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一個湖北窮小子高考考了289分,但由于消息閉塞,他就報考了華中師大,沒想到的是,華師大的錄取分數線才189分,而北大的分數線也只有270分。那么,他后悔當初的選擇嗎?
“我數學成績最高,可我最喜歡文學,我的分足夠上北大,可真給我一次重頭再來的機會,我也不知道我會選擇什么。”
戴建業很正常,也很迷茫,可當他知道自己原本可以上北大之后,心里卻只有坦然,一切都是命,一切都是緣分,因為緣分他來到了華中師范,因為緣分他當一個“書呆子”30多年,最終因為妻子的重病來到了攝像頭面前,開啟了自己人生新的一環。
戴建業來自革命老鄉麻城,家里很窮,父親對戴建業只有一個要求,學習,只有學習才能讓戴建業離開山溝溝,不至于一直貧窮下去。
戴建業勉強適應父親做法,卻也知道父親出發點是好的,把學習刻在了心頭,哪怕是父親不在身邊,也能安心學習,準備上大學之前,戴建業已經是個小有名氣的詩人。
戴建業并不知道他該考取哪個學校,考取哪個專業,1977年考試現場,戴建業看著周圍青澀面孔的同學,只覺得時間跟沙子一樣飛走,走出考場的那一刻,戴建業心里的石頭終于放了下來,試卷的內容他很有把握,成績不會太差,事實也確實如此,289的高分,足以讓他隨意挑選中國所有的大學。
可戴建業心里卻打鼓,他家里也就平常人家,各家大學的錄取線是多少一概不清楚,這就是信息差,他數學很好,可他的物理老師卻給他灌輸了華中師范不少的信息,他本人又非常喜歡文學,究竟是拼著上好大學,還是穩一穩,戴建業選擇了穩。
這種估分報考讓很多人的人生改變,戴建業就是其中之一。
但戴建業已經不在乎了,當他走進華師的校門后,他就要在華中師范過完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涯,盡管戴建業在選大學出現了一點小失誤,可他的人生卻稱得上是一片坦途。
畢業既留校,大學后就沒有經歷過社會的險惡,一直在學校呆著,經歷了學校分房,職稱一點點穩步上升,就連戴建業自己都承認,他寡淡無味的生活,活躍在兩點一線,家屬樓、學校,偶爾出去采風。
這也是為什么讓戴建業重來會感到糾結的原因,他野心基本沒有,也沒有那么高的追求,愛學習是父母教導的,上大學是被老師推薦的,畢業是被主動留校的,倘若不是自己的妻子身患重病,恐怕戴建業也不會活躍在網絡上,為自己的妻子掙錢。
在網絡上給自己妻子攢錢,戴建業并不覺得寒酸,況且戴建業覺得,他只不過是把自己日常上課的狀態轉移到網路上而已,生活并沒有發生什么變化,面對網上對他一個文人出來賺錢的不理解,戴建業同樣很坦然,就像他當初知道自己原本可以上北大一樣,沒有把這種事情放在心上。
重來一次戴建業不知道會怎樣,可現在戴建業從來不會一直活在過去,萬般皆是命,大學是,賺錢也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