿基因的團隊。”孫潔是第二次來虹橋站執勤了,今年春節期間,她來虹橋站當過志愿者,當時負責6號點位。如今,她回憶著上次執勤的細節,在腦海里模擬著這次2號點位可能遇到的詢問場景,與大家分享著在虹橋站的志愿經驗。
隊員之中,有的本就對車站場域非常熟悉,有的則憑借豐富的志愿經驗,摸清了虹橋火車站的位置情況。一到點位,團隊成員便分成三組,即刻投入工作,一邊熟悉周邊,一邊輪換執勤。大家人手一份志愿服務工作手冊,對照信息標記好公交站點等位置、站內導向標識與行動路線,之后又分頭實地走訪,進一步熟悉情況。
本次閔融志愿團隊所在的2號點位,在虹橋火車站北出站口的最西邊。來這里的,有的是來接站、趕車的,也有的是要打網約車或乘公交的。“你好,去這個酒店怎么走?”“我打了網約車,上車點在哪?”“我想去附近這個店鋪,應該怎么走?”果然,現場遇到的大多數問題,志愿者們都提前想到了。有了細致的踩點和預判,大家回復旅客時更加從容熱情。長時間執勤的困倦也在旅客們匆匆離去時的一聲聲道謝中,逐漸消散。
“站里人多的時候,我們就是志愿者”
晚上11點左右,即將上崗的志愿者小吳來到了2號點位。“您好,我剛下高鐵,來接替單位同事凌晨的志愿工作,想問問志愿服務中心怎么走?”聽說對方也是志愿者,大家都感到十分親切,考慮到路線比較復雜,一位隊員主動提出把小吳送到志愿者服務站。一路上,大家也像剛來時被前一班叮囑一樣,跟小吳講述著今天積累的志愿經驗。
2號點位旁有個便利店,臨近晚上12點也沒有關門,“你們上班時間長嗎,最近是不是人格外多?”志愿者們問店員,“我們‘上一休一’,習慣了。其實除了來買東西的,好多人會來問路,車站人多的時候,我們就是志愿者。”當得知志愿者們“五一”期間的執勤點位就在小店旁,店員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來問路的人少了,多虧了你們。”
2號點位的正對面是個供值班人員休息的公安崗亭,志愿者們透過窗戶望過去,一整晚都沒見到里面的人影。往來的行人中,武警列隊穿梭其中,公安民警與樞紐工作人員也工作在各自執勤區域……在這里,大家以不同方式充當著“指路人”。
“看來我們的加入,確實為節日期間的交通樞紐減少了一些壓力。”任務結束后,志愿者們感嘆道。虹橋火車站是許多人來到上海的第一站,閔行區融媒體中心的志愿者們在這兒開展志愿服務也已不是第一次,不管是工作中用筆頭、鏡頭記錄新聞,還是志愿中用口頭、肩頭服務行人,閔融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傳遞著城市的溫度。
“你看他們多開心啊。”“是啊,回家了嘛。”站在服務點,志愿者們看著往來的行人,他們大多神色輕松,有說有笑。志愿者們知道,人在安全、熟悉的地方,就是這樣。
記者:王若曦
初審:方佳璐
復審:石思嘉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